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一位老人在閻錫山故居前老淚縱橫,當他想抬腳走進院落時,卻被旁邊的工作人員一把攔住了:

“同志,你還沒買票呢,不能進”。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老人聽到后愣了愣,隨即掏錢買票,在故居內游覽許久。

所有人不知道的是,這位老人身份不一般,或許他此行不應該被稱為“游覽故居”,而是應該稱之為“回家”才更恰當,因為他就是閻錫山最小的兒子閻志惠。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閻志惠

那么閻錫山的后人去了哪里,退居臺灣后他和家人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山西王”的過往

提起閻錫山,很多人都能想到這個被蔣介石稱為“閻老西”的人,十分會經營算計,雖曾經是蔣介石的心腹大患,卻也是當時被默許存在的民國時期地方軍閥。

雖然掛著國民黨的名頭,但閻錫山并不是純粹的國民黨,他在山西坐鎮(zhèn)38年,將老家經營得密不透風,成為了實際意義上的“土皇帝”,身上帶著濃厚的地方割據軍閥的色彩。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閻錫山

1883年他出生于山西五臺縣河邊村的一戶地主家庭,家里除了有地還世代經商,因此生活條件較為優(yōu)渥,從小接受到了良好教育。

到了閻錫山這一代,當時的社會條件不好,經商舉步維艱,一個決策錯誤,就導致他負債累累,只能趁著半夜離開老家到太原去躲債。

天天藏著糾結著損失的那點錢也不是辦法,于是閻錫山決定不如趁著這個機會繼續(xù)深造學習。他想了許久還是決定從軍,畢竟這是每一個熱血男兒的夢想。

閻錫山頭腦靈活,經商學習也不差,因為成績優(yōu)異很快就被派往日本留學。在此期間又結識了孫中山先生,從而走上了民主革命這條道路,也為他的政治生涯埋下了伏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09年回國后,閻錫山在老家秘密進行革命活動,還負責招兵買馬,因此得到機會培養(yǎng)了大批自己的勢力。

1911年為了響應武昌起義,閻錫山趁機帶兵起義攻下了太原城,殺死了當時的陜西巡撫,自己也因此坐上了山西都督的寶座,成為了稱霸一方的軍閥,也開啟了對山西長達38年的統(tǒng)治。

當時的閻錫山也算是“衣錦還鄉(xiāng)”,早就沒有了當年躲債的驚慌,手里要錢有錢,要權有權,于是便在忻州給自己斥巨資修建了一座宅邸。

據說當年這座府邸,花費金額高達140萬兩白銀,前前后后修了近20年時間,可見當時這座豪宅占地有多廣闊,按照閻錫山當時的社會地位,內部的裝潢也必定是盡善盡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與順風順水的事業(yè)不同,閻錫山的家庭和感情卻沒有那么順利。閻錫山一生共有兩任妻子,都是在家族的安排下成婚。

閻錫山的原配妻子是徐竹青,比他大了整整六歲。

雖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閻錫山對妻子十分尊重,兩人感情也很和睦,美中不足的是結婚數年,始終沒能生下孩子,閻錫山本人并沒有因此埋怨妻子,可家里的長輩們卻坐不住了。

于是不久后在家人的安排下,閻錫山又娶了徐蘭森。

徐蘭森沒有辜負一大家子的期望,接連為閻錫山生了5個兒子,由于年齡差距較大,她和閻錫山的感情一般,1948年因病在太原去世,一直陪伴閻錫山身邊的始終也只是徐竹青。

閻錫山的五個兒子實際上只有三個活到成年,大兒子和三兒子幼年夭折,剩下的分別是次子閻志寬、四子閻志敏,小兒子閻志惠。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徐蘭森、閻錫山,后右起:四子閻志敏、四兒媳裴彬、孫女閻樹榕、五子閻志惠

其中次子閻志寬患有“羊角風”,雖然閻錫山十分看重這個兒子,也曾著重培養(yǎng)想要傳承衣缽,可閻志寬的身體不好,只活到了娶妻生子,接著就撒手人寰,留下了妻子和一雙兒女。

因此剩下的最后兩個兒子閻志敏和閻志惠,兩人從小就得到了父親所有的愛,尤其是閻志惠,長相英俊能說會道,還擅長經商又讀了軍校,閻錫山對其十分看重。

可令閻錫山沒想到的是就是這個寄予厚望的小兒子,最后卻做出了最離經叛道的事,父子兩人甚至一度鬧到斷絕關系的地步。

閻錫山的后代

1927年閻志惠出生于山西五臺,是閻錫山最小的兒子,但最初他可不是閻錫山最喜愛的兒子,占據閻錫山最多疼愛的是閻志惠的二哥閻志寬。

閻志寬是最像閻錫山的孩子,有野心有頭腦有能力,就是沒有一個好身體,身體情況比較好那幾年,閻錫山一直把他帶在身邊當繼承人培養(yǎng),可時間長了下屬們誰能忍受一個,時不時就要倒地口吐白沫的“老板”呢?

閻錫山最終只能放棄了對閻志寬的培養(yǎng),但他對這個兒子的愛始終沒少分毫,在閻志寬成年后為兒子娶到了太原光華女中畢業(yè)的才女趙秀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閻志惠和趙秀金

趙秀金長得好又有學問,本不應該嫁給閻志寬這個病秧子,可當時為了家族發(fā)展和延續(xù),趙家不得不犧牲了這個女兒。

趙秀金也接受了自己的命運,嫁給閻志寬后,尊敬公婆,關愛弟弟,和丈夫相敬如賓,很快就生下了一雙兒女樹楹和樹榕。

婚后閻志寬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第六年就撒手人寰。趙秀金一直帶著孩子們生活在閻家,直到1948年被安排送往日本。

閻志寬去世后,閻錫山將所有的精力集中在培養(yǎng)閻志敏和閻志惠身上,他專門從省城請了幾位德高望重,又有才華的先生來當兩個兒子的家庭教師。

閻志惠和哥哥的課程與學校沒什么兩樣,但要更為精細,等于全程吃小灶,這樣培養(yǎng)的兄弟二人至少在課業(yè)上稱得上精英中的精英。

尤其是閻志惠,他不僅學校好,還對軍事感興趣,年紀輕輕就被閻錫山送去了軍校磨煉,就是想讓這個優(yōu)秀的兒子繼承自己的事業(yè)。

然而隨著抗日戰(zhàn)爭的爆發(fā),閻錫山看到從軍校畢業(yè)的兒子犯了難。他當然明白將閻志惠送去戰(zhàn)場當將軍,能有個相當不錯的出身和前途,可他失去過寄予厚望的兒子,更怕再經歷一次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后左:閻志惠】【后右:閻志敏】

于是他便小兒子扣在老家,將家族的生意也就是當時的山西貿易公司交給閻志惠打理。閻志惠不負眾望,將家族的生意打理得風生水起。

解放戰(zhàn)爭后期,國民黨已經注定了要失敗,解放軍也循序漸進開始了解放山西的戰(zhàn)斗,閻錫山只能帶著家人逃離山西。

1949年年初到上海后,他安排起了家人的去向,首先是將自己的母親和原配徐竹青送到了臺灣,將趙秀金母子三人送往日本,又在閻志敏夫婦的要求下將他們送到美國留學,順便帶走了大量資本,用于拓展家族事業(yè)。

閻志敏和閻志惠不同,他沒有什么經商天賦,所以這筆資產最終也沒能保存下來。但閻志敏卻得到一個從事自己熱愛事業(yè)的機會,比起做生意他一直喜歡機械類工作,到達美國后他與妻子一起學習數學,畢業(yè)后專攻高科技產業(yè),也取得了不錯的成就。

小兒子閻志惠則始終陪伴在閻錫山身邊,不久后又跟隨父親前往臺灣,閻錫山本想帶著小兒子從政從軍,可多年商業(yè)生涯讓閻志惠意識到還是做生意更自由。

閻錫山無奈只能安排閻志惠繼續(xù)經營從山西帶過來的貿易公司,為了拓展業(yè)務,一年后閻錫山又安排小兒子前往日本開分公司,主管對日外貿一項事務。

也就是這時候閻志惠身上發(fā)生了“狗血事件”,他愛上了自己的嫂子趙秀金?;蛘哒f他終于下定決心沖破世俗,和自己一直放在心底愛慕的寡嫂在一起。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閻錫山說什么都無法接受這種沒有綱常倫理的婚姻,在知道小兒子和二兒媳在一起后,他惱羞成怒立即要求兩人分手。

閻志惠和趙秀金好不容易沖破世俗,正是感情最好的時候說什么都要在一起。閻錫山因此大發(fā)雷霆,還放出豪言如果兩人不分開,他就和閻志惠斷絕父子關系。

閻志惠看到老父親這樣不講理,他也沒有一點辦法,只能帶著趙秀金和孩子們前往美國,躲避父親的怒火,想著過幾年父親消氣了再回來,也是堵著一口氣,想要證明自己。

但生活還是給了閻志惠當頭一棒,曾經風華正茂能力超群的小少爺,之所以事業(yè)順利,其絕大部分因素是他背靠大樹。

當他到了美國,沒有任何依仗和靠山后,他才發(fā)現自己的經商才能似乎也沒有那么天賦異稟。

再加上閻錫山生氣他和自己的嫂子走到一起,于是便切斷了兩人所有的經濟來源。閻志惠手里那點存款根本不夠一家人消耗,很快他就在商場上吃了不少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為了養(yǎng)家糊口,他去過巴西開過酒吧,但因為人生地不熟,酒吧很快就倒閉了,但即便如此他依舊沒有向父親低頭,反而是帶著全家再次遷居加州,當起了保險員。

期間他和趙秀金又生了一對兒女樹枋和樹楠,一家人生活條件始終不寬裕,他也沒有了最開始的心氣,甚至一度到了連回臺灣見父親最后一面的機票都買不起,這也成為閻志惠一生最大的遺憾。

當時他并不知道,在自己離開后,閻錫山的日子也很艱難,本身年齡大了,又不是蔣介石的嫡系,家里連個安撫其心情,為他撐腰的后代都沒有。

最后的遺憾

事實上在山西解放后,閻錫山就已經失去了自己的政治價值,再加上從革命時期他就和蔣介石有矛盾,只憑借“反共”的一致立場,不足以支撐他在臺灣還能夠占據之前的地位。

因此來到臺灣后,蔣介石將閻錫山一家安排在位于麗水街的宅邸,這里的房子不僅面積小,而且逼仄的院落中雜草叢生,到處都是破敗之相。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閻錫山也很清楚,自己這個國民黨元老在蔣介石眼里是不值錢的,于是只能堅持住了下來,畢竟還在國民政府中任職。

但很快這名義上的職務也不住了,蔣介石用自己的親信取代了閻錫山的職務,閻錫山煩悶之下離開了麗水街,拿著微薄的養(yǎng)老金住進了菁山農場。

這里是日本人曾經的住處,比麗水街還要破舊荒涼,這次連閻錫山身邊帶來的親信都看不下去了,當場就想找蔣介石說理。

閻錫山將他們攔住了,自己也心安理得地住了下來,只是免不了要親自動手修繕房屋,過起了養(yǎng)老的生活,在日復一日的思念山西老家中,過完了自己的余生,直到1960年去世。

作為國民黨的元老,又曾堅定支持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國民黨政府還是派人成立了治喪委員會,將其葬在七星山上,蔣介石還親自前往祭奠。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也是閻錫山最后的榮光,可惜的是他的葬禮竟沒有一個孩子在身邊。他去世后家人也曾將消息告知兩個兒子,尤其是閻志惠在接到消息后十分傷心。

可他當時生活困難,想要回來送父親最后一程卻苦于買不起機票,只能作罷,這也成為他一生中最大的遺憾。

直到90年代,當時兩岸恢復交流,閻志惠的生活條件改善不少,于是便帶著老伴兒周瑾予回到山西老家,完成父親和他的心愿。

1992年65歲的閻志惠回到忻州故居,想要進去看看惦念幾十年的老宅,沒想到的是這里已經成為了紀念館,門頭上的閻錫山故居牌子,寥寥幾個字寫盡了閻錫山的一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堅固的墻壁,華麗的雕刻與裝潢,似是而非的年代感,讓閻志惠幾乎淚崩,他想進去再看一眼自己曾經的家,可今時不同往日,就算是閻錫山本人過來也要買票,溥儀回家不一樣要買票才能進去?

閻志惠顫抖著雙手從口袋掏出錢遞給了工作人員,兩張門票看遍了老宅的每一個角落,他的心愿已了,但對父親的遺憾卻永遠無法彌補。

結語

縱觀閻錫山的一生,雖然曾把山西治理的井井有條,保衛(wèi)了一方水土的安全,貢獻也是莫大的。

但他同時也是個十足的反革命,即便受到蔣介石排擠,也要堅定的選擇站在人民對立面。

追根究底是他太過固執(zhí)自私,這樣的人得了個孤獨終老的下場,也是一種報應!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參考資料

【1】《國家人文歷史》.閻錫山教子[J].祝您健康,2013(7):21-21.
【2】閻錫山的后代們
【3】劉心印.閻錫山家族百年風雨[J].現代領導,2010(1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