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歷史底蘊深厚,紅色文化豐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要利用這一優(yōu)勢,增強文化自信、化風育人,助推經濟社會發(fā)展。對民族特色村寨、傳統(tǒng)村落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zhèn),對革命戰(zhàn)爭時期留下的紅色舊址,要加強系統(tǒng)性保護。要堅持移風易俗,積極培育文明新風。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開陽縣南江鄉(xiāng)龍廣村。

近年來,開陽縣以黨員示范為引領,以村規(guī)民約為基石,以典型帶動為抓手,在宣傳引導上下功夫,全方位、多層次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繪就鄉(xiāng)風文明底色,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以前,村民辦紅白喜事,礙于情面,都喜歡講究排場。村里成立紅白理事會以來,標準統(tǒng)一了,攀比跟風的少了,鄰里關系更和諧了……”開陽縣南江鄉(xiāng)龍廣村黨支部書記陶大模介紹著移風易俗帶給村里的變化。

龍廣村的變化,只是開陽縣移風易俗工作的一個縮影。

如今,開陽縣鄉(xiāng)村面貌煥然一新,一幅淳樸清朗、向善向上、孝老愛親鄉(xiāng)風文明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強化約束 激發(fā)治理新活力

如今,越來越多村民意識到,推進移風易俗,自己都是受益者,就更支持和配合村里的工作。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入戶簽訂承諾書。

“以前一遇到紅白事,都得花費大量的精力和財力準備,如今一切從簡,規(guī)定紅白喜事辦酒桌數(shù),煙酒也有規(guī)定。剛開始有些不適應,后來大家都一樣,慢慢就覺得這樣挺好,大家都把省下來的錢用到更重要的地方?!碧岬郊t白理事會,禾豐鄉(xiāng)穿洞村村民姚大爺贊不絕口。

該縣秉持“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不辦”漸成風尚,吸納“五老”人員加入所在村紅白理事會,并完善修訂《紅白理事會章程》,對紅白事操辦的規(guī)矩、待客標準、禮金限額等制定統(tǒng)一指導標準。各村理事會成員嚴格按照既定標準,到村民家中幫忙操持,全程監(jiān)督辦事流程。

以村民自治為著力點,充分發(fā)揮村規(guī)民約和紅白理事會的作用,將抵制高價彩禮、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老敬親等內容納入其中,讓移風易俗有了明確的行為準則。在紅白理事會的積極引導下,喜事新辦、白事簡辦、小事不辦的新風尚在農村蔚然成風。

同時,開陽縣通過村民自己親身講述身邊的故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讀村規(guī)民約,使村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移風易俗的重要性和實際意義,激發(fā)了村民參與移風易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村規(guī)民約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共開展活動100余場次。

示范引領 弘揚文明新風尚

推動移風易俗工作,黨員干部要帶頭,做移風易俗的引領者、踐行者、監(jiān)督者,以正確導向和行為示范帶動廣大群眾轉觀念、破舊俗、立新風。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好婆媳評選活動現(xiàn)場。

“我倡議,抵制高價彩禮,倡導文明婚俗!”在開陽縣龍水鄉(xiāng)花山村“倡導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新風”倡議書線上簽名活動中,黨員代表童付光、楊建、余正書鄭重宣誓,廣大黨員干部參與。借助網絡的力量,將移風易俗的理念傳遞給每一位村民,有效提升村民參與移風易俗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簽訂《不承接違規(guī)辦理酒席承諾書》,帶頭破舊立新,摒棄陳規(guī)陋習,自覺抵制不良風氣,爭做文明新風的積極倡導者、主動傳播者和自覺踐行者。

與此同時,不少黨員還主動加入所在村紅白理事會,主動為村民的喜事、喪事操辦做好服務,為全村當好崇尚節(jié)儉的表率。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文明新風的內涵,為廣大村民樹立了榜樣,引導村民們自覺摒棄陳規(guī)陋習,共同參與到移風易俗的行動中來。

典型選樹 文明新風拂阡陌

在移風易俗工作中,開陽縣涌現(xiàn)出一批先進典型,以自身的實踐成果為全縣移風易俗工作提供寶貴經驗和示范引領。

以“德”換“得”,如何讓鄉(xiāng)風文明之花更加枝繁葉茂?先進典型是鮮活的價值觀,也是有形的正能量。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志愿者理發(fā)。

近年來,開陽縣持續(xù)以榜樣的力量推動社會文明進步,全縣鄉(xiāng)風文明不斷向好向善。通過開展各類評選活動,共表彰“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最美基層奮斗者”“開陽好人”“好公公”“好婆婆”“好媽媽”“好兒媳”60余名。

加強鄉(xiāng)風文明建設,持續(xù)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在破舊俗、立新風上下真功夫、深功夫。充分發(fā)揮黨員干部和先進模范的帶頭作用,緊抓“關鍵少數(shù)”,帶動形成“新風正氣傳得開、陳規(guī)陋習必須改”的生動局面。

“紅白喜事規(guī)范辦,其他的事咱們就一律不要辦,這樣大家的負擔都減輕了……”全縣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黨員干部奔走在基層一線,讓移風易俗宣傳走進群眾家中。聚焦群眾關切熱點問題,將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yǎng)、鋪張浪費等寫進村規(guī)民約,建立健全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等村民自治組織,推動形成文明鄉(xiāng)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從“請客收禮”到“請客退禮”,再到“不收不送”“婚喪從簡”,如今,“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不辦”的文明氛圍已在全縣基本形成,群眾“人情”負擔得以有效減輕,社會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志愿服務是一種社會風尚和文明的標志,不僅能促進社會和諧和進步,也能增強個人的責任感和公民意識。

南龍鄉(xiāng)成立了關愛老年人志愿服務隊,志愿服務隊每月為該村的老人、小孩開展免費理發(fā)、磨剪刀和菜刀、配鑰匙等便民服務,讓老年人得到了實實在在的關懷。在傳統(tǒng)節(jié)日期間,志愿服務隊還組織村民共同制作傳統(tǒng)美食、體驗制作樂趣,傳承傳統(tǒng)文化。

同時,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開展的“光盤行動”“垃圾分類”“清潔家園”等知識宣傳,志愿者走進街道、小區(qū)和小吃店等地,用自己的熱情和行動,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讓節(jié)約糧食、保護環(huán)境的理念深入人心,成為移風易俗工作中的一抹亮麗色彩。

勁吹文明風,入目皆風景。文明如水,潤物無聲,如今的開陽,不論城鄉(xiāng),文明已蔚然成風,一村一景彌漫著文明的氣息,一言一行彰顯出文明的溫度,一幅文明和諧的新畫卷正從容運筆。(文/楊剛 圖/開陽縣人民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