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信息來源:廣東網友@梔子與風
釣魚佬永不“空軍”,但可能釣到“刑物”!
近期,一位廣東男子和朋友在東江釣魚,結果喜提一條半米長的“斑點怪魚”。男子的第一直覺就是釣到了“芝麻劍”,畢竟“牢底坐穿魚”的名號,在釣魚圈可是響當當的!
來源:廣東網友@梔子與風
“芝麻劍”學名斑鳠,是珠江水系珍稀魚類之一,屬于“國二”保護級別。
釣到這樣一條魚之后,釣魚男子非常自覺,主動抓著魚尾巴,小心地將其放回河道當中。從男子放生的畫面,可以看出這條魚體長至少有半米,估摸著有五六斤重。

如果是“芝麻劍”,這個體型確實已經很罕見了。雖說釣魚佬們時常想要“爆護”,但釣到這種魚還是格外清醒。
不過,當男子將釣獲的魚放生后,卻有網友稱這根本不是“芝麻劍”。
一位廣東網友稱:“(這是)斑點叉尾鮰,哪里是什么芝麻劍?!?/strong>

在這位網友看來,釣魚男子顯然是虧了,這魚放早了!
但有網友在評論區(qū)回復,表示:少吃一餐不會咋地,但多吃一口可能會“很刑”,哪個劃算?
在這位網友看來,釣到不認識的魚類,最好多個心眼,這沒啥錯。
在評論區(qū),很多網友都表示:這條魚根本不是芝麻劍。

甚至有網友稱:把叉尾當芝麻劍……還睡不睡得著!
釣到一條魚不容易,如果因為認錯而將其放掉,估計會拍斷大腿。
就當大家以為釣魚男子會后悔的時候,男子卻表示:寧可放過也不冒這個險,萬一搞錯,代價可就大了!

在不少網友看來,男子將這條魚放掉是最好的選擇,畢竟河南新鄉(xiāng)“掏鳥窩”的大學生,可是前車之鑒。
“叉尾鮰”和“芝麻劍”的外形很相似,很多人往往搞不清楚。就算經常在珠江水系垂釣的釣友,可能也說不清二者之間到底有啥區(qū)別。

否則,也不至于在釣到它們的時候不知所措。
就像《西游記》里面的真假美猴王一樣,“叉尾鮰”和“芝麻劍”確實像一對雙胞胎。但如果仔細辨認,還是能夠區(qū)分清楚。
看吻部:芝麻劍的吻部看起來要相對扁平一些,上下的高度沒有那么高,而叉尾鮰的吻部則顯得圓潤一些,看起來有點像草魚。

看胡須:芝麻劍魚的胡須是白色的,且細長挺直,叉尾鮰的胡須是黑色的,有點彎曲。而且,剛出水的叉尾鮰魚,胡須可能有一部分是白色的,但出水時間一長,就會變成黑色,但芝麻劍的胡須,則不會變色。
看魚鰭:芝麻劍魚的脂鰭很長,從背部一直長到尾部, 尾鰭分叉但比較圓潤,屬于扇形尾,叉尾鮰的尾鰭屬于剪刀尾。
同時,芝麻劍魚臀鰭很短,叉尾鮰的臂鰭健壯,呈現一個大扇形,從腹部一直到魚尾部。
還有一點,叉尾鮰魚身上的斑點數量,要明顯少于芝麻劍身上的斑點。

以上幾點特征,從上面的這一張圖片中,就能清楚地區(qū)分出來。看完這個圖片,大家應該都能分清楚二者之間的區(qū)別了。
那么,認清以上幾點后,再回到廣東男子釣獲的這條“斑點魚”,可以發(fā)現一些端倪。
這條魚身上的斑點較少,并不像“芝麻劍”那么多。如果從這一點上來判斷,好像確實是叉尾鮰魚。但從其胡須的顏色和脂鰭的長度來判斷,好像又符合“芝麻劍”的特征。
如下圖所示:

由于視頻比較模糊,而且男子用手抓著這條魚的尾巴,無法看清其尾部的形狀。如果能來一張?zhí)貙懙脑?,估計能辨別清楚它到底是一條什么魚。(各位網友有何看法?不妨說一說。)
叉尾鮰魚是一種外來魚類,釣獲后可以放心帶回家處理;而芝麻劍則屬于妥妥的“牢底坐穿魚”,如果在沒有搞清楚二者區(qū)別的情況下,放生還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芝麻劍是珠江水域四大名魚之一,20世紀90年代,這種魚的數量還比較多,在廣西紅水河一網能撈上百斤。由于大肆捕撈的原因且難以人工繁殖,現在野生種群數量比較稀少,已被列入二級保護魚類。
垂釣者如果在野外意外釣獲這種魚類,一定要在第一時間放生。如果實在分不清到底是叉尾鮰魚還是芝麻劍,為了穩(wěn)妥起見,還是放流為好。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