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蔣介石與發(fā)妻毛福梅的罕見同框照片,照片中,年輕的蔣介石端坐在椅子上,面露微笑,中間的則是蔣介石母親王采玉抱著孫子蔣經國端坐在中間,一旁的毛福梅氣場十分強大,抱著一個暖手寶,照片中蔣介石與毛福梅看上去貌合神離。
有人因政治婚姻得利, 就有人因政治婚姻倒霉。毛福梅就是無數倒霉者中的一個。

毛福梅生于1882年十一月初九日, 奉化巖頭村人。1901年與蔣介石結婚, 她比蔣介石大五歲, 蔣介石才十四歲,她嫁給蔣介石, 是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包辦婚姻, 沒有感情基礎, 二人不僅年齡相差很遠, 感情上的差距也很大。
1905年, 蔣介石離開奉化溪口, 到寧波讀書, 毛福梅奉蔣母之命, 前去伴讀。
此時, 她與蔣介石的感情還算是融洽的,過了半年, 蔣介石考入浙江武備學堂, 毛福梅離開蔣介石回老家。后蔣介石進了保定軍校, 接著又去日本留學。
從此, 她與蔣介石分居兩地, 蔣介石也難得在假期回來一趟,毛福梅是一個農村土生土長的女孩子, 沒讀過多少書,在封建社會里, 女子無才便是德。她端莊賢淑, 溫柔孝順, 謹遵閨訓, 恪守婦道。
自從自從丈夫離家外出, 一直陪伴婆母王太夫人誦經念佛, 朝夕相處, 相依為命。1907年, 蔣介石納姚怡誠為側室, 不久, 又與蘇州女子陳潔如同居。這并沒有影響毛福梅在蔣家的地位, 她仍然是蔣介石的元配夫人。

1921年, 與她朝夕相處十九年的婆母王老夫人不幸逝世。她失去了最親的親人, 也失去了關愛、庇護和依靠, 開始了漫長的孤獨、寂寞、悲涼的生涯。
1927年, 她在蔣家的地位受到了嚴重的挑戰(zhàn), 她的命運也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折和變化。這年1月15日, 時任黃埔軍校校長、北伐軍總司令的丈夫, 在廣州孫中山家認識了宋美齡, 第一眼就愛上了這位留學美國, 年輕漂亮的總統(tǒng)姨妹。
蔣介石與宋美齡的結合是一樁政治婚姻。蔣介石需要宋氏財團的支持, 宋家也要依靠蔣介石保護他們的利益,1927年6月, 蔣介石與宋美齡正式訂婚。此前, 蔣介石特地回到溪口, 強迫毛氏與他離婚。
蔣介石發(fā)跡后,拋棄了發(fā)妻毛福梅,與宋美齡結為連理,但毛福梅“離婚不離家”依然是蔣家的第一夫人,于是,蔣介石攜宋美齡回鄉(xiāng)時,三人之間就發(fā)生了微妙的關系。
據蔣介石的隨從人員透露,毛氏在世時,蔣介石帶著宋美齡回鄉(xiāng),不住故居的豐鎬房,而住在武漢嶺頭的別墅文昌閣,兩地相距幾百米,宋美齡對于成全她和蔣介石結婚而作出巨大犧牲的毛福梅,內心不無愧疚,回鄉(xiāng)時對這位年長她17歲的“大姐”也有所表示,由于各自的身份關系,二人不便見面。

宋美齡到溪口,即把豐鎬房的賬房叫去,取出從南京帶來的人參,皮料等物,送給賬房囑咐道:“你要親手把這些東西交給大師母?!?/p>
毛福梅失去丈夫的愛, 只能把全部感情傾注在蔣經國身上, 也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這唯一的兒子身上,蔣經國于1910年在溪口出生, 童年、少年時代在溪口度過。
1939年12月12日午后,日機6架飛抵奉化溪口轟炸,日機這次轟炸,以蔣介石故居豐鎬房,別墅文昌閣為主要目標,毛福梅從豐鎬房后門逃出, 碰上日機扔下的炸彈, 炸中了弄口的圍墻, 墻倒屋坍, 她被埋在下面。
毛福梅的棺木下葬在摩訶殿北隅, 為她造了一個圓形墳墓。墓碑上書刻著:“顯妣毛太君之墓兒經國敬立?!蓖瑯佑捎谒矸萏厥獾脑? 碑上沒有出現(xiàn)“蔣”字。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