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又失去了一位杰出的藝術家,而韓紅永遠失去了她的母親。
4月14日,韓紅母親離世的消息登上熱搜,讓許多人為之震驚,甚至還有不少人質疑這一消息的真實性。

可當親眼看到官方發(fā)布的訃告,卻是不得不信了。在歌唱界,雍西可謂是一直在發(fā)光發(fā)熱,深受歌迷朋友的喜愛不說,還年紀輕輕就成就顯著。
但作為一名母親,她和韓紅的關系,卻曾經和普通母女截然不同!而造成她們“關系冰凍”的主要原因,就是雍西的第二段婚姻……

草原百靈的傳奇
或許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雍西這個名字不及女兒韓紅那般如雷貫耳,但在藏族音樂的發(fā)展歷程中,雍西的名字卻如一顆璀璨的星辰,閃耀著獨特的光芒。
她是《北京的金山上》的首唱者,她的歌聲宛如天籟,曾回蕩在中南海懷仁堂,得到毛主席、周總理等國家領導人的稱贊,這首歌也因此傳唱大江南北,成為不朽的經典。

小時候,雍西就展現出對音樂的獨特熱愛,草原上的風聲、牛羊的叫聲,都成為她音樂啟蒙的音符,她常常哼唱著民歌,和著鍋莊舞的節(jié)奏,盡情釋放著對生活的熱愛。
盡管家境普通,沒接受過正規(guī)音樂教育,但她的嗓音卻宛如天賜,清脆嘹亮,音域寬廣,每一個音符從她的喉嚨里流淌出來,都帶著草原的自由與奔放。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工廠組織的文藝晚會上,雍西登臺獻唱,她的歌聲如同一顆璀璨的星星,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那獨特的嗓音、真摯的情感,讓臺下的觀眾如癡如醉,也正是這次演出,讓她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西藏軍區(qū)歌舞團發(fā)掘,從此踏上了專業(yè)音樂人的道路。

11月,憑借天生的好嗓子和流利的漢語,她被選中在“全國少數民族群眾業(yè)余藝術觀摩演出會”上為毛主席獻唱。
在這場備受矚目的晚會上,雍西演唱了經馬倬改編的《北京的金山上》,她用那未經雕琢卻充滿力量的嗓音,將這首歌曲演繹得淋漓盡致。
這次演出,不僅讓雍西一夜成名,也讓《北京的金山上》這首歌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傳唱,成為了一代人心中的經典。

此后,雍西的藝術之路越走越寬。
她多次參加重要外事演出活動,與眾多知名藝術家如郭蘭英、胡松華聯(lián)袂舉辦獨唱音樂會,她的歌聲不僅在國內受到熱烈歡迎,還傳播到了國外,讓世界領略到了藏族音樂的獨特魅力。
在事業(yè)的高光時刻,雍西也迎來了人生中的重要角色轉變——母親。

左右為難
1968年,她與韓德江相識相知,二人在共同的藝術追求中擦出了愛情的火花,不久后便攜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開啟了人生的新篇章。
而韓紅,就是她和韓德江的孩子。
然而在1977年,韓德江卻得了很嚴重的病,突然撒手人寰。

這一噩耗如晴天霹靂,讓雍西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她怎么也沒想到,曾經與自己攜手同行的愛人,會如此突然地離開,留下她和年幼的女兒,獨自面對生活的風風雨雨。
丈夫的離世,讓雍西的生活瞬間陷入了困境,但她仍未忘記一個母親的責任,為了給韓紅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條件,雍西不得不更加努力地工作,四處參加演出。

因為事業(yè)繁忙,所以小小的韓紅,只能在鄰居家蹭飯,看著別的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嬉笑玩耍,她的心中充滿了失落和孤獨。
盡管雍西每次演出回來,都會盡力陪伴韓紅,給她買好吃的,陪她玩耍,但那些短暫的相聚,依然無法填補韓紅心中對父愛的渴望,以及對母親陪伴的期盼。

在韓紅幼小的心靈里,母親總是那么忙碌,總是在她最需要的時候不在身邊,這也為母女倆日后的矛盾埋下了伏筆。
單親媽媽日子過的不容易,所以獨自撫養(yǎng)韓紅的雍西,在生活的重壓下,還是選擇了再婚。
她的第二任丈夫是一位普通的教師,雍西本以為,重組家庭能給韓紅一個完整的家,能讓她在成長過程中得到更多的關愛和照顧。

然而對于年幼的韓紅來說,父親的形象在她心中無比高大,甚至可以說是她心中最溫暖的港灣。盡管父親已經離世,但那份深深的父愛,早已在她純真的心靈里扎下了根。
因此,突然出現的繼父,讓韓紅的內心充滿了抵觸和排斥,她始終無法接受這個陌生的男人成為自己家庭的一員。
這種抵觸情緒,很快就演變成了韓紅與繼父之間的矛盾。而雍西,夾在女兒和丈夫之間,左右為難。

她既想維護好新家庭的和諧,又希望韓紅能接受繼父,融入這個新的家庭。然而,她的努力卻總是付諸東流,她們母女之間的關系也因此變得岌岌可危。
面對這樣的局面,雍西實在是既無奈又疲憊。所以,她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也正是這個決定,將她和韓紅的母女關系變得越來越疏遠。

溫暖的春天
幼小的韓紅,罕見的擁有了獨自一人遠行看首都的“自由”,也僅此一個選擇。
在韓紅的心中,母親的這一做法,無疑是對自己的拋棄,是她有了新家庭后,不再需要自己的表現。

這是她第一次獨自遠行,漫長的三天三夜,火車上的嘈雜聲、陌生的環(huán)境,都讓她感到無比的恐懼和孤獨。
好不容易到了北京之后,她終于再一次感受到了溫暖,奶奶一把將她摟進懷里,淚水奪眶而出。

從那以后,韓紅便與奶奶相依為命。奶奶靠賣冰棍為生,生活十分拮據。但即便如此,她還是想盡辦法,給孫女最好的生活。
她省吃儉用,供韓紅上學,還支持她參加各種歌唱比賽,鼓勵她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想。

但每次母親來看望韓紅,她都表現得十分冷漠,甚至不愿意和母親說一句話。在她的心里,母親就是那個拋棄自己的人,是她童年痛苦的根源。
母親追求幸福沒有錯,但她卻無法釋懷自己被“拋棄”的感受。

就這樣,母女倆之間的關系,陷入了長達20多年的冰凍期,曾經親密無間的母女,變得形同陌路。
隨著時間的推移,韓紅在音樂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她的歌聲傳遍了大江南北,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明星。
然后,韓紅想回到西藏采風,在片母親出生和成長的土地,不僅有無數人趨之若鶩的美麗風景,還承載著韓紅太多的回憶和情感。

得知這個消息后,雍西主動提出要陪同韓紅一起前往。她希望,這次西藏之行,能成為修復母女關系的契機。
在西藏的日子里,雍西和韓紅一起穿梭在高原的山川湖泊之間,感受著這片土地的神秘與壯美。
每到一處,雍西都會給韓紅講述自己年輕時的經歷,那些在草原上唱歌、跳舞的日子,讓韓紅對母親的過去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時,這里的獨特環(huán)境,也給了她們拉近關系的條件。

韓紅因為高原反應,頭疼得厲害,怎么也睡不著。雍西心疼不已,她悄悄地起身,來到廚房,為韓紅煮了一碗糌粑酥油茶。
當她端著熱氣騰騰的酥油茶走進房間時,韓紅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2003年,當雍西穿著華麗的藏袍,從升降臺緩緩升起的那一刻,全場觀眾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曾經冰凍了20多年的母女關系,終于在歲月的沉淀下,迎來了溫暖的春天。
而如今,這個曾給予韓紅生命、影響她藝術之路的母親,卻就此與她天人永隔,這對她來說無疑是生命中無法承受之重。

結語
人生總有遺憾,但愛終究能融化冰雪。
她生前無數次赴邊疆哨所慰問官兵,卻從不宣揚;即便在生命的最后階段,她仍堅持不設靈堂、不辦儀式,只愿“干干凈凈地走”。
雍西一生追求純粹,晚年仍堅持研究藏戲唱段,連告別也要“體面”;她不希望自己的離世成為公眾的負擔,這是她對世界的最后一份溫柔。

斯人已逝,但精神的火種永不熄滅。
今夜,當《北京的金山上》再次響起,我們聽見的不僅是天籟之音,更是一對母女跨越時空的和聲。
愿雍西老師安息,愿韓紅帶著母親的愛,繼續(xù)照亮人間。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lián)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