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智能家居發(fā)展到今天,最普及、最能代表智能家居體驗的產(chǎn)品是什么,「智能門鎖」一定是繞不開的一個。別的不說,光是不用帶鑰匙這一點就「物超所值」。

智能門鎖的迭代速度可能超乎很多人的預(yù)想,尤其是這兩年,相比過去存在很多問題的「指紋識別」,靜脈和人臉識別不僅在技術(shù)迭代后有了體驗上的大幅改進。甚至,「掌靜脈 + 人臉」的生物識別方案隱隱有一統(tǒng)智能門鎖江湖的趨勢。

上月底,鹿客在 V5 Max 的基礎(chǔ)上又發(fā)布了一款黑武士大師款掌脈鎖,繼續(xù)主打「掌靜脈 + 3D 人臉」。而不僅是鹿客,德施曼、小米、凱迪仕、TCL、海爾……包括很快就將發(fā)布的華為智能門鎖 2 系列——從標準版、Pro 版到 Ultra 版也都采用了:

掌靜脈識別和人臉識別。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微博

早些年安裝智能門鎖的朋友,可能有點陌生,畢竟當時人臉識別尚且剛剛應(yīng)用到智能門鎖上,更多還是搭載較早版本的指紋識別——體驗一般不說,最大的痛點還是圍繞老人和小孩。

而不管是之前的指靜脈識別,還是當下掌靜脈識別和人臉識別(尤其是 3D 人臉識別),都在很大程度上改進了門鎖識別的安全性、便捷性以及普適性。

智能門鎖集體擁抱「人臉+掌靜脈」

智能門鎖集體擁抱「人臉+掌靜脈」

如果說幾年前大家選智能門鎖,看的還是「能不能指紋解鎖」、「設(shè)計好不好看」,那這兩年,智能門鎖的標準答案正在迅速刷新。不僅是 App 連接體驗、遠程查看功能、指紋識別準確性,同時更加「硬核」了。

更靜音的鎖體、更清晰的大屏貓眼、更豐富的功能、更高端的材質(zhì)以及更完善的設(shè)計,這些變化都讓智能門鎖的整體體驗變得更好。但在這些全面升級的背后,最核心的革新,其實還是「生物識別技術(shù)」的全面演進。

盡管從密碼鎖到指紋鎖,實際上智能門鎖的體驗確實有了一次質(zhì)的飛躍,但指紋識別的問題也始終存在,不僅是老人小孩、濕手難識別,以及冬天手指蛻皮和受傷等影響,指紋這類接觸式生物識別在日常生活也存在部分場景的體驗痛點,比如抱娃以及手拎較多東西時,指紋識別的便捷體驗就會大大下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知乎

相比之下,3D 人臉識別可以說是目前智能門鎖通用性最強的一種生物識別方案,在這兩年成為了幾乎所有主流智能門鎖廠商發(fā)力的重點,基本解決了暗光和視角的問題。不過耐人尋味的是,人臉識別也仍然存在一些痛點,這也是智能門鎖廠商從去年開始集體引入掌靜脈識別,搭配 3D 人臉識別的一大原因。

看看最新一批主打產(chǎn)品就很清楚。

比如馬上即將首次引入 AI 掌靜脈識別的華為智能門鎖 2 系列,在 Pro 版和 Ultra 版上還同時搭載了 AI 3D 人臉識別。據(jù)了解,華為即將在本月舉辦的發(fā)布會上正式發(fā)布華為智能門鎖 2 系列,屆時我們也能了解到更為詳細的信息。

而去年推出的小米智能門鎖 M30 Pro,也是第一次小米第一次引入 AI 掌靜脈識別技術(shù)。同時盡管支持 11 種開鎖方式,但小米 M30 Pro 最核心的識別方式就是 AI 3D 結(jié)構(gòu)光人臉識別 + AI 掌靜脈識別。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小米 M30 Pro,圖/小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騰訊云也是 AI 掌靜脈識別技術(shù)大規(guī)模落地智能門鎖的重要推手,作為小米第一代采用掌靜脈識別方案的智能門鎖,M30 系列采用的是與騰訊聯(lián)合研發(fā)的方案。

作為最早押注「靜脈」識別的智能門鎖廠商,鹿客更是最早一批從指靜脈升級到掌靜脈的先驅(qū)者,在 2023 年就聯(lián)合騰訊云率先推出了搭載金融支付級掌靜脈識別技術(shù)的鹿客掌心鎖 V5,號稱比人臉更準、更快、更安全。到去年底,又通過塞入 8985mAh 超大容量鋰電池推出了續(xù)航升級的鹿客掌心鎖 V5 Max。

至于凱迪仕,也在 2023 年率先推出了支持掌靜脈和 3D 人臉識別的 K70 Pro Max 智能門鎖,在各方面都做到了集大成。包括另一家頭部廠商德施曼,去年也終于推出了人臉掌靜脈鎖 Q50FVMax,集成 3D 人臉識別和掌靜脈識別兩種生物識別技術(shù)。

當然不只是這些頭部廠商,包括 TCL X9S Max、海爾 S600/S900 其實都做了相同的選擇,同時搭載人臉掌靜脈雙生物識別技術(shù)。

毋庸置疑,這就是當下智能門鎖的大勢所趨,當然也不是一種巧合,而是行業(yè)對用戶實際使用反饋的響應(yīng)。

用戶體驗缺口,逼著廠商走上了同一條路

用戶體驗缺口,逼著廠商走上了同一條路

在掌靜脈和 3D 人臉識別之間,廠商為什么不只主打一種?這并不是出于炫技或者堆料,更多是一種基于現(xiàn)實場景和用戶反饋后的理性判斷。

3D 人臉識別雖然便捷,但依然有不少用戶吐槽——光線干擾性強、戴口罩識別率低、雙胞胎誤識別等等。而掌靜脈的加入,正是補上這些識別盲區(qū),提供一種抗環(huán)境干擾、隱私性更強的補位方案,用鹿客的話說就是「多眸生物識別技術(shù)」:

集成掌靜脈識別、結(jié)構(gòu)光 3D 人臉識別、AI 視頻分析于一體的多模態(tài)生物識別技術(shù)。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鹿客

從技術(shù)形態(tài)上看,這兩種方案其實是完全不同的識別路徑。3D 人臉識別基于結(jié)構(gòu)光成像,通過紅外點陣投射+攝像頭采集實現(xiàn)人臉的深度建模,優(yōu)勢是無感、快速、遠距離。而掌靜脈識別基于近紅外透視手掌皮下血管圖譜,更強調(diào)穩(wěn)定性和活體安全性,優(yōu)勢是抗環(huán)境干擾、不易被偽造,適合在識別精度要求更高的場景下使用。

換句話說,人臉識別是「主動感知」,而掌靜脈更像是「兜底確認」,兩者配合使用,剛好構(gòu)成一個多層防護體系:速度、識別率、適用人群和安全性全面兼顧,最終帶來的是更高的成功率、更低的誤識率、更少的挫敗感。

這也是為什么在拳頭產(chǎn)品中,廠商們愿意多花一點成本也要把這套組合配齊。畢竟對高端用戶來說,智能門鎖最重要的體驗指標不是能不能開,而是一次就開的「無感化」體驗。

至少目前來看,消費者顯然也是認可這種變化的。洛圖科技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顯示,在過去一年,「掌靜脈 + 3D 人臉」雙生物識別方案和大屏貓眼方案的智能門鎖經(jīng)歷了明顯的增長,尤其是從 2024 年第三季度開始,不斷加快。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洛圖

從實際用戶反饋來看,不管是凱迪仕 K70 Pro Max、小米 M30 Pro,還是鹿客 V5 Max 和德施曼 Q50FVMax,「掌靜脈 + 3D 人臉」也確實滿足了用戶在幾乎所有場景下「識別解鎖」智能門鎖的需求。

而且今天來看,幾乎所有廠商都把這套組合寫進了最新一代主力產(chǎn)品規(guī)劃中。這就意味著,從趨勢上看,已經(jīng)不只是某幾家廠商的嘗試,而是全行業(yè)技術(shù)方案上的收斂與共識。

智能門鎖選購:一步到位,還是退而求其次?

智能門鎖選購:一步到位,還是退而求其次?

雖然「掌靜脈 + 3D 人臉識別」已經(jīng)成為高端智能門鎖的主流趨勢,但畢竟才剛剛應(yīng)用,定價基本都高于3000元。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選購時的考慮點,其實可以更務(wù)實一點。

如果預(yù)算充足,建議直接「一步到位」,選擇搭載這兩種生物識別方案的旗艦型號。一方面是體驗更完整,另一方面也是更安心——你不用再擔心因為光線太強、臉被遮擋、指紋識別失效而打不開門,AI 會自動幫你判斷使用哪種方式,真正做到無感開門。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小孩、長期戴口罩的上班族或醫(yī)護人員,這種「雙保險」組合確實更值得入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M30 還有單獨的人臉識別版和掌靜脈版,圖/小米

但如果預(yù)算有限,也不必盲目跟風,而是可以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生活場景來判斷優(yōu)先級。如果你經(jīng)常需要抱娃、拎重物回家,希望一靠近就能開門,那人臉識別的便利性會更適合你。相對地,如果你擔心隱私、不想被拍臉,或者曾經(jīng)被指紋/人臉識別「氣到」,那掌靜脈這種非接觸、活體識別方式會更穩(wěn)妥一些。

總而言之,不一定要追求最貴,但一定要選最適合自己的。畢竟智能門鎖作為家庭入口的一部分,帶來的是體驗的升級,而不是日常的新負擔。當然,如果你能多等等,或許今年下半年開始,也會有更多中端價位、支持雙重識別的新款陸續(xù)上市,到時候再出手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