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阪世博會已于2025 年 4月13日開幕,場地設(shè)在人工島“夢洲”(Yumeshima),預(yù)計持續(xù)約6個月,吸引全球眾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如果你已經(jīng)來過大阪,世博會將會是你重訪此地的充足理由。
不過,這并不是大阪第一次舉辦世博會。55年前,這里就成為了第一個舉辦世博會的亞洲城市,在世博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對有意參觀2025年世博會的人來說,上一屆世博會的遺址改建的萬博紀念公園也非常值得一看。

萬博紀念公園地圖。圖源:萬博紀念公園官網(wǎng)
那是在1970年,美國阿波羅號登月的次年,技術(shù)樂觀主義的狂熱與浪漫席卷了全世界;戰(zhàn)后的日本正值騰飛,文化與經(jīng)濟欣欣向榮。時代浪潮造就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國際盛會,總參觀人數(shù)達到6422萬人次,創(chuàng)下歷史最高紀錄,直到40年后才被上海世博會超越。
1970年的世博會以“人類的進步與和諧”為主題,在一眾耀武揚威的現(xiàn)代建筑之中,卻有一個造型奇特、“宛如遠古巨獸”和“外星人”的高塔佇立其中。它張開雙臂,胸前、頭頂、背后分別長著三張?zhí)柕拿婵?。這幅詭異又震撼的景象,在每個觀展人心中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1970 年大阪世博會時的太陽塔。圖源:太陽塔官網(wǎng)(正)、Art Tourism 官網(wǎng)(背)
這就是太陽之塔,它出自知名設(shè)計師岡本太郎(1911年~1996年)之手,是1970年大阪世博會的標志性建筑。如今,當年數(shù)十座簇新場館早已拆除,但太陽之塔依然佇立在曠野之上。它成為了大阪這座城市的精神圖騰,成為昭和時代的文化象征,在空曠靜默的萬博紀念公園里,訴說著55年前的希冀。

從大阪市中心搭乘電車到千里之丘站,需要45分鐘。用森見登美彥的話來說,僅僅坐在列車上,想象著自己正在逼近萬博紀念公園里的太陽之塔,心中就會升起一陣恐懼。
萬博紀念公園包裹在優(yōu)美的原野、森林和人工湖泊之中,遠離大阪中心的嘈雜,大部分時間幽靜無人,唯有風聲在林間穿梭。靜謐的小徑蜿蜒其中,寬闊毛茸的草坪如同小男孩新剃的后腦勺。
但這份靜謐中,卻充斥著難以忽視的不和諧氣氛:無論走到哪里,都能感到一雙巨眼的注視——來自太陽之塔的注視。


電車里的視角,圖源:@Yearjustlast
恐懼,是許多人初見太陽之塔時的第一感受。它高約70米,白色的塔身上伸展出巨大的“臂膀”,紅色閃電纏繞軀干;正面,一張巨大的白色面孔冷峻地凝視前方,頂端金色的面具目光空洞超然;背后,黑色面孔則陰森莫測。怪誕的圖騰、擬人的臉龐和臂膀、極具壓迫感的巨大尺寸,這驚世駭俗的設(shè)計,自然而然喚起人類基因中對巨大力量的原始敬畏。
我想到很多概念能解釋這種奇異的感覺,比如巨物恐懼癥、恐怖谷效應(yīng),但闡釋并不能緩解視覺沖擊帶來的緊張。在顫抖中,我甚至忍不住發(fā)笑,想對著它大喊:“太奇怪了!這到底是什么?”



太陽塔外部的三張面孔。圖源:@Yearjustlast
這到底是什么?1970年,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們也曾同樣地發(fā)出這個疑問。它被叫做“塔”,卻完全不具備傳統(tǒng)高塔該有的功能或形態(tài),只是乖張地、用一種永遠拒絕融入的姿態(tài)站在那里。
對著太陽之塔驚奇仰望的人類,就像《2001太空漫游》里第一次見到黑色石碑的猴子。它不屬于任何時代,無法被破譯,仿佛來自遠古破土而出的神像,矗立在當下的時空,作為一座天梯,通向未來的異世界。
在世博會結(jié)束后50年里,太陽之塔一直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直到2018年才允許進入。如果說,太陽之塔的外觀已經(jīng)足夠怪異,那么塔內(nèi)的設(shè)計更是瘋狂。



太陽塔、太陽塔博物館內(nèi)展出為1970年大阪世博會設(shè)計的創(chuàng)意作品、曾經(jīng)的展館區(qū)如今變?yōu)榱送ピ菏降墓珗@。圖源:日本國家旅游局官網(wǎng)
沿著小徑,我抵達太陽之塔的底部,順著一道斜坡進入地下,刺眼的光線瞬間消弭,隨之而來的是陰涼與黑暗。這是塔的唯一入口。在入口處,工作人員將會講解長長的注意事項,除手機外的所有拍攝設(shè)備都被禁止使用,若需要手機拍攝,則需要單獨申請拍攝許可。
做好準備工作之后,我終于惴惴不安地走進了這座塔。
穿過黑暗的甬道,寂靜逐漸取代了人類的聲音。一個巨大的太陽面具映入眼簾,這是太陽之塔的第四張面孔,叫做《地底的太陽》,面具兩側(cè)站立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神像和面具。這是太陽之塔內(nèi)部展覽的序章,觀覽將從這里開始,逐級上升,直到頂層。



太陽塔手臂的內(nèi)部、生命之樹、地底的太陽
假如把太陽之塔看做一個人(或神祇),潔白的塔身是軀干,塔內(nèi)則是鮮紅的子宮,孕育著“生命之樹”。
生命之樹是一座41米高的裝置,從地下室直插塔尖。血脈般的枝椏上,蹲伏著33個物種的183個模型,追溯了從原生動物到人類的生命進化史:
地面上,五顏六色的珊瑚蟲微微閃光,像一片迷幻的蘑菇叢林(或是神經(jīng)突觸);抬起頭,離眼睛最近的地方,太陽蟲、海百合、水母群在空氣中蕩漾;鸚鵡螺、溝麟魚、蝦蟆螈盤旋而上,糙齒龍、猛犸象、紅毛猩猩和尼安德特人站立在遙遠的盡頭。塔的內(nèi)壁如同血肉一樣泛起褶皺,黛敏郎創(chuàng)作的《生命贊歌》在暗紅色的空間中幽幽回蕩。



生命之樹的細節(jié)
這是生命的進化史,卻和生物課本上干巴巴的講解毫不相關(guān)。這不是那種被學(xué)者解構(gòu)后、寫在教材里成為理性啟蒙的“知識”,它意圖創(chuàng)造出一種神啟般的效果,表現(xiàn)著生命從原初朝著未來不斷噴涌的巨大能量,充滿克蘇魯氣息。沿著臺階旋轉(zhuǎn)而上,我感到自己仿佛在參加一個未知的祭祀儀式。

設(shè)計師岡本太郎似乎很樂意接受“瘋狂”的美名,他認為瘋狂意味著人類想象力的擴張。真正的藝術(shù),就是破除一切陳詞濫調(diào),從無到有地創(chuàng)造全新事物。這位叛逆的大師,聲稱“藝術(shù)就是爆炸”。
東京澀谷車站的連接通道內(nèi),至今仍陳設(shè)著岡本太郎的另一著名作品《明日的神話》,與太陽塔都是在1967年中南美地區(qū)長達2個月的旅行時產(chǎn)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它被稱為日本的“格爾尼卡”,火焰、骷髏與核爆的畫面讓經(jīng)過的人們感到震撼不安,提醒著在城市化洪流中日漸麻木的人們,勿忘對戰(zhàn)爭的反思。



澀谷車站內(nèi)的《明日的神話》、生命之樹模型、太陽の顏。圖源:岡本太郎紀念館官網(wǎng)
正是這種反叛精神,造就了1970年的太陽之塔。在那個科技大爆炸的年代,超音速飛機、心臟移植術(shù)、肉身登月、計算機商用、激光技術(shù)不斷拓展人類生活的邊界,經(jīng)典科幻作品接連面世。當時許多建筑與策展都爭相描摹科技文明高度發(fā)達的未來世界,但岡本太郎卻獨辟蹊徑,希望加入與“技術(shù)進步將開啟人類未來”完全相反的價值觀—— “人類不會簡單地進步”與“回到生命根源”。
太陽之塔的形象融合了史前的圖騰精神與當代的材料技術(shù),正如他自己所言:“我要豎起一座將原始和現(xiàn)代直聯(lián)起來的荒誕神像”。在撰寫萬博計劃時,他引用世界各古老文明的意象,贊嘆它們“深深扎根大地、巋然不動的神秘感”。相比之下,現(xiàn)代社會追求的纖巧時尚之美只是一種空洞的裝飾。



岡本太郎與他位于青山的工作室(現(xiàn)為岡本太郎紀念館),背景中,他正在創(chuàng)作《明日的神話》與太陽塔的草稿。照片拍攝于上世紀50~60年代。圖源:岡本太郎紀念館官網(wǎng)
這些話語直接反映了他在太陽之塔中的創(chuàng)作動機:讓作品充滿原始宇宙的能量,產(chǎn)生超越理性分析的神秘威力。
當太陽之塔的方案最初提交時,場館總體規(guī)劃負責人丹下健三曾大為不滿:塔的用途,原本只是地面和大屋頂?shù)倪B接裝置,沒想到,岡本太郎不僅提交了一個格格不入的設(shè)計方案,甚至還讓這個龐然大物,把頭伸到大屋頂之上,用威嚴冷漠的面孔,睥睨著園區(qū)內(nèi)的眾生。
歷史最終給出了答案。如今,當年的一切都已煙云散盡,太陽之塔仍舊屹立在那片孤獨的草地上。萬博結(jié)束后,在市民的強烈要求下,太陽之塔免于拆除;90年代,它被指定為“登錄有形文化財產(chǎn)”;2018年,太陽之塔開展內(nèi)部參觀活動,受到熱烈歡迎。


1970 年大阪世博會場地模型。圖源:@kaka_aa
今年的新大阪世博會,主題確定為“為生命設(shè)計未來社會”,LOGO形象類似細胞和生命體,這一理念正是繼承自太陽之塔。
為什么太陽之塔如此受歡迎?或許是因為,現(xiàn)代總會成為當代,新奇事物終成過去,但生命的能量永不止息。
當我們站在太陽之塔面前,忍不住發(fā)笑、吐槽它“神經(jīng)、奇怪”的時候,實際上正是在用自身的生命力回應(yīng)這座塔的荒誕與崇高。哲學(xué)家康德曾說,崇高感源于我們意識到某種事物遠遠超出自身理解的范疇。而笑,正是這種心理張力的自然釋放。


2025 年大阪世博會的設(shè)計圖形表現(xiàn),作者:引地耕太;官方地圖。圖源:EXPO2025官網(wǎng)
太陽之塔的生命力不僅體現(xiàn)在它那原始、怪異的圖案設(shè)計和布展形式上,更體現(xiàn)在人類在它面前激發(fā)出的情感共鳴與生命意志。這種復(fù)雜的情感碰撞,恰恰印證了生命的偉大。

那部電影里最大的反派,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我已經(jīng)厭倦了新世紀的臭味,我要讓所有大人都變成小孩,永遠留在舊時光里?!?/p>
太陽之塔建成的1970年,正處于日本經(jīng)濟泡沫破裂之前的巔峰期,人人相信未來會更好,相信科技進步將消除貧窮、消除戰(zhàn)爭,為全世界帶來福祉。它是美麗舊時光在今天的一道影子、一聲嘆息。

《蠟筆小新:呼風喚雨!猛烈!大人帝國的反擊》海報。圖源:豆瓣電影
在萬博紀念公園的門口,我看見一隊穿著紅衣的老奶奶,她們結(jié)伴而來,想要追憶50年前的青春歲月。在太陽之塔下,她們圍成一圈,像玩丟手絹游戲一樣,唱著歌跳著舞。之后,她們朝著塔旁的鋼鐵館而去。那里曾是“鐵之歌”為主題的音樂廳,現(xiàn)在則成為世博會紀念館而對外開放,展出當時的視頻、照片、模型、各國的宣傳手冊,還有太陽之塔頂端黃金面具的原版。
50年過去了,技術(shù)并沒有實現(xiàn)人類的進步與和諧,反而帶來更加難以預(yù)測的未來。我們正面對一個更加復(fù)雜、波譎云詭的21世紀。但在懷舊與悵惘之余,對太陽之塔的喜愛,代表著人類最寶貴的情感:追求美好生活的動力,和相信美好一定會發(fā)生的希望。



鋼鐵館的1970年世博會主題展覽。
今天的萬博紀念公園,也不只是一個充滿懷舊和感傷的地方,它向年輕人展現(xiàn)出了新的樣貌。寬闊的廣場成為承載城市文化活動的公共空間。
公園露天廣場有著關(guān)西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跳蚤市場之一,幾乎每月周末都會開放,每次市集約有300個攤位,販售種類繁多的二手商品和手工藝品。
每一年,萬博紀念公園都會舉辦“拉面萬博會”,匯集全日本知名拉面店鋪,是西日本最大的拉面盛會。LOHAS Festa創(chuàng)意市集、OSAKA GIGANTIC本土搖滾嘉年華、國際潮流音樂節(jié)、大阪音樂電臺舉辦的夏日戶外音樂盛典也是年年如約而至的項目。




萬博跳蚤市場。圖源:@maruuu_
今年5月下旬,寶可夢Go Fest實境游戲嘉年華也將再訪萬博公園,園區(qū)被劃分為不同主題區(qū)域,稀有寶可夢會在特定地點出現(xiàn),玩家需在現(xiàn)實中四處探索,在萬博舊址上創(chuàng)造出新型社交體驗。
除此以外,公園里也坐落著大阪日本民藝館、國立民族學(xué)博物館和精致的庭院。一年四季,公園里碧綠和金黃交替,藍藍的天空下總洋溢著人們的笑容與歌聲。




萬博紀念公園(草地及湖水景觀圖源:@鹵肉有約)
最終,當我在幻想中一次又一次地回到這座塔下,坐在毛茸茸的草地上抬頭望,太陽之塔帶給人的將不再是恐懼。它那威嚴的表情變得恬靜,高傲的雙翼也憨態(tài)可掬起來。人們將永遠記得,它是如何反叛、如何警醒,又是如何充滿生命力地張開雙臂,勇敢迎接不可預(yù)測的未來。


旅行Tips


? 太陽之塔入館需在官網(wǎng)提前一天預(yù)約,現(xiàn)場買票有概率無法進入。
進館預(yù)約:
https://taiyounotou-expo70.jp/sc/reserve/
票價:成人720日元,小學(xué)、初中生310日元。
? 館內(nèi)禁止使用專業(yè)攝影器材,僅能購買手機拍攝許可。
? 營業(yè)時間:10:00-16:00。
? 太陽之塔內(nèi)部是一個綜合聽覺、視覺的展覽空間,需要保持絕對安靜,才能體會到布展者的用心。
? 不要錯過太陽之塔入口處的紀念品商店。
? 除了太陽之塔之外,萬博紀念公園還有許多值得一逛的地方。比如公園內(nèi)的1970年世博會紀念館、民族學(xué)博物館、民藝博物館、日本庭院、玫瑰花園等,園內(nèi)也有各類兒童游樂設(shè)施。在公園對面坐落著大型綜合體“EXPOCITY”,包含300多個店鋪、滑板公園、電影院和定期更換纜車內(nèi)部主題的摩天輪,即使在這里待一整天也不會膩煩(園區(qū)廣域中文地圖在本文配圖中)。
? 萬博公園位于大阪府吹田市。建議搭公共交通前往:從JR新大阪站開始,乘坐地鐵御堂筋線(北大阪急行線)“新大阪站”→“千里中央站”;再轉(zhuǎn)乘大阪單軌電車,從千里中央站到萬博記念公園站。
?有意參觀 2025 年世博會的讀者,可以查看此交通導(dǎo)覽:
https://www.expo2025.or.jp.c.att.hp.transer.com/expo-map-index/access/#train_sec

策劃 / 悅游編輯部
編輯 / 王學(xué)碩
作者 / 占姜桃
圖片提供 / 占姜桃(除特殊標明出處外)、
日本國家旅游局官網(wǎng)、EXPO2025 官網(wǎng)、
萬博紀念公園官網(wǎng)、岡本太郎紀念館官網(wǎng)、
Art Tourism 官網(wǎng)、太陽塔官網(wǎng)、豆瓣電影、
@maruuu_、@Yearjustlast、@kaka_aa、@鹵肉有約
版式設(shè)計 / CNT ARTROOM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