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令人上癮的關系是,你總能得到滿足但也總感到匱乏。
在伴侶關系中,有些人似乎總是被一種特殊的模式所吸引:他們追求刺激、興奮,甚至帶有一絲誘惑性質(zhì)的情感聯(lián)結。這種關系模式雖然讓人感到興奮,卻常常伴隨著內(nèi)心的焦慮、匱乏和渴求。這種關系模式就像是在“吸煙”,等你上癮之后你就離不開它了。
從心理動力學的視角來看,這種“上癮式關系”往往源于早期母嬰關系的投射,以及個體對興奮型客體的依賴。本文將幫助讀者識別這種關系模式,并理解其背后的心理機制,最終探討如何克服這種模式對伴侶關系的危害。
興奮型客體:關系中的“興奮源”
在心理動力學中,“興奮型客體”指的是那些能夠激發(fā)強烈情感反應的客體,這些客體往往與個體的渴望、刺激和興奮感緊密相連。在嬰兒期,如果母親的行為(如過度喂養(yǎng)、過度照顧或強烈的誘惑)讓嬰兒感到興奮,但同時也伴隨著焦慮和匱乏,這種關系模式就會在嬰兒的心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成年后,這種對興奮型客體的依賴會被投射到伴侶關系中。當個體與興奮型客體(即具有強烈吸引力的伴侶)建立聯(lián)結時,內(nèi)心會感到興奮、刺激和滿足。然而,這種興奮感往往是短暫的,個體很快會陷入內(nèi)心的匱乏和渴求,渴望再次獲得那種強烈的情感刺激。
識別自己的狀態(tài):
當你與某些人相處時,是否總是感到興奮、心跳加速,甚至有些“上頭”?當這段關系結束或對方離開時,你是否感到空虛、焦慮,甚至難以忍受這種“失去感”?你是否總是追求新鮮感,容易被那些“特別”“與眾不同”的人吸引?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可能正在與興奮型客體建立關系,并陷入了一種“興奮-匱乏”的循環(huán)模式。
關系模式的形成:早期母嬰關系的投射
從心理動力學的視角來看,個體對興奮型客體的依賴往往源于早期母嬰關系的內(nèi)化。在嬰兒期,母親的行為(無論是過度喂養(yǎng)、過度照顧,還是強烈的情感刺激)會讓嬰兒感受到一種“興奮感”,但同時也伴隨著一種無法滿足的焦慮感。這種矛盾的情感體驗被嬰兒內(nèi)化,形成了對興奮型客體的強烈渴望。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