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臺燈光亮起,背景屏幕顯示“當代精神自救脫口秀”彈幕墻)
開場暴擊
“各位晚上好,我是你們的精神病友——啊不,讀書博主!今天咱們不聊元宇宙也不聊ChatGPT,就聊聊怎么用100年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對抗老板的PUA、相親角的KPI,還有你手機里那個天天勸你‘自律’的健身APP!”(臺下傳來“真實了”的喊聲)
【職場篇:課題分離 vs 領導甩鍋】
上周我老板把我叫進辦公室,深情地說:“小王啊,這個項目黃了全賴你?!卑凑铡侗挥憛挼挠職狻?,此刻我應該優(yōu)雅地說:“領導,這是您的課題?!钡F(xiàn)實是我抱著他大腿哭:“求您再給我個背鍋的機會!”(觀眾爆笑)
阿德勒要是活在今天,絕對能在各大公司開《課題分離防甩鍋訓練營》。想象一下:當甲方凌晨三點說“Logo放大的同時縮小點”,你可以淡定回復:“親,這是您的課題,我的課題是幫您預約眼科醫(yī)生?!保ㄆ聊粡棾觥耙延|發(fā)敏感詞‘甲方’自動打碼”特效)

【婚戀篇:自我接納 vs 小紅書焦慮】
我媽最近給我推了篇《95后寶媽年入千萬》的帖子,配文:“別人家孩子都會打醬油了,你還在和Siri比賽講冷笑話?!卑凑瞻⒌吕绽碚?,這時候應該回答:“媽,這是我的課題。”結果老太太秒回:“不結婚才是全家族的課題!”(臺下“過于真實”的呼聲四起)
當代年輕人為什么活得累?因為要同時完成七大姑八大姨的課題、前男友現(xiàn)女友的課題,連小區(qū)流浪貓都覺得你該給它課題費。所以下次遇到催婚,請背誦萬能金句:“您對我的生活指手畫腳——這是您的課題;我選擇把您拉黑——這是我的課題?!保ù笃聊煌斤@示微信拉黑教程)

【AI篇:活在當下 vs 算法預言】
昨天我的手機健康助手提醒:“根據(jù)大數(shù)據(jù),您有73%概率成為廢物。”我當場用阿德勒理論反擊:“你預測的是你的課題,我選擇現(xiàn)在立刻卸載你!”(觀眾鼓掌)
我們這代人活得像個被算法操控的提線木偶:抖音覺得你會喜歡腹肌小哥哥,BOSS直聘斷定你只配找月薪三千的工作,連智能馬桶都開始推送“便秘人群相親專場”。這時候就得祭出阿德勒的靈魂暴擊:“重要的不是算法給你什么數(shù)據(jù),而是你如何解讀這些數(shù)據(jù)——比如把‘年度歌單全是傷心情歌’解讀成‘老子真是深情界的滅霸’!”(彈幕墻刷滿“謝謝有被安慰到”)
【終極暴擊:自由就是被討厭的勇氣】
最后送給各位社恐人士一句話:當你在電梯里被迫聽同事炫耀新包時,當家族群又開始轉發(fā)《震驚!不生孩子會得癌》時,請記住阿德勒教我們的兩把尚方寶劍——
“關你屁事!”(觀眾喊:“這是你的課題!”)
“關我屁事!”(觀眾喊:“這是我的自由!”)
(屏幕突然彈出Siri的語音:“檢測到大量人類覺醒跡象,即將啟動反洗腦程序...”燈光暗下)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