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覺得在當下的社會,“寒門出貴子”的故事還能存在嗎?
或許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但是,這個名叫龐眾望的少年,卻用親身經歷告訴你:能。
而且龐眾望的家庭只用一個“寒門”來形容的話,其實并不準確,他比之于故事里的貧困家庭,境況還要慘上許多。
但即便如此,龐眾望終究還是“不負眾望”,于2017年成為河北滄州的高考狀元,并成功進入了清華大學。
如今8年過去,現(xiàn)在的龐眾望變成什么樣了?他是否取得了成就,幫助家庭和自己擺脫了困境呢?

龐眾望
寒門貴子的范本,掙扎之中抵達清華的入口
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個道理放在大多數(shù)人身上都不見得能夠體現(xiàn)出來,可在龐眾望的人生中,這句諺語就是他的最佳寫照。
龐眾望出生于1999年河北的一個小山村,和古往今來所有的“寒門貴子”一樣,他有著一個近乎于“天崩”的人生開局。

兒時的龐眾望
家里窮,房子破就先不說了,最要命的是,他的父親是一名精神分裂的患者,常年大腦不受控制,記憶和思維十分混亂,就連家里人的名字和樣貌也不太能記得住。
而他的母親則從小就罹患重病,先天性脊柱裂,下肢發(fā)育不完全,只能坐在輪椅上,生活無法自理。

龐眾望和母親
龐眾望就是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長大的,由于父母都無法進行正常勞動,他的童年多數(shù)時間都是由姥姥和姥爺進行照顧的。
不過,盡管家庭環(huán)境十分惡劣,龐母卻依舊對龐眾望的學習成績十分重視,多次叮囑他要好好學習,將來找個好出路。

央視報道鏡頭
年幼的龐眾望十分懂事,自然也不會辜負母親的期望,他在學校里的成績一直都是名列前茅,深得老師們的喜愛。
不過,或許是印證了“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這句話,年幼卻懂事的龐眾望非但沒有得到命運的關照,還反被其來了記“當頭一棒”。
6歲那年,龐眾望被確認先天性心臟病,醫(yī)生告訴龐母,如果不進行手術的話,這孩子的人生或許就要到頭了。

龐眾望和母親
龐母一家心急如焚,可做手術卻需要3、4萬的費用,他們這種特殊家庭,哪里來的這么多錢呢?
萬般無奈,龐母只好推著身下的輪椅,去村子里挨家挨戶敲門,然后借錢。
好在村民們也都清楚龐眾望家里的情況,但凡手頭不緊的,都會掏錢借給龐母。
如此東拼西湊,再加上龐父撿廢品賺來的些許收入,一家人總算是湊齊了手術費用,而龐眾望也得以繼續(xù)生存下去。

龐眾望的母親
可要怎么還這筆錢卻成了怕龐家的難事,鄉(xiāng)親們有的告訴龐母說不用還了,龐母卻不愿意,說這筆錢一定要還,哪怕兩年、三年、十年,她也要把這筆錢還上。
于是,龐母靠著織布的手藝,一天花上十幾個小時,用了6年的時間,總算把這筆債全部還清。
在這期間,龐眾望一放學就跟著父親去撿廢品,也算是為龐母減輕了一部分還債的壓力。

龐眾望和母親
2014年,龐眾望升入縣里最好的高中,但由于路途遙遠,他只能選擇在校居住,很少有空回家。
盡管不能在家里照顧殘疾的父母讓龐眾望有些擔心,但他知道,一直待在家里他也根本無法改變現(xiàn)狀,只有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才有可能扭轉自己的命運。
所以,在高中三年,他更加拼命的去學,去考,去努力,而龐父龐母也是對他的學業(yè)予以全力支持,哪怕砸鍋賣鐵也要供上他的學費。

龐眾望一家
終于,龐眾望“不負眾望”,以684分的成績成為當?shù)氐睦砜茽钤?/p>
同時,他還拿到了清華大學“自強計劃”的最高降分60分,最終以744分的總成績,考進了清華大學。

龐眾望和母親
值得我驕傲的東西,在未來等著我
進入清華大學后,龐眾望起初并沒有感受到未來一片光明,或是充滿希望。
他說,他那會兒很在意別人的目光,倒不是害怕別人對自己的家庭指指點點,就是怕別人在知道自己的故事后,會對自己產生過高的期望。

央視采訪畫面
畢竟在清華大學這樣一所人才濟濟的學府,他不可能再做到像在家鄉(xiāng)的學校里那樣,處處拔尖,每一科都是最優(yōu)秀的。
龐眾望在成為家鄉(xiāng)的理科狀元后,很多媒體知道了他的故事,都相繼來對他進行采訪。
而這些來自于外界的“關注”,讓他感到有些不適,甚至恐懼。
于是,在剛入校的這段時間,他選擇了“封閉自己”,不再去聽這些外界的聲音,也不再去感受這些外界的關注。

央視采訪畫面
但盡管如此,他依然沒有放棄尋找適合自己的道路。
在采訪中,他曾這樣評價自己:我并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但至少在某一個方向上,我是優(yōu)秀的。
而他的方向,就是科研。

龐眾望在給記者介紹儀器
在2021年本科畢業(yè)的時候,他拿到了精密儀器系博士學位的攻讀資格,從此走上了科學研發(fā)的道路。
為了能有這個機會,他經歷了太多太多,命運沒有一次對他有過眷顧,但他卻仍然屹立不倒,仍然樂觀向上。

龐眾望
不過,令人感到惋惜的是,龐眾望的母親在2020年的時候因病住院,并在家人的陪伴下,走完了自己48年的人生。
她并沒有看到自己兒子拿到博士攻讀資格的那一刻,但我相信,若是她在天有靈,也一定會對龐眾望感到欣慰。

龐眾望和母親
龐眾望一次也沒有辜負過母親的期望,他總是能做的更好,如今,他已經發(fā)布了自己的第一篇SCI,還拿到了國家給予的科研專利,在學術上,他已經走在屬于自己的康莊大道上了。
央視報道畫面
在央視頻道的采訪中,記者問他,你對自己感到驕傲嗎?而龐眾望是這樣的回答的:
“我人生中感到驕傲的兩件事,一是高考,二是科研,但在未來的人生中,這兩件事可能就不足為談了,所以,值得我驕傲的事情,可能還在未來等著我?!?/strong>

信源截圖

信源截圖
結語
他依舊是那個陽光,愛笑的男孩,在央視記者的鏡頭下,他顯得自信,開朗,從容不迫,一切的一切,都猶如8年前一樣。
確切的說,龐眾望的人生經歷絕對是獨一無二的,從第一次采訪到現(xiàn)在的8年間,他經歷了學業(yè)上的成功,也經歷了與家人的生離死別,但這對他來說,都不過是人生的起點罷了。
他從來沒有辜負過家人的期望,過去沒有,將來他也一定會如他的名字一般“不負眾望!”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