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冬梅中學(曾用名吳家中學)的冬梅紀念館迎來了一位年邁的老人。
老人在展廳里緩緩移動,他的目光在每一件展品上停留時,仿佛都能透過它們,看到曾經(jīng)模樣。
“這些,都是我女兒的?!?/p>
老人輕聲自語,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曾幾何時,這些物品還擺放在他家的某個角落,見證著女兒的成長與歡笑。
而今,它們卻成了紀念館里的展品,供人瞻仰。

冬梅紀念館,自1990年成立以來,便以“張冬梅”的名字命名,設于吳家中學的頂樓。
館內(nèi)陳列著張冬梅生前的遺物,以及中宣傳部、公安部聯(lián)合頒發(fā)的“見義勇為先進分子”勛章,每一件都承載著她的英勇與犧牲。
此次前來參觀的老人,正是張冬梅的父親。
他的到訪,對于中學校長來說,無疑是個意外。
校長初時有些猶豫,甚至不同意張父前去參觀,但在張父的強烈要求下,最終還是妥協(xié)了。
當張父走進展館,才明白校長為何如此謹慎——在展館最顯眼處,那塊“見義勇為先進分子”的勛章,竟然不見了。
“我家那娃那塊勛章去哪兒了?”
張父一發(fā)現(xiàn)這個情況,便立刻去找了中學老校長,當面質(zhì)問。
面對張父的質(zhì)問,老校長支支吾吾,并未給出明確答復,只說是借了出去。
張父一再追問,卻始終得不到確切的答案。
之后,因為這塊勛章,張父將吳家中學告上了法院。
一塊勛章,為何值得張父如此大動干戈?
這一切,還得從1989年11月17日那個寒冷的凌晨說起。

一、十七歲少女勇斗歹徒
1989年,張家女娃張冬梅成了吳家中學三年五班的學生。
她人緣好、成績優(yōu),還是團支部書記,深受老師同學們的喜愛。
然而,1989年11月17日凌晨,一場意外打破了平靜。
那天,張冬梅和兩名同學正在宿舍休息,兩名持刀歹徒突然闖了進來。
歹徒看著三名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學生,亮出了明晃晃的刀,想讓三人乖乖就范。
“你們快跑,別管我!”
危急關頭,張冬梅挺身而出,死死拉住兩名歹徒,為舍友創(chuàng)造了逃生機會。
惱羞成怒的歹徒,用手中的匕首狠狠地刺向了張冬梅。
剩下兩名女生很快從恐懼中緩過神來,她們并沒有趁機逃走,反而是一遍呼救一邊加入到和歹徒搏斗的行列中。
然而,三名女生終究不是手持武器、生性殘暴的歹徒的對手。
歹徒在憤怒與恐懼中,用匕首一次次刺向三名學生。
不一會兒,三名女學生全都倒在了血泊之中。
這一幕,讓歹徒慌了神,他們一臉恐懼地逃離了現(xiàn)場。

聞訊趕來的同學、老師立刻報了警。
盤山縣接到報案后,立即進行了地毯式搜查。
與此同時,受傷的兩名女同學被連夜送往醫(yī)院治療。
彼時,醫(yī)護人員、警察,以及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因為這件事被串聯(lián)在一起。
醫(yī)院第一時間為她們做手術、輸血,接著辦理了住院手續(xù)。
得知兩名女生住院缺錢,社會各界不約而同慷慨解囊,在極短時間內(nèi)就籌集了數(shù)萬元善款。
在多方的支持、援助下,兩名同學脫離了生命危險。
可張冬梅卻永遠閉上了雙眼,她的犧牲,讓所有人動容。
“嚴懲兇手!”
社會上越來越多人開始呼喚,一定要將兇手繩之以法。
奮戰(zhàn)48小時之后,兩名歹徒最終被捕,并于1990年1月18日被執(zhí)行死刑。

似乎事情到這里就結束了,可對于活著的人來說,這件事遠遠沒有完。
兇手接受審判,罪有應得。
可張冬梅這么好一個孩子,就這樣沒了。
在世人惋惜的同時,紛紛以各自的方式懷念、悼念。
平時那個一米六個子、胖胖的圓臉,放在人群中仿佛都蕩不起一點浪花的普通女孩,一瞬間產(chǎn)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她的英勇事跡被人們傳頌,成為了人們心中的英雄。
二、 學習冬梅精神
“學雷鋒、學賴寧,學冬梅義務奉獻?!?/p>
這句口號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風,迅速吹遍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不久之后,全市各界人民紛紛響應號召,走上街頭,開展了一場名為“學習冬梅精神”的熱烈活動。
自活動拉開序幕以來,參與人次竟多達二十余萬!
除了這些公開的活動,一些與張冬梅關系親密的同學、老師、朋友,也紛紛以各自獨特的方式,表達著對冬梅的懷念與敬意。
尤其是當張冬梅經(jīng)常去做義工的敬老院的老人們,得知冬梅娃的事情后,更是老淚縱橫。
老人們紛紛哭訴著:“冬梅那娃那么好,怎么就走了呢?”
“讓我們這些老骨頭替她去死,求求老天爺讓她活過來……”
毫無疑問,張冬梅已然成為了吳家中學每一個人的驕傲與榜樣,這種影響更是如漣漪般擴散到了整個社會。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