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gòu)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guān)聯(lián)
一縷晨光透過青瓦,灑在道觀的木窗上。
老道士輕輕搖了搖頭,看著面前神情憔悴的年輕弟子。
"師父,弟子修行一年有余,卻感元氣日漸不足,精神恍惚,這是為何?"
年輕弟子低垂著頭,聲音中帶著困惑與羞愧。

老道士捋須良久,目光如炬:"你可曾聽說過'意淫傷神,甚于實淫'的道理?"
年輕弟子心頭一震,面色頓時變得蒼白。
究竟何謂"意淫"?
為何古人言其比"實淫"危害更甚?
又有何妙法可斷其根源?
"師父,弟子不解,何謂意淫'?"
年輕弟子抬起頭,眼中滿是困惑。
老道士緩緩走到窗前,望著遠(yuǎn)處云霧繚繞的山峰,聲音平靜而深沉。
"所謂意淫,即心中縱欲,思想放蕩,雖無實際行為,卻在心中反復(fù)沉溺于欲念之中。"
"《太上感應(yīng)篇》有云:'好淫者,天地鬼神,共所厭惡。'而淫不僅指肉身之淫,更有心意之淫。"
年輕弟子若有所思,眉頭緊鎖。
"弟子明白實淫耗損元陽,可為何說意淫更甚?"
老道士端起案幾上的茶盞,緩緩抿了一口。
"《黃帝內(nèi)經(jīng)》中講:'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nèi)守,病安從來?'意淫便是心神不守,頻生妄念。"
"實淫雖耗精傷氣,卻有限度,一時而已;而意淫無有邊際,念起念滅,不斷侵蝕元神。"
年輕弟子忽然想起自己近日來的狀態(tài),確實是心神不寧,難以專注。
"古人云:'一念起時,遍界生災(zāi)。'意淫之害,非止于身,更傷神魂。"
"《修真九要》有言:'心動則神散,神散則精溢,精溢則氣衰,氣衰則神弱,神弱則形枯。'此乃意淫之害也。"
年輕弟子面色慘白,雙手微微顫抖。
"那豈不是說,弟子每日打坐修行,卻因心中妄念,反而傷及元神?"

老道士點了點頭,眼中流露出慈悲之色。
"正是如此。心有妄念時反復(fù)修行,反而強化了妄念,猶如以水救火,卻誤用了油。"
"《道德經(jīng)》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意淫之害,正在于此。"
年輕弟子低下頭,羞愧難當(dāng)。
"師父,弟子近日確實常有雜念,心中難以安寧,每于靜坐之時,思緒卻反而更加紛亂。"
老道士走到弟子面前,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
"不必過于自責(zé),此乃修行常見之障,當(dāng)知而避之。"
"清朝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亦有言:'淫者,敗德之首,人欲之淵藪,一念萌動,馳騁心魔,莫可遏抑。'"
"而宋代張載在《正蒙》中說:'存天理,滅人欲。'意淫乃人欲之極,修行之人當(dāng)慎之又慎。"
年輕弟子恍然大悟,卻又陷入憂慮:"師父,既知意淫之害,弟子該如何斷除此念?"
老道士從懷中取出一枚古舊的玉佩,靈光隱現(xiàn),神秘異常。

"此玉名為'明心',乃我門中至寶,可助你看清心中真妄,斷除意淫之根。"
正當(dāng)老道士準(zhǔn)備傳授秘法,山外傳來一陣急促的鐘聲。
老道士神色一變:"有急事!且隨我去。"
二人快步出門,只見山道之上,一位青年跌跌撞撞地奔來,面色慘白如紙。
"道長救命!我兄弟因入魔走火,現(xiàn)已七竅流血,命在旦夕!"
老道士聞言,目光如電:"又是一個被意淫所害之人!"
年輕弟子心頭一震:"師父,此人也是因意淫而入魔?"
老道士沉聲道:"正是!他兄弟必是修行之人,卻不明意淫之害,強行修煉,導(dǎo)致走火入魔。"
"你可知,我門中有一秘傳心法,名為'明心見性法',專破意淫之根,救人于危難。"
年輕弟子心中激動:"請師父教我此法,救那人性命!"
老道士眼中閃過一絲猶豫:"此法玄妙,需謹(jǐn)慎傳授..."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