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授權(quán)自zhihu.com/question/399443209/answer/3869047237
為啥質(zhì)疑藺相如能力的人,越來越多了?

因為現(xiàn)代的外交太方便了,以至于現(xiàn)代人不能正確理解古人的外交,產(chǎn)生錯覺。

01

古代的外交是回合制。

你打一張牌,需要通過使臣千里迢迢送到我這兒。

我回你一張牌,也需要使臣千里迢迢過去傳達我的心意。

秦王讓使臣送來書信以地換玉,這就很有誠意。

用地換玉,這種好事,你要拒絕了被打,其他諸侯國只會笑你傻:“那趙國的傻X,好好的十五座城不要,非要挨揍!”

所以在趙國國力不敵秦國的情況下必須答應(yīng)交換。

這就是藺相如所說的:

“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p>

02

這道理大家都明白。

現(xiàn)代人不明白的是,在古代,不是一個電話給秦王說:“好,我同意了,你先割城給我,我就把玉送過去?!蹦芙鉀Q的。

趙王也不能只對秦國的使者說:“我同意了,你讓秦王先割十五城,我再派人送和氏璧過去。”

兩國外交你使者都不出一個,讓其他諸侯國怎么看你?

更何況你讓對方使者傳話,鬼知道能傳成什么樣,到時候話語權(quán)就完全掌握在秦國手中。

所以既然趙國答應(yīng)以地換玉的請求,就必須派使者出使秦國表達誠意。

怎么表達誠意呢?當然是帶上和氏璧去。

畢竟地不能動,所以秦國使者無法帶來,但和氏璧就小小一塊,你既然答應(yīng)了,當然要帶上去換地才能顯真心。

這就是戰(zhàn)國時期外交的基本原則。

03

對古人來說這是常識,和人要吃喝拉撒一樣,不言自明。

所以一旦確定要答應(yīng),趙王直接問:“誰可以出使秦國?”

并沒有就“要不要派使者,要不要帶上和氏璧”展開討論。

這里面根本沒有不帶和氏璧去的選項。

和氏璧默認要帶上,也只有帶上和氏璧大張旗鼓去秦國走一遭,才能顯出趙國誠心待人,不耍陰謀手段。

但帶著和氏璧入秦國,就是羊入虎口,老虎怎么可能不吃羊呢?

如果帶著和氏璧去秦國,秦國拿了玉翻臉不認人,趙國怎么辦?

趙國打不過秦國只能吃下啞巴虧,那就丟了面子又丟了里子。

這種情況下,藺相如直接接下任務(wù)表示能讓和氏璧去秦國走一遭而完好無損回趙國。

完美契合趙王的心意,所以趙王利索將和氏璧給他讓他去出使秦國。

王曰: “誰可使者?”相如曰: “王必無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 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趙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04

至于有人說,趙國打不過秦國,不敢得罪秦國,最后藺相如卻用詐術(shù)騙秦王,更狠狠得罪秦王,完璧歸趙了個寂寞。

那是壓根兒沒理清當時的外交目的。

藺相如的任務(wù)是去給趙國爭輿論高地,而不是去求和。

讓其他諸侯國覺得趙國做得對,趙國原來還有這樣的能人,實力不可小覷。這才是藺相如使秦的目的。

得罪秦王本就是藺相如計劃中的一環(huán)。

回頭再看這句話:

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藺相如就是要讓大家都知道:是秦國陰險狡詐、蠻橫不講理。

這注定要得罪秦王。

當時的時代背景,秦雖強于趙,但也強不了太多,六國的綜合實力遠大于秦,所以秦也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韙。

這時候外交顯得尤其重要——秦國要以地換玉,藺相如帶著和氏璧使秦,本質(zhì)是打輿論戰(zhàn),而不是緩解秦趙兩國的矛盾。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5

藺相如帶著玉到秦國。

接下來該輪到秦國割地交接給趙國,然后藺相如送上玉。

現(xiàn)如今玉到了秦國,秦國沒有交割土地的動作,自然是秦國違約。

藺相如使計送和氏璧回趙國便合情合理。

藺相如用幾句話從秦王手中拿回和氏璧,又能安排人悄無聲息把它送回趙國,是大智慧。

藺相如敢拿著玉威脅秦王玉石俱焚,還敢在送出玉后和秦王談條件讓秦王先割地,是大勇氣。

在澠池之會上,形勢更加惡劣,趙國已經(jīng)丟地,秦王還想借機羞辱趙國。

藺相如給趙國爭回些顏面,靠的也是一腔孤勇:

于是相如前進缻,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缻。相如曰:“五步之內(nèi),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缻。

藺相如跪著請秦王,眼睛一瞪大叱,就能把秦王的親衛(wèi)喝退,把秦王嚇得只能為趙王奏樂,藺相如身上的氣勢不可想象。

06

藺相如的大智大勇毫無水份,但這樣的智勇之士,也并非獨一無二。

藺相如能官拜廉頗前面,說到底還是趙王親眼目睹了藺相如的威能,占了地理優(yōu)勢。

藺相如的勇在別人眼里自然可貴,但在廉頗眼里不過小菜一碟,是以廉頗想不通、不服氣,想要和藺相如爭高下。

不過比嘴上功夫,廉頗真要去和藺相如吵架,其實是自取其辱。

你廉頗說自己戰(zhàn)功赫赫,可別忘了澠池之會前趙國剛丟了幾座城池,這就是你的戰(zhàn)功嗎?

因此藺相如的高義,更在于廉頗對藺相如不滿后的表現(xiàn)。

藺相如明明有一箭射穿廉頗的核武器卻不拿出來,還對廉頗退避三舍,這份胸懷比英勇無畏更可貴。

07

敢于以死相搏,是大勇者。

是大勇者,卻甘愿承擔怯弱的罵名,才是勇者中的勇者。

廉頗不佩服藺相如誓死捍衛(wèi)國家尊嚴的勇氣,因為他自認自己也有,還表現(xiàn)得更好。

但當藺相如寧愿被人說怯弱也不與自己對上時,廉頗跪下了,他認識到勇者原來還有更高層次,自己輸?shù)眯姆诜?/strong>

藺相如對廉頗不服的處理,更升華了藺相如的人格魅力。

想想二桃殺三士的故事,這爭功的幾位要是少那么一點好勝心,也不會落得如此悲慘的結(jié)局。

再想想網(wǎng)上被別人指點幾句就要與人大戰(zhàn)三百回合、越吵越偏激的自己。

藺相如真神人也。

▼今日推薦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