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3月底、4月初,本是春光明媚,登高踏青之際,一貫以藍天白云為標簽的昆明,卻籠罩在一片“煙霧”之中。盡管太陽高照,天色也暗沉無光,不少市民都感呼吸不適。
昆明再遭霧霾,一時引發(fā)熱議。
據了解,比較嚴重的3月22日監(jiān)控數據顯示,昆明多地出現“三級輕度污染”,東風東路片區(qū)更是“四級中度污染”。到22日15時,昆明空氣質量開始好轉。但到了3月23日,”霧霾“又重新來襲。當日13時發(fā)布的數據顯示,昆明7個監(jiān)測站點中有6個AQI指數超過了100,最高的達138。
自此之后一周多時間里,昆明雖然放晴,但是煙霧繚繞卻久久揮之不去。

對此,官方發(fā)布消息稱,昆明此番狀況是“霧”不是“霾”,且污染源來自云南省西南方向,并非當地污染源造成。
那么,如果是“霧”不是“霾”,為何會呈現輕,甚至重度污染?為何又會讓人感到呼吸不適呢?這不免讓人擔憂。
梳理不難發(fā)現,每到春季,昆明的空氣質量都會有所下降,從昆明市歷史數據情況看,空氣質量指數超過90的情況在2019年出現14天、2020年15天、2021年14天、2022年9天,到了2023年4月也持續(xù)了10天左右,且都在春季。倒是去年2024年春季,昆明空氣質量下降沒有明顯的感受。
那么,時隔僅一年,“煙霧”又回來了,我們不禁要問,這些都是“霧”不是“霾”?
回看2023年4月昆明空氣質量下降,昆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局、昆明市氣象局相關負責人給出的說法是:“4月7日以來,受極端干旱、高溫影響,加上昆明周邊的安寧市和玉溪市江川區(qū)森林火災污染傳輸,昆明市空氣質量相較以往有所下降?!睋榻B,春季是昆明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季節(jié),加上2023年氣象條件相比往年更加嚴峻,上風向存在大量生物質燃燒形成的污染物隨風傳輸,進入城市后不能很快消散,每天夜間和上午時段長時間在空氣中飄??;下午時段隨太陽輻射增強又發(fā)生轉化,造成昆明市空氣通透度降低,空氣質量下降。
2019年2月12日,昆明同樣呈現“大霧”并伴有一股火煙味,PM2.5和PM10濃度出現了短時大幅升高的情況。當時,據一位知情人士介紹,這是因為玉溪市境內與昆明一交界處正在進行計劃燒除,昆明處在下風口,煙霧隨著風向便飄了過來。

早在2016年出現的云南大范圍低能見度天氣,云南省氣象局服務首席郭榮芬介紹,這是典型的輻射霧,滇中及以南秋冬易出現霧主要與霧的形成有關:近地層相對濕度大于等于90%;風速弱或靜風;有逆溫;近地面氣溫低于5度。由于地面輻射冷卻作用,使貼近地面空氣層中的水汽達到飽和,凝結后而形成的霧。這種霧就稱之為“輻射霧”,常出現在有微風而晴朗少云的夜間或清晨,往往范圍較大。
他還介紹,霧和霾的區(qū)別主要有三點:
水分含量的不一樣:水分含量達到90%以上的叫霧,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
能見度不一樣:如果目標物的水平能見度降低到1千米以內,就是霧;水平能見度在1千米~10千米的,稱為輕霧或靄;水平能見度小于10千米,且是灰塵顆粒造成的,就是霾或灰霾。
肉眼看得見的“不一樣”:霧只有幾十米至200米,霧的顏色是乳白色、青白色或純白色,霧的邊界很清晰,過了“霧區(qū)”可能就是晴空萬里;霾的厚度則有1千米~3千米;霾的顏色則是黃色、橙灰色;霾與周圍環(huán)境邊界不明顯。
但當時就有人表示了對這次的大霧的疑惑。有網友表示這次大霧中有嗆人的味道,人吸入之后就會咳嗽。
查閱當時天氣網發(fā)布的昆明24小時空氣質量指數趨勢不難發(fā)現:從2016年8日23時起至9日5時,昆明都屬于重度污染,往后的時段則是中度污染。

那么,當時多個時段的重度污染都是“霧”造成的?
不難發(fā)現,昆明這些年春季的空氣質量下降,情況基本類似,都是天色灰蒙,嚴重時伴有難聞氣味。但每年公布的原因卻有所不同,有說原因是火災,有原因是“計劃燒除”,當然,還有原因叫“輻射霧”……
不管你有沒有明白昆明這個“霧”到底是什么,反正小編是越來越不明白了。
昆明到底有沒有霧霾呢?到底要怎樣的天氣才能稱作“霧霾”天呢?
百度給的解釋是,霧和霾相同之處都是視程障礙物。但霧與霾的形成原因和條件卻有很大的差別。霧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形成條件要具備較高的水汽飽和因素。
一般相對濕度小于80%時的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導致的能見度惡化是霾造成的,相對濕度大于90%時的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導致的能見度惡化是霧造成的,相對濕度介于80~90%之間時的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導致的能見度惡化是霧和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較大,可達1~3公里左右。
出現霧時空氣相對濕度常達100%或接近100%。霧有隨著空氣濕度的日變化而出現早晚較常見或加濃,白天相對減輕甚至消失的現象。出現霧時有效水平能見度小于1KM。當有效水平能見度1~10KM時稱為輕霧。霧是指大氣中因懸浮的水汽凝結,能見度低于1公里時的天氣現象。
霾在發(fā)生時相對濕度不大,而霧中的相對濕度是飽和的(如有大量凝結核存在時,相對濕度不一定達到100%就可能出現飽和)。霾是由汽車尾氣等污染物造成的。相對濕度介于80~90%之間時的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導致的能見度惡化是霾和霧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

那么,你覺得昆明出現的是霧還是霧霾呢?
很多時候,我們也明白為什么昆明的空氣污染,不能說是“霾”,只能說是“霧”。畢竟從云南省生態(tài)環(huán)境廳獲悉,2024年,云南省空氣質量持續(xù)保持優(yōu)良態(tài)勢。16個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氣質量優(yōu)良天數比率飆升至99.1%,細顆粒物(PM2.5)濃度平均值低至20.5微克/立方米,全年杜絕了中度及以上污染天氣。昆明市更是一騎絕塵,空氣質量優(yōu)良率高達99.7%,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獨占鰲頭。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