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大家好,我是公子。
沒人比特朗普更懂打臉。
4月11日,特朗普對中國關稅加到145%后,突然改口:
對部分智能手機、電腦、芯片等電子產(chǎn)品進行關稅豁免,連基本的10%關稅都不收了!

由于這些電子設備基本都在中國組裝,相當于特朗普對中國認慫了。
對此,中國表示:
“我們敦促美方正視國際社會和國內(nèi)各方理性聲音,在糾錯方面邁出一大步,徹底取消‘對等關稅’的錯誤做法,回到相互尊重,通過平等對話解決分歧的正確道路上來?!?br/>
說得直白點,就是你不能半改,而要全改!不然,咱們不會取消制裁。
眼看面子掛不住,4月13日,特朗普又揚言道:沒有關稅例外。

美國商務部部長盧特尼克也附和道:這只是臨時措施,一兩個月內(nèi)將對半導體加征新關稅。

但既然加征,為何豁免?既然豁免,為何之后又要加回去?
中國已經(jīng)不想陪特朗普玩這種關稅游戲,而是采取別的打法。
今天,外交部表示:
有美國官員炒作西藏問題,對咱們的官員濫施簽證限制。為此,咱們也要對相關的美國官員,對等采取簽證限制措施。
這你來我往下,更暴露了特朗普無牌可打。
02
特朗普真的要制裁中國,應該強硬到底。
而不是像現(xiàn)在這樣,中美談都沒談,特朗普就先對中國網(wǎng)開一面。
一是暫緩其他75國的關稅政策,放棄圍堵中國的轉(zhuǎn)口貿(mào)易;
二是改口,從強硬的“中國別想找我談判”,到示弱的“我在等中國電話”;
再到現(xiàn)在的豁免電子產(chǎn)品。
不管特朗普后來再怎么重新加征,首先,中國先贏一局。
贏在了哪里?
表面上,特朗普是對全球豁免,未指定某個國家,但大家都知道,中國受最大影響。
特朗普這次豁免的名單,是元器件、筆記本、手機、芯片等機電產(chǎn)品。
這么看不太直觀。
但事實是,中國對美國出口總額超5246億美元,其中41.6%就是機電產(chǎn)品。
即便特朗普打了補丁:美國成分占20%以上的商品才能豁免,且“非美國成分”還要加征關稅。舉個例子,一個商品100元,美國成分占30%的話,豁免100×30%=30美元。
那也是讓中國賺到了便宜。
至于汽車,中國本來也沒打算進攻美國市場。
以及沒被豁免的小家電等產(chǎn)品,大不了通過東南亞等地,再對美國出口就行。
至于特朗普為啥突然改性?
根據(jù)白宮的說法,是放出信號,讓美企趕緊本土化。
但本土化并非易事,沒個幾年、幾十年完不成,更別提一兩個月。
更現(xiàn)實的可能是,美國電子產(chǎn)品“含中量”超標,特朗普制裁不下去。
看數(shù)據(jù):
按照美國進口產(chǎn)品價值計算,86%的游戲機,79%的電腦顯示屏,76%的玩具,73%的智能手機,70%的鋰電池,66%的筆記本電腦……都來自于中國。

背后有兩大致命問題:
一是中國不再出口或停產(chǎn),美國就會面臨斷供;
二是向中國征收高關稅,美企錢包先難頂。
拿蘋果舉例,他們公司80%的手機在中國生產(chǎn),20%是印度生產(chǎn)。
一旦對華加征145%關稅,蘋果手機立刻漲價,從1500多美元(約為人民幣1萬)飆升到2300美元(約為人民幣1.6萬)以上。
中產(chǎn)以下的家庭,尤其是支持特朗普的“紅脖子”,只能說:要不起。
蘋果還怎么做生意?美國消費者還怎么買買買?
蘋果、英偉達等“硅谷七巨頭”市值單周蒸發(fā)14%后,已經(jīng)陸續(xù)找白宮討說法。
對于他們的質(zhì)疑,特朗普肯定心虛,只能先出個豁免,彌補下關稅錯誤,具體之后再變。
甚至他老人家都自覺丟臉。
沒有發(fā)帖大肆宣揚,還讓底下的人在11日夜間悄悄通過一個信息平臺發(fā)布出去。
所以,該政策不僅沒登在海關官網(wǎng)的主頁,搜關鍵詞也不好找,除非有精準編號才能搜到。

“偷感”不要太滿!
可以想象,有這樣的老大,美國海關是一個頭兩個大。
上周五,美國海關掉鏈子,系統(tǒng)意外崩了,沒辦法執(zhí)行特朗普的關稅命令。
這意味著特朗普關稅說得唬人,還以為多厲害呢,結果鬧了半天,一分錢都沒收到。
而現(xiàn)在,執(zhí)行起來更麻煩了。
特朗普表示,4月5日以后進入美國的電子產(chǎn)品,免除所謂的對等關稅。
如果有企業(yè)已經(jīng)交了,還能申請退款,把錢要回去。
美國海關不僅忙著修復系統(tǒng),還要忙著處理退款,算清商品成分,工作量無窮無盡。
更別提,面子上過不去。
美國加了關稅沒多收錢,但咱們的反制迅速落地,中國海關可能已經(jīng)在收美國高關稅。
后發(fā)而先制,夠諷刺!
03
當然,特朗普看似“癲狂”,一會認慫一會強硬,但咱們不能掉以輕心。
特朗普是典型的實用主義和利己主義,無所謂信譽。
他看著情況不對,隨時可以改變政策,來一步步達成自己的政治目的。
這次認慫,某種程度也是一種陷阱,忽悠中國交易或跟進。
如果中國真的按照他的節(jié)奏去談,或者也豁免美國的商品,就可能中計。
畢竟,根據(jù)談判原則,咱們的每一次降價,應該要美國付出更多實際上的代價。
尤其是現(xiàn)在,咱們籌備了更多籌碼。
外交上,今天起,咱們高層出訪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三個國家。也有消息傳出,中歐今年7月將在北京舉行峰會,馬克龍也計劃下半年訪華。
背后就是中美都在搞“小多邊”,看誰能拉攏更多力量。
經(jīng)濟上,上周,咱們扭頭向巴西買了至少240萬噸大豆。巴西也確實取代了美國的位置,成為中國最大的大豆供應商。
事實上,這也是咱們多年的布局——陸續(xù)推動農(nóng)產(chǎn)品進口多元化,擺脫依賴美國。
至于科技,美國確實厲害,特朗普還因此想封鎖咱們。
但結果就是倒逼中國科技迅猛發(fā)展,華為突破5G,DeepSeek更是在今年精彩亮相。
更別提,當外貿(mào)不景氣時,咱們還有內(nèi)部市場。
從2021年起,咱們就強調(diào)內(nèi)外貿(mào)一體化,通過提高內(nèi)需,釋放潛在的消費力。
畢竟,14億人口的市場,在國內(nèi)外都不容小覷。
未來,特朗普可能還會整出更多的幺蛾子,但咱們手里還有牌,能夠應對特朗普的不確定性。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