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竹枝扎成扇形掃把狀,再用機器修理整齊,隨后將削平的毛竹竿插入掃把頭里,用機器反復扎捆三次,便做成了一個個結實耐用的大掃把。這種熟練的掃把制作場景在費縣上冶鎮(zhèn)姚河村每天都反復上演。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姚河村掃把制作工廠車間內,工人正在削平掃把桿。

姚河村與掃把的淵源可追溯到40余年前。那時,村民們便開始嘗試加工大掃把,憑借著精湛的手藝,不少村民在攢工分的年代就常奔走各地靠手藝吃飯,這一產業(yè)也逐漸在村中生根發(fā)芽。近20年來,姚河村規(guī)模化發(fā)展掃把產業(yè),2009年,村里成立了第一個掃把制作工廠,主要進行線下批發(fā),產品遍布臨沂等周邊市場。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產銷信息不對稱、工業(yè)制品的沖擊等問題逐漸顯現,姚河村的掃把產業(yè)一度陷入困境。

“轉機出現在2018年,隨著電商產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姚河村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币哟鍜甙旬a業(yè)帶頭人王紅光說,當時,費縣商務局和上冶鎮(zhèn)政府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大力推動農村電商發(fā)展,組織了一系列電商培訓活動。敏銳的王紅光捕捉到了這一機遇,他覺著,電商或許能夠為姚河村的掃把產業(yè)打開一扇全新的大門。

在縣商務局和鎮(zhèn)政府的幫助下,姚河村所在的城南頭社區(qū)開設了電商服務站,配齊了電腦設備,并邀請了電商專家對掃把從業(yè)者進行電子商務培訓。經過一系列的學習和實踐,他們逐漸掌握了網絡銷售技巧,打開了線上市場的大門。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姚河村“筱雅竹制品”的部分客服團隊。

作為姚河村掃把產業(yè)的帶頭人,王紅光深知產品質量和原材料的重要性,也深知市場要抱團發(fā)展,更不可惡性競爭?!拔覀儓F結村里六七家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廠家成立了雨澤種植合作社,采取統一采購原材料、統一制定出廠價的策略。從源頭上把控質量、限制內部惡性競爭,至于售賣價格,商家們憑借自身情況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吧?!蓖跫t光直言,姚河村的掃把年銷量可達400萬把左右,銷往全國各地以及日韓、東南亞、非洲等國外市場,80%的訂單來自拼多多、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由于產品質量過硬,姚河村的掃把銷量遙遙領先,占據了全國80%的市場份額,贏得了客戶的信賴和好評。”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王紅光。

“姚河村的掃把主要分為硬枝、軟枝兩大類,還根據有葉無葉、重量多少、材質不同等因素分為多個小品類,數十種產品,滿足了不同客戶的需求?!蓖跫t光說,合作社不滿足于生產銷售掃把,還組織村民種植掃把的原材料——地膚草?!暗啬w草的生長季節(jié)為5月1日至10月1日,一般在收完麥子后便可開始種植,一畝地可以種植600棵左右的地膚草?!碑數蒯槍δ戏降貐^(qū)對掃把輕便、耐用的需求,將地膚草作為制作輕巧型掃把的理想材料?!斑@種材料越濕水越耐用,完全適合南方潮濕多雨的天氣?!?/p>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地膚草為原料制作的大掃把。

隨著電商產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了姚河村的掃把銷售隊伍。有的年輕人邊生產邊銷售,有的從村里拿貨售賣。在姚河村這個1500多人的村子里,有三四百人從事與掃把相關的工作。

90后的王飛便是其中的佼佼者,2019年開始,他專注于線上掃把銷售,如今平均每天能接到200單左右的訂單,一單并不只是一個掃把,有時三四把甚至更多。“從平臺上搜索‘掃把’‘掃帚’前幾頁基本都是出自我們姚河村?!?a class="keyword-search" >王飛說,隨著電商訂單的增多以及對客戶消費習慣的研究,村民的品牌意識不斷提升,姚河村的掃把品牌逐漸增多,有的品牌甚至成為了掃把屆的名牌產品。這不僅提升了姚河村掃把的市場競爭力,也為村民們帶來了更加可觀的收益,很多五六十歲的村民,家門口工作每月能賺到五六千元。

目前,姚河村以掃帚為跳板,逐步拓展清潔用品、環(huán)衛(wèi)用品等領域,不斷探索更多的就業(yè)機會和收入來源。

(大眾新聞·農村大眾記者 薛程程 高超 董書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