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碼大玩家#
"大伙兒快看!朝鮮人的盒飯里藏著寶貝!"
火車剛過鴨綠江,同行老張突然舉著一次性餐盒喊起來。我們這趟沈陽出發(fā)的朝鮮四日游團,人人揣著壓縮餅干和巧克力,生怕在"物資匱乏"的國度餓肚子。沒想到剛?cè)刖承铝x州,乘務(wù)員遞上的盒飯就讓所有人傻了眼——泛黃鋁盒里,泛著油光的白米飯堆成小山,幾片腌蘿卜透著琥珀色,最底下居然藏著半個油汪汪的煎雞蛋。

米飯里的國家密碼
"咱們朝鮮人,三天不吃米,走路要扶墻。"導(dǎo)游小金姑娘說起這句俗語時,我們正在開往平壤的列車上啃著飯團。車窗外的稻田像翠綠棋盤,戴著草帽的農(nóng)人彎腰插秧,水牛慢悠悠甩著尾巴。
朝鮮人對米飯的執(zhí)著超乎想象。平壤街頭隨處可見"米食文化"的標(biāo)語,就連地鐵站的公益廣告都在教主婦如何讓糙米飯更松軟。在咸興市參觀集體農(nóng)莊時,老農(nóng)崔大爺用布滿老繭的手抓起把黑土:"不用化肥,全靠這土地爺賞飯。"他種的"平壤8號"稻米,畝產(chǎn)不足中國一半,卻在國際農(nóng)博會上拿過金獎。
最讓我震撼的是在元山漁民家做客。主人家端出珍藏的江米酒,米粒在琥珀色酒液中沉浮,入口竟有山泉的清冽。60歲的樸奶奶說,她們村嫁女兒要看男方家米缸,"米缸不滿,女兒不嫁",說著掀開自家半人高的陶缸,新米的香氣撲面而來。

"各位同志,這是特意準(zhǔn)備的中國饅頭。"在妙香山賓館,服務(wù)員端上熱氣騰騰的面食?;覔鋼涞酿z頭透著麥香,咬開卻是意外的清甜。小金導(dǎo)游捂嘴偷笑:"我們朝鮮人呀,吃再多山珍海味,最后總要問'什么時候上米飯'。"

這讓我想起《星湖僿說》記載的趣事:明朝使臣宴請朝鮮官員,滿桌珍饈卻見客人愁眉苦臉,最后才知他們沒吃米飯就像沒吃飯。如今在朝鮮餐館,哪怕吃冷面都要配碗米飯,就像四川人吃火鍋要配米飯一樣自然。
但在南浦港的海鮮市場,我發(fā)現(xiàn)了新變化。穿著工裝的年輕工人在早點攤前排隊,手里攥著的不是 銅火鍋里的階級密碼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