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wǎng)上有一個問題:
現(xiàn)代人最普遍的精神問題是什么?
很多人回答:
內(nèi)耗!
我們總是一邊崇尚財富自由,拼命內(nèi)卷,一邊又夢想詩和遠方,渴望躺平;
一邊向往苗條的身材,決心減肥,一邊又無法抵擋炸雞燒烤的誘惑,大吃特吃;
一邊覺得工作毫無意義,一邊又擔心公司裁員,自己失業(yè)。
我們的內(nèi)心,總有兩個人在相互拉扯,有兩種聲音在吵吵鬧鬧。
于是,我們左右糾結(jié),陷入內(nèi)耗。
就像《荒原狼》中的主人公哈勒。
在黑塞筆下,哈勒明明是一個人,卻覺得自己是一頭狼。
因此,他在“人性”和“狼性”之間逃避、恐懼、糾結(jié)。
幸運的是,在經(jīng)歷了痛苦的內(nèi)耗之后,他終于與自己和解,走上了自我救贖之路。
《荒原狼》也被眾多讀者稱為“現(xiàn)代人精神內(nèi)耗的良藥”。
看懂哈勒自我療愈的心路歷程,或許能對你跳出內(nèi)耗的泥潭,有所助益。

五十歲左右的哈勒飽讀詩書,在詩歌、音樂等方面,皆有很高的造詣,報紙上還經(jīng)常看見他的文章。
從表面上看,他有錢有閑,生活自由散漫。
只要他愿意,就可以在滿屋的書堆里熬通宵,每天睡到自然醒。
不想吃飯,則靠咖啡、水果續(xù)命,興致來了,就去高級餐廳,靜靜地享受美食。
哈勒說:“我擁有恰如其分的舒適與愜意?!?/p>
但事實上,他的內(nèi)心卻總覺得非常痛苦。
在那謙遜有禮的外表下,藏著一顆桀驁不馴的心。
仿佛體內(nèi)住著一頭荒原狼,讓他同時具有了“人性”和“狼性”。
人性善良、理性、積極,而狼性卻挑剔、殘忍、刻薄。
這兩種性格水火不容。
一旦哈勒開始享受人類溫暖的情感,荒原狼就齜牙嘲笑:“瞧,這人多么庸常無趣。”
于是,他又灰溜溜地鉆進孤獨無愛的世界里。
一次,在大街上,哈勒偶遇一位年輕的教授,兩人曾一起探討過東方神話。
教授熱情地招呼他,還夸贊他思維活躍,學識淵博。
很久沒有聽過如此贊賞了,哈勒想著:“我要盡情地享受這難得的人間溫暖,真摯的友愛,和誠懇的認可。”
正當他沾沾自喜、怡然自得時,卻聽見內(nèi)心的荒原狼咧著嘴大笑:
這兄弟真是自相矛盾,滿嘴謊話啊,兩分鐘前,他還對這個世界惡語連連呢,現(xiàn)在卻因為別人的一點點善意,就開心得滿地打滾了。
突然之間,哈勒眼前似乎出現(xiàn)了兩個自己,他們互相嘲笑,互相吐口水,爭吵不休。
內(nèi)心拉扯過后,教授在他眼中也從一個親切的人,變成了一個討厭鬼。
于是,他匆匆結(jié)束了與教授的談話,氣鼓鼓地回了家。
這樣的場景,隨時隨地在上演,讓哈勒痛苦不堪。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覺得累,不是因為過得不好,而是我們一直在糾結(jié)。
不管做什么,怎么做,都覺得不滿意。
我們時時刻刻嫌棄自己、挖苦自己、打擊自己,無法接納真實的自己。
而這,正是一個人痛苦的根源。

一次又一次,哈勒身上的人性和狼性,彼此仇視,都試圖摧毀對方。
朋友邀請他去家里做客,他會對女主人珍愛的畫作評頭論足。
明知那樣的言行很粗鄙、缺乏教養(yǎng),但他又無法忍受虛偽的生活。
他發(fā)表不合時宜的觀點,失去了世人的尊重,后來又被妻子趕出了家門。
沒有工作,沒有家庭,沒有朋友,孤獨至極。
“我就是一個異類!”

就在哈勒痛苦不堪,試圖終結(jié)生命時,酒吧女郎赫爾敏娜來到他身邊。
赫爾敏娜同情地說:“你并不孤單,也并非一個病態(tài)的例外,恰恰相反,你也有同道中人?!?/p>
對這種放浪形骸的女子,哈勒一向敬而遠之,可如今,他像找到了知音。
在赫爾敏娜的引導下,他學會了跳舞。
隨心所欲地沉浸在舞蹈的世界里,僵硬的身體得到解放,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同時,他還認識了酒吧歌手巴勃羅。
對于酒吧嘈雜的音樂,哈勒一開始覺得無比低俗,很難接受。
可巴勃羅卻說:
在音樂中,一個人是否有品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盡可能專注地投入音樂中去。
當他聽從巴勃羅的建議,試著沉浸在自己曾厭惡的酒吧音樂中時,竟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激情。
赫爾敏娜還為哈勒介紹了一位漂亮的情人:瑪麗亞。
在與瑪麗亞的交往中,哈勒發(fā)現(xiàn)她有很多情人,可瑪麗亞卻解釋道:
“愛不是占有?!?/p>
這又顛覆了他堅貞不渝的愛情觀。
所有這一切,都是嶄新的。
舊的與新的、痛苦與快樂、恐懼與喜悅,各種矛盾的感情以一種怪異的方式,在他內(nèi)心深處,開始混合。
很快,哈勒驚奇地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不堪忍受的生活,似乎也可以很美好。

原來人生并不是非此即彼,每個人都有多面性。
一個人可以既樸素又妖艷;既粗俗又優(yōu)雅;既邪惡又善良。
在人類的心靈深處,或許還住著狐貍、老虎、猴子、天堂鳥……
既然如此,人性和狼性,為何不能共存?
人都是復雜的。
如果一味追求高尚的人格,而苛求自己,不允許內(nèi)心發(fā)出不同的聲音,只會陷入糾結(jié)苦痛之中。

在看清了人的多面性之后,哈勒不再懦弱。
而是大膽地面對真實的自己,不逃避,不退縮,敢愛敢恨。
故事的最后,哈勒在赫爾敏娜的邀請下,走進了一座“魔術(shù)劇院”。
里面有無數(shù)木門,每一道門后,都是一個虛幻的世界。
在那里,他看見千千萬萬個自己,有小男孩,有小伙子,有面容猥瑣的,也有容光煥發(fā)的。
在一面鏡子里,他看見荒原狼躺在地上安靜而痛苦地抽搐,可須臾之間,鏡子被燒毀,荒原狼被燒焦了。
“你終于殺死了荒原狼?!币粋€聲音說。
那一刻,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解脫。

后來,哈勒推開一扇木門,進入幻境之中,回到了年輕的時候。
他和自己喜歡過的每一個女孩重新戀愛,彌補了曾經(jīng)的錯失和遺憾。
在另一個幻境里,他還看見了自己的偶像莫扎特。
可莫扎特卻說著粗俗的話,狂野怪異地嘲笑他。
偶像的濾鏡碎了一地。
哈勒受到刺激,憤怒地將莫扎特拋到了九霄云外。
在最后一扇木門里,他竟看見赫爾敏娜和巴勃羅,赤身裸體地躺在一起。
嫉妒之火熊熊燃燒,他果斷拿起一把匕首,殺害了赫爾敏娜。
犯下如此重罪,可檢察官卻說:“我們判處哈勒永生?!?/p>
這一切都是幻象。
但在其中,哈勒鼓足勇氣去彌補了曾經(jīng)生命中的遺憾。
當遺憾終止,過去真正結(jié)束,新的人生才能開始。
自此,哈勒蛻變了。
他開始不再懦弱地逃避、對抗,而是忠于自己的感受,勇敢地活成真實的自己。
小說的最后,莫扎特又回來了,他在哈勒耳邊說:
你要學會如何去笑,這正是生活對你的要求。
哈勒記住了,他對自己說:“我終究也將學會笑。”

接納自己,笑對人生。
這世上,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無缺的。
我們唯有接納全部的自己,并擁有成為自己的勇氣,才能實現(xiàn)自我救贖,成就更好的自己。

實際上,哈勒自我療愈的過程,就是黑塞自己的心路歷程。
在創(chuàng)作《荒原狼》時,黑塞因反戰(zhàn)言論,被大眾誤解、批判,他的妻子也精神失常,將他趕出了家門。
他陷入抑郁苦痛之中,不得不接受榮格的心理治療。
《荒原狼》就是黑塞的心靈自傳。
其實,每個人內(nèi)心都住著一頭荒原狼,它沖動、直率、孤僻,覺得無人理解。
安撫它的唯一方法,就是拍拍它的肩膀,笑著告訴它:
“嘿,荒原狼,我能理解你?!?/strong>
這樣,它反而會自己消失。
所以啊,下次你半夜想吃燒烤的時候,千萬別想說:“我怎么這么沒用,一天就知道吃吃吃。”
而是,笑著對自己說:
“嘿,你又饞啦,我能理解你,真不容易?!?/p>
愿我們都能坦然接納自己內(nèi)心的“荒原狼”,不再自我責備,自我貶低,擁有成為自己的勇氣。
作者 | 舊雨,一直在路上,便是人生最好的狀態(tài)。
主播 | 絳染 ,電臺主播、愛配音,神秘的愛貓人。
圖片 | 視覺中國,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