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剛剛結束對北京的訪問,被認為可能傳遞出貿易戰(zhàn)的重要信號。的確,桑切斯是特朗普關稅風暴后第一位訪問中國的歐洲領導人,美國甚至對他此行發(fā)出了“致命警告”,但沒能阻擋他來到中國,與中國達成豐碩的合作成果。這背后,是否是整個歐洲的戰(zhàn)略新考量,歐盟會聯(lián)合中國共同應對特朗普的貿易戰(zhàn)嗎?

Part.
1
在特朗普征稅政策“朝令夕改”,屢屢加碼對華稅率之際,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于4月10日至11日訪華,成為關稅風暴期間首位到訪北京的歐盟國家領導人。

歐盟方面透露,桑切斯在訪華前夕已經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協(xié)調了相關信息。因此,桑切斯此行備受西方媒體關注。彭博社稱,西班牙推動歐盟轉向中國以應對特朗普關稅。西班牙《機密報》解讀為,桑切斯在馮德萊恩的“認可”下訪華,以探討北京與布魯塞爾的關系?!皻W洲新聞”則表示,“在美國關稅不確定下,桑切斯希望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的貿易關系?!?/p>
外界紛紛討論,這是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的個人選擇,還是代表著歐盟。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qū)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此次訪華頗具深意,作為歐盟成員國領袖,本應享有完全自主的外交決策權,卻主動與歐盟高層溝通行程,實質是意圖獲取歐盟在對華事務上的部分授權。此舉令其兼具雙重角色,既是西班牙國家利益的代表,又被賦予歐盟對華重大議題溝通代言人的特殊身份。

桑切斯訪華前特意向媒體吹風,他認為歐盟需要改變對中國的立場,他愿意充當中歐關系的“橋梁建筑師”。遠在華盛頓的美國財長貝森特聞風而動,他稱西班牙與北京走近,無異于“自割喉嚨”。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qū)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
美國將關稅武器化的行徑,本質是要求其盟友乃至全球各國在政治立場與行動部署上全面臣服于美式霸權。這種以征稅為脅迫手段、逼迫他國服從的霸凌思維,已達到了新的高度。
貝森特此言一出引起軒然大波,中國迅速回應。

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 林劍:
說到割喉嚨,美方大肆地利用關稅,對全球威脅訛詐,才是在試圖扼住各國的喉嚨,逼迫各國在其霸凌面前,做出妥協(xié)退讓。
隨同桑切斯訪華的西班牙農業(yè)、漁業(yè)和食品大臣普拉納斯回應稱,“西班牙與中國有著良好的貿易關系,不僅打算繼續(xù)這種關系,還要擴大。”
西班牙《國家報》認為,面對與美國的貿易摩擦,桑切斯試圖引領歐盟與中國走得更近。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qū)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
歐洲輿論普遍認為,特朗普政府的征稅舉措雖具個人色彩,實則暴露了美國政策長期轉向的戰(zhàn)略意圖。西班牙應對美政策轉向需未雨綢繆,其核心在于將中歐合作從權宜策略升級為長期戰(zhàn)略,彰顯歐洲對地緣政治變局的清醒認知。

這是桑切斯三年內第三次訪問中國,上一次是去年9月,彼時中歐貿易紛爭仍在持續(xù),但桑切斯在華發(fā)言,他不僅肯定了中國電動車的優(yōu)勢,還從中國帶回了數(shù)份重量級的投資案,其中就包括中國企業(yè)與西班牙建設“綠色氫能源”工廠的項目。

戲劇性的是,2024年6月12日,歐盟宣布對華電動汽車征收高額關稅,西班牙投票支持。幾天后,中國對歐盟出口到中國的豬肉及相關制品展開了反傾銷調查,而西班牙是中國豬肉的主要供應國之一。
去年訪華結束后,在2024年10月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是否加征關稅的最終投票中,西班牙從此前投票“贊成”變成了“棄權”。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qū)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
西班牙對華政策的微妙轉變,從明確支持到戰(zhàn)略棄權,折射出其在國際博弈中追求平衡的外交智慧。這種“中間路線”的選取,既源于其地中海氣候孕育的特色農產品與中國龐大市場的深度契合,更是將中歐農業(yè)合作從短期利益升級為戰(zhàn)略依托的清醒判斷。地理稟賦與市場需求共振,正在重塑西班牙對華政策的利益坐標系。
Part.
2
桑切斯此次來華頗有收獲。4月11日,中國與西班牙簽署了兩項涉及豬肉和櫻桃的農業(yè)貿易協(xié)議,擴大了西班牙豬肉在中國的市場準入。西班牙豬業(yè)聯(lián)盟透露,新協(xié)議中包括允許西班牙豬肚出口,這是一種在中國廣受歡迎但此前未獲準入的產品。分析認為,該協(xié)議是中方可能放寬對歐盟豬肉反傾銷調查的一個信號。

不僅是在西班牙關注的農業(yè)領域與中方達成合作,近年來,西班牙在綠色能源領域獲得了來自中國企業(yè)數(shù)十億歐元的投資。中國汽車制造商奇瑞與西班牙埃布羅公司于巴塞羅那自由貿易區(qū)合資建廠;中國新能源科技公司寧德時代與跨國汽車工業(yè)集團斯泰蘭蒂斯合作,在西班牙共建超級電池工廠,投資超40億歐元;三峽集團旗下公司今年收購了西班牙映界光伏電站,該電站足以滿足西班牙45萬居民的用電需求。

桑切斯此行還在社交媒體上轉發(fā)了他與中國汽車、電池和綠色能源領域的大型企業(yè)在北京會晤的畫面。
中西新能源合作碩果累累,美歐汽車貿易爭端持續(xù)。
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4月對進口汽車加征25%的關稅,直接沖擊占美國進口車73%份額的德系三強。在此背景下,僵持近一年的中歐電動車貿易爭端迎來轉機。

2025年4月10日,歐盟宣布與中國達成框架協(xié)議,擬以“最低進口價格”機制替代現(xiàn)行的反補貼稅。該方案核心為中國出口至歐盟的電動車設定3萬歐元售價底線,此前因分歧擱置的“價格承諾”方案重啟談判。雙方經貿高層已于4月8日啟動首輪磋商,重點討論中資車企在歐洲的本土化投資,這或將重塑價值384億歐元的歐洲汽車市場格局。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qū)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
近些年在歐洲保護主義抬頭背景下,中歐綠色轉型本是在政策上有共識,卻走向了產業(yè)競爭。若電動車爭端談判能突破價格機制約束與產能合作兩大核心訴求,不僅可維系中歐新能源車貿易紐帶,更有望為雙方在新能源乃至新興科技領域的合作范式提供破局樣本。
彭博社報道引用消息人士的話稱,歐盟和西班牙都將中國視為合作伙伴、競爭者和對手,但西班牙更注重將中國視為合作伙伴。

桑切斯在北京的行程頗受關注,但本周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將訪美卻被法國工業(yè)部長警告稱,這會破壞歐洲團結起來反對美國關稅的決心。
Part.
3
歐盟是美國最大貿易伙伴之一,雙邊年貿易額超過1.5萬億歐元。2023年,歐盟對美出口約占歐盟出口總額的19.7%。特朗普的關稅大棒肆意揮舞時,歐盟無疑被狠狠擊中。

關稅風暴襲來,歐盟和美國展開了數(shù)輪博弈。繼電動車、鋼鋁被征收25%關稅之后,歐盟又收到特朗普20%的“對等關稅”。
關稅風暴下,美國與歐盟言語交鋒,特朗普屢屢開出驚人條件。此前馮德萊恩提出美歐雙方互免汽車和工業(yè)品關稅,即“零對零”提議,盡管此提議得到了馬斯克的支持,但特朗普并不認可。特朗普喊話歐盟必須承諾購買價值3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才能獲得關稅減免。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稱美國與歐盟的貿易逆差高達3500億美元,但歐盟統(tǒng)計的數(shù)值是不到2000億歐元。

中國人民大學全球治理與發(fā)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丁一凡:
美國深陷貿易平衡悖論,向歐洲傾銷過剩能源,卻將本土售價3-4倍的液化天然氣強加于危機中的歐洲,被批“落井下石”。
4月9日,歐盟決心反制,并宣布計劃對美一系列產品征收高達25%的關稅。特朗普隨即警告稱,如果歐盟報復,美國將考慮切斷與歐盟的貿易往來。正當歐美貿易對峙持續(xù)發(fā)酵時,情況發(fā)生了逆轉。幾個小時后,特朗普又決定對歐盟在內的大部分國家暫停90天“對等關稅”。很快,歐盟也同意將原定于4月15日執(zhí)行的對美反制措施暫停90天。

盡管歐盟暫時擱置了對美的反制,但馮德萊恩在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發(fā)出明確信號,若歐美關稅談判破裂,歐盟準備動用其最有力的貿易反制措施,包括一項于2023年推出的,但從未被觸發(fā)的反脅迫工具,對美國的科技、銀行等服務業(yè)進行打擊。美國服務業(yè)對歐盟擁有1090億歐元的貿易順差,而歐盟80%的數(shù)字化服務收入由谷歌、Meta等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創(chuàng)造。
中國人民大學全球治理與發(fā)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丁一凡:
輿論常低估歐洲的談判韌性,坐擁統(tǒng)一大市場卻缺乏本土互聯(lián)網(wǎng)與AI產業(yè)的歐盟,正將“美國科技巨頭賺取超額利潤”的現(xiàn)況轉化為談判籌碼。
此輪關稅風暴下,面對特朗普給出的90天“對等關稅”暫停期,歐盟內部反應不一。相對樂觀的德國候任總理默茨認為,特朗普的做法證明了歐盟的團結。而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卻將其稱為“脆弱的暫?!?。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qū)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
歐洲對美談判前景表現(xiàn)戰(zhàn)略分歧,務實派希望通過對話避免全面貿易沖突,戰(zhàn)略自主派則謀求借機擺脫對美安全、經濟及能源依賴。馬克龍稱當前“喘息期”實為兩場博弈的間歇期,而特朗普揮舞的關稅大棒暗含多重訴求。鑒于歐美在產業(yè)規(guī)則、數(shù)字主權等領域的結構性矛盾,我對談判能否突破“假談真打”困局存疑。
盡管在特朗普宣布暫停90天關稅措施后,歐盟也暫停了對美反制。
但歐盟的反制清單有諸多令人關注的細節(jié)。首先這些反制措施展現(xiàn)了歐盟罕見的團結,27個成員國中只有匈牙利投了反對票。其次,對美商品征稅落地時間跨度長,分為4月15日、5月16日和12月1日三個生效期。分析認為,這種分階段生效策略既為談判留出窗口,又能持續(xù)放大特朗普的壓力。
Part.
4
歐盟的反制出現(xiàn)微妙調整,反制清單總價值從原披露的280億歐元縮水至210億歐元,歐盟明確表示此次反制旨在回應美國3月對鋼鋁加征關稅,針對美方4月升級的汽車關稅及所謂“對等關稅”,則宣稱將“分階段應對”,留出政策緩沖期。

美國政治新聞網(wǎng)認為,盡管歐盟的回擊沒有預期的那么激進,卻也展現(xiàn)出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報道稱,根據(jù)歐盟一份內部文件顯示,對美商品反制清單中,如機車、摩托艇、牛肉、木材和大豆等,都針對性地打擊了美國共和黨傳統(tǒng)票倉所在的“紅州”或“搖擺州”。
以大豆為例,美國是全球第二大的大豆生產國和出口國,美國對歐盟出口的大豆中,有82.2%都來自路易斯安那州,這恰好是“紅州”。美國大豆生產商上個月就抨擊了特朗普的關稅行為。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qū)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
打貿易戰(zhàn)也好,反制措施也好,從來不只是經濟手段,它后面有非常強烈的政治含義。它是希望通過這種反制手段,來達到影響特朗普的政治地盤的目的。
但這份清單的得來并非一帆風順,歐盟內部也在博弈。在最初的報復清單中,主要產于美國肯塔基州等“紅州”的波旁威士忌也位列其中。特朗普公開威脅說,如果歐盟對波旁威士忌加征關稅,美國將對歐盟酒類產品征收200%的關稅。在法國、意大利和愛爾蘭的游說下,歐盟最終剔除了波旁威士忌。盡管法國總體上主張對美關稅態(tài)度強硬,但在本國利益問題上還是選擇了妥協(xié)。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qū)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
歐盟豁免美部分產品關稅的微妙操作,折射出其在雙重博弈中的戰(zhàn)略定力。內部需平衡成員國利益訴求,精準測算征稅對各國產業(yè)的沖擊;外部則要以“27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姿態(tài)與美國周旋。
關稅風暴下,歐盟方面表示,盡管美國占全球商品貿易的13%,但歐盟的目標是保護剩余的87%。

隨后,歐盟開始頻頻與中國溝通。
4月8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同馮德萊恩通電話,李強表示雙方要推動新一次中歐戰(zhàn)略、經貿、綠色、數(shù)字領域高層對話。馮德萊恩稱,歐盟始終高度重視對華關系。美國加征關稅嚴重沖擊國際貿易,對歐中及弱勢國家造成嚴重影響。10日,馮德萊恩又表示,歐盟將進一步轉向亞洲。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qū)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
中歐合作已超越應對特朗普政策的戰(zhàn)術層面,上升至維護全球治理體系的戰(zhàn)略高度。作為世界兩大經濟體,雙方需共同扛起多邊主義大旗,既要做全球化成果的守護者,更要成為動蕩時代貿易體系的"壓艙石"。

“歐洲新聞”對此評論稱,歐盟成員國外交官們歷來對如何與中國打交道存在分歧,他們注意到了事態(tài)發(fā)展,但并未急于做出裁決。報道還引述匿名外交官的消息稱,歐洲對華態(tài)度并未完全改變,但風向正在發(fā)生變化。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qū)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
歐洲對華政策正面臨戰(zhàn)略重構的十字路口,歐洲內部仍存爭論,但多數(shù)歐洲國家已突破“因美征稅而近華”的權宜邏輯,轉向“無論美方立場如何都堅定發(fā)展對華經貿”的長期戰(zhàn)略。

特朗普不斷變化的關稅措施,讓不少的經濟體暈頭轉向。雖然多方都在期待轉圜,但是特朗普政策并非利己但一定損人的這種趨勢恐怕是很難撼動。全球非美市場也很廣大,有智慧的經濟體在積極謀求美國之外更多的機會。

制片人:宋陽
編導:胡遠蓉
編輯:王津捷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