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一則關于某集團軍“十佳標兵”的報道刷屏網(wǎng)絡。照片里,一位皮膚黝黑、眼神堅毅的士官站在領獎臺上,胸前掛滿勛章。評論區(qū)里,有人感嘆:“同樣是當兵,為啥人家能混得風生水起,咱當年就是個小透明?”這個問題,其實早就有答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部隊是個大熔爐,有人煉成鋼,有人還是鐵,差別在哪?王老兵在部隊待了十幾年,帶過無數(shù)新兵,他總結了一句話:“混得好的兵,不是靠運氣,而是靠習慣?!边@些習慣,看似簡單,但能堅持下來的,最后都成了骨干、標兵,甚至走上軍官崗位。

第一,勤快。這不是普通的勤快,而是“眼里有活”的勤快。訓練場上,別人練完就休息,他們主動加練;宿舍里,別人躺平刷手機,他們幫班長整理器材;夜崗執(zhí)勤,別人盼著早點換班,他們默默多站半小時。王老兵說:“你以為領導看不見?其實全記在心里?!?這種勤快不是做給別人看,而是骨子里的自律。某特戰(zhàn)旅的“兵王”李強,新兵時每天提前一小時起床練體能,三年后成了全旅比武冠軍。領導評價他:“不是天賦多高,而是從不偷懶?!?/p>

第二,能吃虧。部隊里最忌諱斤斤計較的人。訓練多安排你一次,公差勤務總叫你,有些人立馬抱怨:“怎么又是我?”但混得好的兵,從來不說“不”。某裝甲團的老班長講過一件事:有次演習,連隊缺個裝填手,這活兒又累又危險,沒人愿意干。一個新兵主動站出來,結果演習中表現(xiàn)突出,被團長點名表揚,后來直接提干。老班長說:“能吃虧的人,最后吃的都是福?!?/p>

第三,愛學習。你以為在部隊只要體能好就行?錯了。現(xiàn)在的軍隊,信息化、智能化裝備越來越多,不學習連武器都操作不了。某防空旅的“技術大拿”張偉,當兵前只有高中學歷,但靠著自學掌握了雷達系統(tǒng)的全部操作,甚至能維修進口設備。旅長說:“這樣的兵,哪個單位不搶著要?” 學習不光是啃書本,還包括向老兵請教、琢磨訓練技巧。那些訓練成績突飛猛進的人,背后都是無數(shù)個夜晚的總結和復盤。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四,會溝通。部隊不是單打獨斗的地方,再厲害的兵,不會團結戰(zhàn)友,也走不遠。某偵察連的“金牌班長”劉峰,有個絕活:能讓全班的兵都服他。他的秘訣是“既會帶兵,又會哄兵”。訓練時嚴格到苛刻,休息時卻能和戰(zhàn)士們打成一片,甚至記得每個人的生日。連長說:“帶兵不是管兵,而是懂兵。” 這種高情商,不是圓滑,而是真誠的換位思考。

第五,有特長。部隊最缺的不是“全才”,而是“專才”。你會修車?連隊的裝備故障就靠你了。你會攝影?宣傳干事立馬把你當寶貝。某邊防團的戰(zhàn)士小王,入伍前是美術生,結果在部隊出了名——連隊的板報、標語全被他包了,后來還被抽調去師部搞文化宣傳。團長開玩笑:“一技之長,有時候比槍法還管用?!?/p>

第六,心理素質強。當兵最怕的不是苦累,而是心態(tài)崩了。某空降兵部隊的新兵第一次跳傘,嚇得腿軟,班長只說了一句:“怕就對了,但別讓怕耽誤事?!焙髞磉@個新兵成了跳傘教員,他說:“部隊教會我的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也能完成任務。” 這種韌勁,比體能更重要。

有人說,這些特征地方上也適用???沒錯,但部隊的環(huán)境放大了它們的價值。在地方,偷懶可能只是扣工資;在部隊,偷懶可能害死戰(zhàn)友。在地方,溝通不好頂多被同事排擠;在部隊,溝通不好可能貽誤戰(zhàn)機。這就是為什么,當過兵的人,尤其是那些“混得好”的兵,回到地方后往往也能成功——他們早就練就了最硬的生存本領。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后講個真實故事。2024年退伍的女兵梁靖,研究生在讀時毅然參軍,兩年里從話務員干到戰(zhàn)地記者,發(fā)表50多篇報道,被評為“新聞工作先進個人”。她說:“部隊讓我明白,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只有不夠堅定的心。” 這句話,或許就是“混得好”的終極答案。

所以,如果你問,在部隊怎么才能混得好?答案很簡單:別想著混,想著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