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進口牛肉的增加,其實很多國人都忽視了國產(chǎn)牛肉的重要性,這其中,也大多以黃牛肉等肉牛為主。

實際上,在平均海拔超過 4000 米的青藏高原高寒地區(qū),這里雪山連綿,冰川縱橫,包括高山草甸、高寒荒漠草原等多種地形,曾經(jīng)與猛犸象、劍齒虎同期生存的牦牛,就生長在雪域高原上,并且毫無爭議地成為青藏高原上體型最大的的哺乳動物。

有資料顯示,全世界現(xiàn)有牦牛約1700萬頭,進入近現(xiàn)代以來,由于全球氣候轉(zhuǎn)暖、冰川退縮,牦?,F(xiàn)在僅存于氣候寒冷、空氣稀薄、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大都分布在中國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qū)。

青藏高原的牦牛養(yǎng)殖全程無激素催長,抗生素使用量僅為普通肉牛的 1/5。高原無工業(yè)污染的環(huán)境使其重金屬殘留量(鉛、鎘等)比普通牛肉低 60%-80%。

比起普通牛肉來,牦牛肉的營養(yǎng)價值普遍偏高:
蛋白質(zhì)含量比普通牛肉高約 20%,每 100g 牦牛肉含 Omega-3 約 120mg,是普通牛肉的 3 倍,Omega-3/Omega-6 比例接近 1:4,優(yōu)于普通牛肉的 1:10。
鐵元素含量達 3.3mg/100g,比普通牛肉高 25%;鋅元素含量達 7.5mg/100g,比普通牛肉高 30%;硒元素含量達 12μg/100g,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功能。
牦牛肉中必需氨基酸占比達 40%,其中肌氨酸含量比普通牛肉高 15%,左旋肉堿達 210mg/100g,?;撬岷繛槠胀ㄅH獾?1.6 倍。
不過,由于牦牛長期適應(yīng)高寒環(huán)境,肌肉纖維粗大,肉質(zhì)結(jié)締組織多,如果是直接煎炒,容易干硬,口感雖有嚼勁,但和普通牛肉相比體驗并不好,這也是很多人對牦牛肉不感興趣的原因之一。

其實,要想吃好牦牛肉,正確的烹飪方法很重要,以下是一些牦牛肉好吃的做法:
冰鮮牦牛刺身:選用牦牛眼肉、上腦等部位,將肉在 - 38℃冷凍 72 小時滅殺寄生蟲后,逆紋切成 1mm 薄片,用冰盤鋪底,搭配山葵和刺身醬油食用。入口冰涼,細嚼有濃郁的奶香,回甘清甜。

香煎火山巖牦牛牛排:將牦牛西冷牛排冷藏解凍 24 小時,室溫靜置 30 分鐘。平底鍋燒至冒煙,噴橄欖油,牛排每面煎 1 分鐘,再撒上喜馬拉雅巖鹽和現(xiàn)磨黑胡椒,靜置 5 分鐘鎖汁。牦牛肉肌紅蛋白含量是普通牛肉的 2 倍,3 分熟的牛排口感鮮嫩。

藏式牦牛肉包子:準備牦牛肉末 300g(肥瘦比 2:8)、洋蔥末 100g、孜然粉 5g、花椒水 50ml。將肉餡順時針攪打 20 分鐘至拉絲上勁,用搟薄的面皮包入肉餡,收口捏緊,放入高壓鍋上汽后蒸 15 分鐘,普通蒸鍋則需蒸 25 分鐘。在包子皮上抹酥油,可使包子油潤透亮。

在一些特定消費需求場景下,牦牛肉確實可以取代其他牛肉。例如,對于健身人群、貧血患者及追求天然飲食的消費者來說,牦牛肉的高蛋白、低脂肪以及豐富的礦物質(zhì)和氨基酸更符合需求。

在高端餐飲領(lǐng)域,牦牛肉的獨特口感和珍稀性也使其有一席之地,如一些主打高原特色的餐廳,會用牦牛肉制作特色菜品來吸引顧客。

據(jù)統(tǒng)計,全球牦牛存欄量約1700萬頭(中國占95%),年出欄量不足200萬頭,僅為黃牛的1/50(FAO數(shù)據(jù)),加上青藏高原運輸成本高,牦牛肉到東部城市的物流費用占比達售價的30%(普通牛肉約10%)。
所以,由于牦牛肉的產(chǎn)量有限、價格較高等因素,在大眾日常消費市場中,難以完全取代其他牛肉。例如在普通家庭的日常烹飪中,考慮到性價比和食材的易獲取性,普通牛肉仍然是更常見的選擇。

但在一些細分領(lǐng)域(如健康食品、文旅餐飲)可形成競爭優(yōu)勢,未來結(jié)合品種改良與加工技術(shù),有望擴大消費場景,成為國產(chǎn)牛肉新的補充之一。(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