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新華社原總編輯、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原院長南振中先生著作《大學該怎么讀——給大學生的75 封回信(增訂本)》新書發(fā)布讀書分享暨學術報告會在鄭州大學舉行。

活動現(xiàn)場。(鄭州大學供圖)
新華社原副社長兼常務副總編輯馬勝榮,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光明日報》原副總編輯趙德潤,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xié)會原副會長、中國外文局原常務副局長郭曉勇,新華社河南分社分黨組書記、社長李俊,河南日報社總編輯孫德中,新華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匡樂成,新華出版社黨委委員、總編輯王永霞,鄭州大學黨委書記李成偉、黨委副書記王利國等相關專家學者以及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師生代表與會。該書特約編輯,鄭州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新聞中心主任孫保營主持活動。

與會嘉賓共同為新書揭幕。(鄭州大學供圖)
“母校給了我們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激活了我們辯證的思維方式,促使我們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這三筆精神財富讓我終生受益?!瘪R勝榮現(xiàn)場宣讀了南振中致與會嘉賓的感謝信,信中南振中向同事、校友、母校師生及熱心讀者致謝,并深情回憶了60多年前在鄭大求學時的情景,令與會者十分感懷。
據(jù)了解,《大學該怎么讀——給大學生的75封回信》首版于2015年出版,被譽為“大學生活寶典”,影響數(shù)百萬讀者,入選“新華薦書?青春書單”(第一季)十本推薦圖書。此次增訂,在保留75封經(jīng)典回信基礎上,新增南振中關于穆青精神、大學教育使命的論述及對年輕學子的深切寄語。

馬勝榮表示,該書通過75封書信與青年學子展開深度對話,將新聞人的嚴謹、教育者的熱忱與終身學習者的洞見融于一體。增訂本在原作基礎上進一步回應了數(shù)字時代的學習挑戰(zhàn),為當代大學生構建了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價值的成長坐標系。書中將“勿忘人民”的新聞倫理與“健心要訣”的人生智慧結合,解釋了專業(yè)素養(yǎng)與人格修為的共生關系。
李成偉表示,南振中先生與鄭州大學的緣分,是“校友反哺母?!钡牡浞?。從他常提的“祖國不會忘、母親不會忘、故鄉(xiāng)不會忘、母校不會忘”四個“不會忘”中,便可感受到他心中的真摯深情。他“愛校榮校、回饋桑梓”的赤子之心,既是“百年鄭大”精神的鮮明寫照,更是“勿忘人民”穆青精神的時代傳承。十年后的增訂本發(fā)布,將南先生在開學典禮、畢業(yè)典禮上對鄭大學子的諄諄教誨收入書中,既是對母校育人初心的回望,更是對新時代教育使命的回應。
孫德中認為,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才能到達心靈的深處。南振中先生正是沿著這個方向,為母校、為學生傾盡全力做著實實在在的事情。他把職業(yè)當成事業(yè)、把傾聽當成習慣、把學生當成朋友,收獲了年輕學子的深切愛戴。2015年出版的《大學該怎么讀》深受讀者和在校大學生歡迎,十年之后增訂再版,更加集中體現(xiàn)南振中先生奉獻、貢獻、造詣相統(tǒng)一的人生寫照,也為莘莘學子提供了一盞照亮人生道路的明燈,提供了一把開啟人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打開了一張職業(yè)方向的地圖。
匡樂成介紹了該書的出版過程。他表示,第一版和增訂本的出版是新華出版社義不容辭的責任,此次增訂本中增加的內(nèi)容,是南振中同志親自選定的,特別是有關穆青同志“勿忘人民”的相關講話、論述,既是南振中同志對他的恩師穆青同志精神的傳承發(fā)揚,又深刻體現(xiàn)了新華社建社近百年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增訂的內(nèi)容與原有75封回信結合起來閱讀,相得益彰,前后呼應,更有利于讀者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理解南振中在回信中反復闡述的觀點,使得全書更加厚重、深刻,增添了深厚的理論色彩。
活動現(xiàn)場,馬勝榮、李俊代表主辦方分別向鄭州大學圖書館、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贈書,助力“書香校園”建設。

馬勝榮(右)代表主辦方向鄭州大學圖書館贈書,左為鄭州大學圖書館黨委書記崔青峰。(鄭州大學供圖)

李?。ㄓ遥┐碇鬓k方向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捐贈圖書,左為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陳曉偉。(鄭州大學供圖)
在讀書分享和座談交流環(huán)節(jié),趙德潤深情回憶了與南振中新華社共事和向他學習的難忘經(jīng)歷;郭曉勇朗誦了閱讀增訂本后有感而發(fā)的原創(chuàng)詩詞《點亮人生的燭光》;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師生代表張淑華、常燕民、張霏帆和楊培宇分享了閱讀感悟,王瑩、趙柳嫻和王浩然朗誦書中經(jīng)典回信片段。
馬勝榮以《有關國際傳播的一些思考》為題,結合其在新華社近40年的豐富經(jīng)驗和實戰(zhàn)案例,深入探討國際傳播策略的創(chuàng)新路徑與國際話語權的構建邏輯,為在場師生帶來一場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意義的學術報告。郭曉勇以《國際傳播與翻譯人才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與展望》為題作專題講座,立足國家戰(zhàn)略高度,系統(tǒng)闡述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性及講好中國故事的時代意義,深度探究國際傳播發(fā)展趨勢與翻譯人才培養(yǎng)機制。
與會師生紛紛表示,此次活動不僅是一場新書發(fā)布會,也是一次關于教育初心與青年成長的深度對話,更是對教育強國建設使命的積極回應,將引領廣大青年積極踐行“勿忘人民”精神,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發(fā)布會后,與會嘉賓參觀學習了“勿忘人民”穆青事跡紀念展。穆青事跡展由新華社—鄭州大學穆青研究中心、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負責策展,于2013年正式開展。

與會嘉賓參觀學習“勿忘人民”穆青事跡紀念展。(鄭州大學供圖)
新華社與鄭州大學建立了長期的新聞教育和新聞實踐的合作關系。新華社—鄭州大學穆青研究中心是研究我國新聞界泰斗、新華社原社長穆青精神和事跡的專門研究機構;鄭州大學新聞教育堅守穆青“勿忘人民”的精神和理念,創(chuàng)辦的穆青新聞實驗班已成為鄭州大學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品牌;鄭州大學師生代表每年走進新華社開展研學;師生“重走穆青路”活動堅持20多年,是立德樹人教育的重要實踐品牌活動,產(chǎn)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田麗麗 任溢賾)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