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下午,赴緬甸開展地震救援的中國救援隊圓滿完成國際救援任務,平安回國。北京時間3月28日下午2點20分,一場7.9級強震襲擊緬甸。中國救援隊迅速響應,82名隊員攜帶救援裝備和物資馳援國際災害救援,在12天里爭分奪秒,不分晝夜、克服困難、科學施救,展現了中國速度、中國溫度。

中國救援隊馳援緬甸震后救援/來自應急部公號
中國救援隊來了
緬甸地震發(fā)生后,中國救援隊迅速行動,以最快速度在3月29日抵達緬甸內比都。隨后,又經過20多個小時車程,中國救援隊在當地時間3月30日下午5點抵達受災嚴重的緬甸曼德勒市。
中國救援隊行動隊隊長王墨說,我們這支隊伍經過5年的訓練和成長,已經是一支非常成熟的國際重型救援隊伍。緬甸地震完兩個多小時,我們基本上清理出了整個裝備清單,提前準備應對隨時可能馳援的情況。然后到達現場啟動救援也比較快,需要去第一現場的人員10~15個人,剛到營地直接就奔最嚴重的災害點位了。晚上5點從營地出發(fā),第一個人救出來的時候是在第二天的凌00:30~00:40之間,因為救援的時間基本上都是在四五個小時,所以說我們沒怎么耽誤救援的時間。

中國救援隊在緬甸曼德勒救出被困近60小時幸存者/北京消防提供
面對復雜的救援環(huán)境,中國救援隊憑借專業(yè)技術和豐富經驗迅速展開救援。中國救援隊行動隊分隊長畢洪一表示,到達后接到了中國一支志愿者隊伍的手寫信,說確認有一個幸存者,希望盡快派出救援隊伍。于是,先遣隊一刻不停趕到了曼德勒市的長城飯店救援點,并且快速制定搜救方案,最終確定生命跡象的位置,很快救出了被埋壓近60小時的幸存者。
畢洪一說,當時可以通過雷達的信號大體確定好位置,從外部定位之后,要從內部再去精確定位。因為雷達探測完之后,必須再通過音頻或者視頻確定好位置,才敢再設計救援方案。所以行動分隊進入內部的時候,帶著打孔機,還有內窺鏡,也就是小型的蛇眼探測器,可視的。在不同的房間打了大概6個探查孔,但是始終沒有精確看到被困人,然后行動分隊就采取了由下往上的方式,找到了最佳的破攻點。后面俄羅斯救援隊也過來了,共同合作的方式輪番破洞,很快就把第一個人救出來了,應該是當地時間的晚上12點多。

中國救援隊在緬甸曼德勒救出第四名幸存者/北京消防提供

雷達生命探測儀/北京消防提供

救援現場使用蛇眼探測設備/北京消防提供
救援面臨兩大難題:高溫、余震
此次緬甸震后救援困難重重,其中高溫和余震是兩大主要難題。
中國救援隊行動隊隊長王墨表示,大震過后余震不斷,但是緬甸的這個地震跟土耳其還不一樣。土耳其是震完以后,建筑物不會發(fā)生再變形,其實是很穩(wěn)定的一個結構了。但是這次在緬甸,斜樓隨著余震,還會慢慢地往前移。中國救援隊在墻上接縫處畫了一個三角形,過一兩天再看,三角形上面的角就分開了。


中國救援力量馳援緬甸震后救援/來自應急部公號
緬甸的高溫天氣尤其給救援工作帶來了極大挑戰(zhàn)。因此,白天要搜救,夜晚不出汗、能堅持時間長一點、效率高一點,更要搜救。所以在剛抵達緬甸的40多個小時里,隊員們幾乎沒怎么休息,搶在地震黃金救援72小時內盡可能多地開展搜救工作。
王墨說,現場白天溫度能達到四十幾度,救援人員在廢墟上作業(yè),沒有任何遮擋,體力消耗特別快,還容易出現脫水跡象。隊員們每個人都帶著藿香正氣水和生理鹽補劑,并且縮短了輪換時間,從原來的一小時到一個半小時,縮短至20分鐘左右。即便如此,也很難保證隊員不中暑、不脫水。


緬甸地震受災最重區(qū)域之一,曼德勒天空公寓/來自應急部公號
在搜索幸存者方面,對于深層幸存者,主要靠儀器搜救,像雷達、蛇眼、音頻探測器等。淺表層則主要靠人工搜索和搜救犬。天空公寓4座樓,11層高,其中一座下沉式塌陷,另三座疊餅式坍塌,人員埋壓很多。
中國救援隊得知有一名兒童和一名孕婦兩名幸存者被埋壓在天空公寓C座疊餅式坍塌的廢墟之中,兩人已經被困超過60個小時,但因為現場坍塌嚴重,救援難度極大。中國救援隊采取了全場靜默、敲擊聲音的方式,被困者以敲打聲回應,通過逐層破拆,救出被困者。

緬甸曼德勒天空公寓坍塌區(qū)域/來自應急部公號


中國救援隊在緬甸曼德勒震災現場開展搜救/來自應急部公號
也有情況是,確定幸存者位置后,救援隊員們還要克服諸多困難實施救援。在4月2日下午救援第五人的時候,后方預警20分鐘后會有余震,隊員們?yōu)榱嗽谟嗾鹎敖o被困者送水,原本需要半個小時才能打通的樓板,他們用十幾分鐘就完成了。當時的場景就像按下了快進鍵,所有人都在加速操作。
中國救援隊行動一隊二組組長潘照虎在緊張狀態(tài)下制定救援方案、指導被困者配合救援,過程中竭盡全力清理了一塊坍塌的碎墻,最終以最快速度救出了被困超過120小時的52歲幸存者。



中國救援隊營救發(fā)現的第5名被困超120小時的幸存者/北京消防提供
潘照虎表示,大家撤出后等了10多分鐘,但那次余震沒來,又進去繼續(xù)作業(yè)。因為建筑樓板還是挺結實的,破拆以后下面全是廢墟?!叭壳謇砗笪毅@下去爬到洞里,幸存者的腳距我的位置應該在1米5,他的頭離我的距離應該在2米。然后我進去把一些廢墟清掉,坍塌下來有一堵碎墻,大概得有半個平方米那么大。堵碎墻擋住了被困者,我在狹小空間里想了兩個方案才把墻弄出來,這一下耗費了我大量體力。出來以后,醫(yī)生說我有脫水的狀態(tài)。”潘照虎說,當時想著不能換人,因為自己對里面的結構最了解,換人重新評估會浪費時間,所以堅持住最后關頭完成了救援。

潘照虎發(fā)現被困者被碎墻擋住/北京消防提供

潘照虎費盡力氣清理碎墻/北京消防提供

潘照虎和隊員成功營救出幸存者/北京消防提供


中國救援隊成功營救被困超120小時的幸存者/北京消防提供
大國擔當,中國溫度
救援現場,中國救援隊和各方應急救援隊伍之間的協作配合也有非常高的默契度。中國探險協會應急救援直屬隊教官杜雷,是協會根據緬甸災區(qū)情況派出的具有相關救援經驗的技術人員。
杜雷在中國探險協會用于地震救援的技術是窄縫的快速突進,會鉆到建筑物比較深的縫隙里去投放監(jiān)測設備,是要最短的時間內確認生命體征,有沒有可能從這些窄縫當中與他們建立聯系。所以受災比較嚴重的除了天空公寓,還有長城飯店,還有很多的民房都會去。但是對于像是中國探險協會這樣派去的獨立的技術人員來講,沒有辦法去做全套的救助,這也是后來國家隊參與的時候能夠補全的。


杜雷即將進入建筑坍塌縫隙空間中搜尋生存人員/杜雷提供
杜雷感嘆,中國救援隊一到現場,憑借其專業(yè)性,在快搜、重裝作業(yè)以及救援流程的系統(tǒng)化方面都展現出壓倒性實力。“這一次整個救援的程序都需要到現場重新建立,還是能夠體現出尤其咱們國家救援隊的這個力量和能力?!倍爬渍f,中國救援隊到現場開展救援后,現場所有人都自然而然與之打起了配合。

中國救援隊與中國公羊救援隊共同救出被困5歲女孩/北京消防提供

中國救援隊與中國公羊救援隊成功營救出一名孕婦/北京消防提供
在這次救援中,中國救援隊不僅展現了強大的救援能力,還傳遞了溫暖和希望。中國救援隊隊員、新聞官詹璐講述了一個救援現場令人動容的故事。
“我們的隊員們在現場廢墟里面那種作業(yè)狀態(tài)全身心的投入,以至于可能現場有一些磕了碰了的傷痛,他們是感受不到的,因為他們當時下意識的就是救人。有一個爸爸在現場非常冷靜,幫我們就又調車,又調力量,又給我們提供信息。然后到后半段,第2、第3個幸存者都救出來了,他跟我們說,他的老婆是從里面第三天出來了,他兩個兒子壓在里面了,能不能再看一看。后來我們的行動隊還是進行現場生命體體征的探測,但是確實太深了,后來那個父親也接受了這個現實?!闭茶凑f,救援的同時,會盡可能地給當地受災群眾們多一些人文關懷。

中國救援隊隊員、新聞官詹璐現場記錄救援開展情況/北京消防提供

中國救援隊的聯合國認證國際重型救援隊標志/北京消防提供
在緬甸開展地震救援期間,包括中國救援隊在內的中國救援力量共成功營救出9名幸存者,搜尋到59具遇難者遺體。其中,中國救援隊成功營救出5名被困者。
中國救援隊行動隊隊長王墨表示,中國救援隊的行動主體是北京消防救援總隊特勤支隊,本次共出動41人構成中國救援隊行動隊,基本都參加過莫桑比克和土耳其救援。在這次的救援行動,中國救援隊以更加先進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把握剛抵達還處于黃金救援72小時的寶貴救援時間窗口,在13個小時內接連救出4個幸存者,為受災群眾帶去生的希望,書寫著“我們來了,就能救出更多生命”的信念。
“不希望老有災的事兒,我們也不希望經常出動。但是無法預知,無法阻止。所以說我們還得做好準備,就是在下一次,我們能夠比這次行動更好,救出的人更多。”王墨說。

中國救援隊馳援緬甸震后救援,圓滿完成任務回國/來自應急部公號



出 品:北京消防全媒體中心
編 輯: 劉鴻濤
審 核:詹 璐
來 源:1039調查團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