來源:環(huán)球時報

【環(huán)球時報報道 記者 郭媛丹】從11日開始中國多地遭遇罕見大風天氣引發(fā)高度關注。本輪大風天氣中,北京、天津等地均出現14級大風天氣。這個級別的大風是否堪比臺風?為何人們對于本輪極端大風天氣的感受存在一定差異?

據北京氣象部門發(fā)布的消息,11日17時至13日6時,全市573個測站中有509個測站極大風達8級及以上,350個測站極大風達9級及以上,16個測站極大風達12至14級。全市最大陣風風速出現在門頭溝高山玫瑰園,為45.8米/秒,達到14級。此外,本輪大風天氣中天津也出現14級大風,突破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極值。

4月12日,游人在大風中從北京鼓樓前經過。李 昊攝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4月12日,游人在大風中從北京鼓樓前經過。李 昊攝

14級的極大風速是什么概念,是否和臺風類似?“北京出現的14級陣風,風力和強臺風中心附近的風力差不多,但北京的風速只是幾秒鐘的瞬時陣風,不會像強臺風那樣持續(xù)時間非常長?!北本┦袣庀蠓罩行母呒壒こ處熞鼮菀忉尫Q,根據熱帶氣旋等級劃分標準,強臺風底層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在14級至15級(最大平均風速41.5米/秒至50.9米/秒),但強臺風級別的風力持續(xù)時間很長,中間間隔很短,跟北京出現的極大風速還是有區(qū)別的,雖然風力大小一致。

對于本輪大風極端性強、持續(xù)時間長的原因,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解釋稱,首先是由于此次冷空氣勢力強,冷暖氣團對比明顯。伴隨冷空氣活動,鋒前還有鋒面氣旋強烈發(fā)展。鋒面氣旋是一個低壓渦旋系統(tǒng),冷空氣是高壓系統(tǒng),而華北地區(qū)正好位于二者之間。華北東側的氣旋低壓區(qū)在不斷降壓,其西側高壓區(qū)在增壓,此消彼長,高壓與低壓之間氣壓梯度和變壓梯度進一步增大,“居高臨下”的冷空氣“一瀉千里”,導致地面強風的產生。其次,此次大風時間長與高空中的另一個天氣系統(tǒng)——冷渦系統(tǒng)有關。通俗地說,冷渦是在高空旋轉的冷空氣“漩渦”。在冷渦系統(tǒng)后部,西北氣流不斷將冷空氣“補充”進來,導致北方地區(qū)大風持續(xù)時間偏長。

盡管此次大風威力不同尋常,但有一些身處城區(qū)的民眾可能直觀感覺風沒那么大,“沒感受到14級大風的威力”。這種落差一定程度上來自“平均風”和“陣風”的區(qū)別。據氣象部門介紹,平均風指的是一定觀測時段內風速的平均值,通常指2分鐘和10分鐘內測得的持續(xù)風速的平均值,是用來描述長時間內的風速變化情況。陣風指的是瞬時極大風速,通常是指3秒內風速的平均值,是用來描述突然、強烈的風力,某一瞬間突然達到13級。因此人們可能會產生“風沒有那么大”的感覺。

此外,風力也與“狹管效應”有關。最普遍的現象是,兩棟高樓之間就可能因為“狹管效應”等因素的影響出現強風。因此,即便在同一個城市的不同地區(qū),人們感受到的風力也會有差異。同時,此次大風的主要時段發(fā)生在周末,上班族看到大風要來的預警后,“響應號召不出門”,在家“聽風”“看風”也是導致差異性體驗的一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