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提到唐伯虎,我們可能會想到周星馳在電影中扮演的那個搞笑浮夸的形象,可能會想到他留下的“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千古佳句......

我們印象中的他,風流倜儻、詩畫雙絕、豪放灑脫。但真實的唐伯虎卻是科場蒙冤的潦倒舉人,是賣畫換米的落魄畫家,是接連喪父、喪母、喪妻、喪子的孤家寡人。

在《唐伯虎傳》一書中,作者孫煒積淀十年,完成了對這位“江南第一才子”全景式描繪,向世人展示了他被誤解了百年的跌宕人生 。

本文摘選自《唐伯虎傳》。經出版社授權推送。小標題為編者所擬,篇幅所限內容有所刪減。

01

生命中的最后一個春節(jié)

唐伯虎終于收斂了放浪的生活習慣,再也不見他去登青樓、喝花酒了,看來他沉醉醒來后已認清了歸路。他所患的肺疾,屬慢性病,經過蘇州名醫(yī)調理,特別是在他本人的積極配合下,病情趨向好轉。

嘉靖二年元旦,即農歷大年初一,活了半個多世紀的唐伯虎,從來沒有像過這個春節(jié)時那樣開心。

正月初一,他踩在小板凳上,將寫好的春聯貼到門上,然后敞開大門,笑容可掬地等候著親友們前來拜年。二十多年前,唐伯虎就已是唐家最年長的長輩了,轉瞬之間又過去了二十多年。他的弟弟唐申一家人、弟子們,以及那些喜愛他作品的擁躉,絡繹不絕地前來道喜,祝賀新春,并呈送椒酒等禮物,以示敬意。椒酒是一種用椒浸制的藥酒,古人相信它有辟邪祛病的功效,也是明朝最常見的一種酒。按照此時的民俗,晚輩們要在農歷元旦向尊者敬獻此酒,以示除舊、拜賀之意。

唐伯虎一定不會忘記給孩子們發(fā)放壓歲錢,因為壓歲錢寓意鎮(zhèn)惡驅邪, 保佑平安。尤其不會忘記小侄子唐兆民,不過小侄子可能還在牙牙學語, 不知壓歲錢為何物。

客人們走后,唐伯虎搬來小椅子,坐在大門前,蹺起二郎腿。他全神貫注地看著女兒,看著她時而與小玩伴在院子里蕩秋千,時而一起玩駕“鳩車”的游戲。鳩車是古代兒童的玩具手推車,木質車身上雕刻著動物造型。孩子們銀鈴般的笑聲,不時傳進他的耳朵,像美妙的天籟之音。

再往稍遠處看,頭上插著花枝的少男少女們,正在蹴鞠。 回頭望,妻子沈九娘正在廚房里忙碌著,準備晚上的筵席。

唐伯虎這時起身折回屋里,來到書案前,提筆凝思,又疾筆翻飛,寫下了一首詩:

曉日騰騰上畫椽,春符處處揭紅箋。

鳩車竹馬兒童市,椒酒辛盤姊妹筵。

鬢插梅花人蹴鞠,架垂絨索院秋千。

仰天祝愿吾王壽,一個蒼生借一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唐伯虎的這首詩很有名,常被后世學者拿來證明明朝春節(jié)的習俗。其實,唐伯虎一生并不看重自己的詩文。他自我評價說:“應世詩文,不甚措意,謂‘后世知我不在是’?!彼羁粗氐娜匀皇亲约旱睦L畫作品,“奇趣時發(fā), 或寄于畫,下筆輒追宋、元名家”。他相信自己創(chuàng)作的這些藝術作品,可以傳世永年。

02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嘉靖二年二月,五十四歲的文徵明終于收到喜訊,被舉薦入朝。

文徵明雖然此時已經舉國聞名,可是說來難免氣短,他的科舉之路一 輩子都未能走通。嘉靖元年八月,他第九次參加鄉(xiāng)試,依然鎩羽而歸。此時, 刑部尚書林俊路過蘇州,特意邀請文徵明移步官舫相聚。

文徵明與林俊是老相識,雖然算不上知己老友,但一直有書信往來。兩人這次在船上的晤談,使林俊更堅定地認為,文徵明就是他這個時代真正的文化精英,正是國家所需要的人才。林尚書于是送信給工部尚書兼領蘇松水利大臣李充嗣,請他向朝廷推舉文徵明。

一番操作之后,文徵明果然接到吏部通知,令其入京。所以他趕緊做好啟程準備,因為到了北京,他還需要參加吏部組織的一場考試,通過之后,才能出仕為官。

就在文徵明前往北京之前,他邀請?zhí)撇頌榕笥炎鳟嫞@就是唐伯虎的無年款作品《毅庵圖》。文徵明自己寫了引首和《毅庵銘》。受畫人朱秉忠,號毅庵,是與文徵明相識三十年的文友。文徵明在畫后跋曰:“秉忠朱先生, 仆三十年前筆研友也?!薄疤卣堊游纷鲌D,復命予銘之?!边@幅《毅庵圖》, 即使不是唐伯虎在嘉靖二年所畫,也應該是他逝世前一兩年間的作品。

文徵明離家的時候,親友們紛紛前來送行。唐伯虎雖在養(yǎng)病,但還是強撐病體前往文家送別,而且表現得很是傷感。祝允明在《送徵明計偕御試》這首詩中,描述了文徵明當時的復雜心情:“恭人當遠別,思念畏寅送?!彼从沉宋尼缑骷认M撇樽约核托?,又擔心他的身體健康的矛盾心情。

嘉靖二年二月二十四日,文徵明離家啟程。他的哥哥文徵靜、長子文彭一直將他送到了丹陽的呂城,此時已是二十七日。呂城挨著鎮(zhèn)江,是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的駐守之地。別了呂城,文徵明前往鎮(zhèn)江的瓜州渡口,往北橫跨長江,進入江北地區(qū)。分別時,文徵靜和文徵明這兩位年過半百的老兄弟,眼含熱淚,執(zhí)手唏噓,場面十分感人。隨后,文彭跟著伯父文徵靜返回蘇州。

文徵明人緣極好,沿途都有他的朋友。人們?yōu)樗托校譄崆橥炝簦?所以一路上磨磨蹭蹭,終于在四月十九日抵達北京。從蘇州到北京,通常只需走十天的水路,文徵明走了近兩個月。

經過北京吏部考核,文徵明被授予翰林院待詔的職位,這屬于翰林院的末等小官。一開始,翰林院同事因他是“走后門”進入翰林院的,都斜眼瞧他,甚是蔑視。可沒過多久,大家發(fā)現他果真是才華橫溢之人,于是肅然起敬。其間,文徵明參與了《明武宗實錄》和《明憲宗實錄》的編纂, 并擔任皇帝的侍講。雖然所受賞賜與一般學士、翰林相同,但他畢竟過慣了閑云野鶴一般的自由生活,受不了官場束縛,因而對這份工作不甚滿意, 先是在與朋友們的通信中抱怨,后來索性辭職,一心想要回歸故里……

在文徵明前往北京的途中,蘇州府遭災,“吳中大饑,民多采食野菜”充饑。文徵明的門生王寵為此畫了《野菜譜》,凡三十四幅,記錄了百姓的憂苦。在城外,唐伯虎家有塊菜地,也受到大旱的影響,蔬菜絕收。由此, 唐伯虎感受到了百姓的疾苦。四月十六日,焦慮的唐伯虎獨自在家里繪制了一幅《鐘進士圖》。鐘進士即鐘馗,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俗神,專司打鬼驅邪,安民祈福。

唐伯虎在《鐘進士圖》上題寫了一首四言詩,曰:“長嘯一聲,鬼避千里;佩劍執(zhí)笏,疾視不已。嘉靖癸未清和既望,畫于桃花庵。蘇臺唐寅?!?/p>

對于天災人禍,唐伯虎全無辦法,只能寄托于神明,讓神明去幫助百姓排憂解難。到了四月底,唐伯虎把不久前背臨的那幅扇面《畫牛圖》拿了出來,決定贈予祝允明。原來,他在題跋中寫的“闕然者”,指的就是祝允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唐寅《畫牛圖》

祝允明致仕后回到故鄉(xiāng)蘇州。二月二十四日,他先是去送別了文徵明,然后又去嘉興住了一段時間,直到四月才返回到蘇州。

祝允明剛一到家,就收到了這幅《畫牛圖》。他端詳了半天,一會兒點頭, 一會兒嘆息。他一定是睹物思人想起了沈周,因而非常感慨。他在唐伯虎贈予的《畫牛圖》扇面上題跋云:

傳寫何如太逼真,筆精墨妙實堪珍。偶然醉寐朦朧睹,恍若桃花塢里人。予與君三月未晤,昨自槜李歸,聞采薪已愈,心始慰也。今承贈佳搖,展玩難置。因浪占奉答,歸而藏之秘笥可也。枝山。

從祝允明的題跋上看,“桃花塢里人”唐伯虎“已愈”,身體果然不錯, 這令祝允明“心始慰也”。朋友們對唐伯虎身體好轉,都感到十分欣慰。

六月,文徵明的大侄子文伯仁畫了《楊季靜小像》,唐伯虎、祝允明、王渙、王谷祥、徐伯虬、文彭兄弟、王守兄弟、袁袠、朱承爵等皆有題。 請注意,唐伯虎老友王觀的次子王谷祥已經二十三歲,比文伯仁還大一歲, 此次也加入了他們的雅集。

唐伯虎對老友楊季靜太熟悉了,不用構思,立即賦詩二首,今天這兩首詩被稱為《題文德承畫楊季靜小像二首》:

其一

指隨流水,心逐冥鴻。白眼一雙,青山萬重。昭文調高,陽春寡和。櫪馬仰秣,梁塵暗墮。

其二

劉媛短調,嵇生廣陵。譜中傳指,律內符心。石室煙霞,竹窗風雨。流水百灘,冥鴻萬里。

03

藝術活力的最后迸發(fā)

唐伯虎在這一年里,創(chuàng)作了兩組晚年最重要的作品。

第一組,是他于春天畫的《溪山八景冊》。據《石渠寶笈續(xù)編》載, 這八幅畫的內容,分別為蕉窗道語、武陵桃浪、江山漁隱、懸崖噴瀑、楓林坐愛、水邊吟興、萬木號風、柳州詩意。

這是唐伯虎晚年精心繪制的山水畫,畫的時間一定很長。

第二組,是古代仕女畫中的典范之作《絕代名姝冊》。創(chuàng)作靈感源于唐伯虎當年遠游,在匡廬收藏家朱氏那里看到的杜堇的仕女畫,他銘記于心,念念難忘。匡廬指廬山,它東偎婺源,南靠南昌,收藏家朱氏極有可能是南昌人,而且就是寧王朱宸濠本人。這一推測成立的可能性極大。當年,唐伯虎應寧王之邀前去南昌,計較起來的話是投敵之舉,是其一生的恥辱, 所以他有意把南昌朱宸濠說成匡廬朱氏,這應該是一種合理的避諱之說。

唐伯虎摹杜堇《絕代名姝冊》共十幅,每幅畫自有主題,分別為:西施戲瓢、文君琴心、昭君琵琶、飛燕嬌舞、綠珠守節(jié)、太真玉環(huán)、碧玉留詩、梅妃嗅香、鶯鶯待月、薛濤戲箋。唐伯虎題跋曰:“右絕代名姝一冊,凡十人,吳杜堇檉居所作?!菆D余始得觀于匡廬朱氏,喜而摹之,并錄其詩于后,而枝山復為之和,其亦得吾心之同得者,吾何不言。嘉靖癸未中秋月中秋日吳趨唐寅書于學圃堂中?!?/p>

這組畫完成于嘉靖二年中秋日,唐伯虎請祝允明在每幅畫的對頁題詩,詩畫對應,珠聯璧合。

后世的鑒賞家對唐伯虎的《絕代名姝冊》極為珍視,稱之為“唐畫人物絕精之品”。晚明大家董其昌在畫冊上題跋云:“相如之賦,昔人稱為勸百風(諷)一。此冊子畏之畫似勸,希哲(祝允明)之詩似風(諷),又幾于詈矣。若夫王嬙(王昭君)以女兵柔虜,薛濤以才媛娛賓,不在亡國敗家之列。當置輕典……其昌題。”董其昌跋語的大意是美女誤國,就是曲筆調侃唐伯虎筆下的仕女形象太過美艷!我們據此可以確定,唐伯虎畫的這十大美女必定個個美艷無比,嫵媚多姿,有著天仙般的美貌——我們回想一下唐伯虎筆下的《王蜀宮妓圖》《秋風紈扇圖》《吹簫仕女圖》中的仕女,腦海里或許就可以勾勒出這些美艷生動的容顏。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唐寅《秋風紈扇圖》

清代鑒賞名家吳修云:“唐解元《絕代名姝》十幅,摹杜檉居(杜堇), 筆貌俱豐腴,而不失秀媚之致。畫在絹上,對頁自題七絕一首,又自跋一篇。祝京兆(祝允明)亦每幅題草書七絕,文待詔(文徵明)隸書引首四字, 董文敏(董其昌)有跋。為唐畫人物絕精之品?!?/p>

唐伯虎晚年的書法杰作《行書七律二十一首卷》應該就是寫在此間。這個輝煌巨卷,長近七米,代表了唐伯虎的書法最高成就。全卷氣韻生動, 書寫沉著痛快,勢如行云流水,讀來極其舒適。而他抄錄的內容,則是他自作的二十一首七言律詩。他在詩末落款“嘉靖二年太歲癸未,蘇臺唐寅書于學圃堂”。

這個手卷的題首,為徐子擴(徐充)所書“伯虎遺翰”四個大字,兼?zhèn)錆h隸與魏碑的風神,十分莊重。唐伯虎的同時代人景旸在卷后題跋說, 唐伯虎完成這一作品后,“不久溘逝,此蓋其絕筆耳!”

嘉靖二年十月,友人送來南宋劉松年《層巒晚興》圖卷,請?zhí)撇㈣b賞。唐伯虎興趣盎然,題長跋曰:“劉松年畫師汴梁張敦禮,工為人物山水, 種種臻妙,名過于師。昔在昆山黃氏見刷色《聽琴圖》,秀潤清雅,墨法 精奇。后有復齋楊鐵笛七詩,為東原老人鑒賞。又于嚴氏觀《西湖春曉圖》, 堪與趙千里《桃源問津卷》相伯仲。而此卷《層巒晚興》,尺山尋水,寸木分人,具巉巖浩渺之勢,蓊郁生動之神,尤為入神品,列諸卷之上,蓋師六朝筆意云。嘉靖二年冬十月,蘇門唐寅?!崩ド近S氏,指的是前輩師友、收藏家黃云。這一段題跋,是說唐伯虎一共見過劉松年的三幅名作,即《層巒晚興》《聽琴圖》《西湖春曉圖》,這三幅畫作都畫得十分出色, 跋文贊揚了劉松年青出于藍,其水平已經超過了他的老師張敦禮。

嘉靖二年十一月,唐伯虎創(chuàng)作長詩《陳孝子歌》。他寫道:“元季有孝子,姓陳名立興。結屋在蠡口,采樵以養(yǎng)生。有母年七十,癱瘓雙目盲。居然臥床席,九年六月零。愛啖王家糕,其家住在城。地名臨頓里, 相去將一程。每日買一貫,持歸母點心。如此以為常,不限晦與明……”可能是因為他的身體時好時壞,這首五言長詩未能完成。

這天,二十九歲的王寵來訪,他扭扭捏捏的樣子有些滑稽。到了最后, 王寵終于提出,愿與唐伯虎結成親家。唐伯虎對王寵的家庭情況了如指掌。王守、王寵兄弟倆的父親王貞,算得上唐伯虎的老朋友,因此,他也可以說是看著他們兄弟倆長大成人,繼而成為人們稱羨的書畫家的。而且,唐家和王家的長輩都是從事餐飲工作的,正可謂門當戶對,所以唐伯虎非常爽快地答應將女兒唐桃笙嫁給王寵之子王陽,并作《自壽詩翰冊》紀念。

王寵十九歲結婚,時在正德七年。文徵明曾制《蘭房曲》賀其娶妻:“…… 流蘇裊裊鬧洞房,晚波繡燭搖鴛鴦。鴛鴦雙飛情宛轉,紫帶垂螭覺螭緩?!?海綃落枕夜何如?美人笑擲雙明珠?!被楹?,王寵生子王陽。此時已是嘉靖二年,王陽的年齡應該是十歲。王陽,字玄靜,號龍岡,后來成為太學生。

王陽與唐桃笙是何時成婚的?不知道。按常理推測應該在唐伯虎去世后的五六年,約在嘉靖十年以前。王寵主持了兒子的婚禮,隨后于嘉靖十二年過世,算是英年早逝。

這小兩口以后的生活過得怎么樣?可能還真的不怎么樣。有一件事, 可以看出他倆生活的狼狽。文徵明的祖父文洪收藏了王獻之的《地黃湯帖》, 分家后,歸文徵明繼承。后來,文徵明把《地黃湯帖》贈給了自己心愛的弟子王寵。這件珍貴的藝術品,本應是王家的傳家之寶,王陽夫妻有義務細心呵護,可是后來它卻流落到了市場。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文徵明的長子文彭又把《地黃湯帖》買了回去。如果王寵地下有知,一定會羞愧得掩面而走!

王寵為兒子請婚之后,離開了桃花庵,唐伯虎可能繼續(xù)寫《陳孝子歌》: “……我為賦其事,兼述舊所聞。五通為神仙,十號稱世尊。諸佛證圓覺, 群仙保長生?!钡墙K未完成,遂成絕筆。

《陳孝子歌》由錢貴續(xù)寫完成。錢貴題跋曰:“此上吾友唐君所作,凡百四十有六句,皆出等閑談笑,而詞源滔滔,出不容己,有非苦思劇學所能及者。然不及終篇,遂成絕筆。余竊悲焉,因效其體,作五十四句續(xù)而成之,殊愧不相似也。道遠名徒在,忙昧未足憑。試泛蠡口塘,近以百年征。……既永爾廟食,子孫更繩繩。我歌寧有極,為爾傳云仍。嘉靖乙酉春仲一日,致鴻臚寺漕湖錢貴?!睆闹锌梢钥闯鲥X貴對于老友的一片深情。

04

直面死亡的勇氣

到了十一月底的某天,唐伯虎突然去九峰山,拜訪了老師王鏊。

王鏊回憶說:“一日過余,于山中壁間偶揭東坡《滿庭芳》,下有‘中呂’ 二字。子畏驚曰:‘此余夢中所見也?!囌b之,有‘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之句,默然。”

此話何意?就是說,唐伯虎在王鏊家附近的山中,忽然看到了蘇軾《滿庭芳》詞,下有“中呂”二字,非常吃驚,就對王鏊說,這兩字正是我在夢中所見。于是他念起了那首詞,其中有句:“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

蘇東坡的《滿庭芳·歸去來兮》序及原詞如下:

元豐七年四月一日,余將去黃移汝,留別雪堂鄰里二三君子, 會李仲覽自江東來別,遂書以遺之。

歸去來兮,吾歸何處?萬里家在岷峨。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坐見黃州再閏,兒童盡楚語吳歌。山中友,雞豚社酒,相勸老東坡。云何,當此去,人生底事,來往如梭。待閑看,秋風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細柳,應念我,莫剪柔柯。仍傳語,江南父老,時與曬漁蓑。

“中呂”二字是指古樂十二律的第六律,而蘇東坡的《滿庭芳》正是此律。唐伯虎說這是“夢中所見”,這場夢,是他在哪里做的呢?

王鏊介紹說,弘治十二年,唐伯虎去北京參加會試,遭遇了會試舞弊案后,抑郁彷徨。他于弘治十四年第二次去拜福建仙游縣九鯉湖,結果在夢里所祈求到的正是“中呂”二字?;氐教K州后,唐伯虎曾問老師王鏊,“中呂”二字是什么意思,王鏊當時如實說,不知道。

王鏊后來將這兩件事聯系起來看,恍然大悟:唐伯虎此時自語蘇東坡的“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句,是他忽然理解了這是對自己命運的暗示。

原來唐伯虎此時已隱約覺察到自己大限將至——唐伯虎去世時五十四歲, 恰好“百年強半”!

自王鏊家歸來不久,唐伯虎舊病復發(fā),旋即加重,十多天后就發(fā)展至無可挽回的地步。

關于唐伯虎去世前書寫的絕命詩,有兩種記錄。

其一:

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唐伯虎躺在床上,讓家人取絹一幅,書《絕命》七絕一首。此詩在世間流傳極廣: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xiāng)。書畢擲筆而逝。

其二:

“伯虎絕筆詩,他本互異。予僑居燕中,友人邵百朋手一編來,云此系伯虎定本。”詩云:一日兼他兩日狂,已過三萬六千場。他年新識如相問,只當漂流在異鄉(xiāng)。

唐伯虎的不凡之處在于,臨死之際,他依然表現出視死如歸的氣度。人大多有個弱點,就是對死亡怯懦與恐懼,而且明知道死亡的必然性,依舊不敢拿出勇氣直面死亡。而我們從唐伯虎的絕筆詩中可以看出,他笑對死亡的態(tài)度, 是從骨子里透露出來的,這無疑再一次證明:他是一個真正的勇敢者、樂天派。

唐伯虎的辭世,太過突然。這貌似在意料之外,但仔細想想,其實又在意料之中。

祝允明聞訊,難掩大悲,放聲大喊道:“天道難公也不私!”

祝允明寫了《哭子畏》:

天道難公也不私,茫茫聚散底須知。

水衡于此都無準,月鑒由來最易虧。

不泯人間聊墨草,化生何處產靈芝?

知君含笑歸兜率,只為斯文世事悲。

萬妄安能滅一真,六如今日已無身。

周山既不容神鳳,魯野何須哭死麟?

顏氏道存非謂夭,子云玄在豈稱貧。

高才剩買紅塵妒,身后猶聞樂禍人。

不久,祝允明又寫了一首《再挽子畏》:

少日同懷天下奇,中來出世也曾期。

朱弦并絕桐薪韻,黃土生埋玉樹枝。

生老病余吾尚在,去來今際子先知。

當時欲印樞機事,可解中宵入夢思。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唐伯虎死時五十四歲,不能說是長壽。人們?yōu)橹笸蟊瘒@。這是因為人類始終執(zhí)著于活著,對必然要發(fā)生的死亡深懷恐懼。為什么恐懼呢?很簡單,因為沒有人能夠死去復來,也沒有人知道死后的世界究竟是怎樣。所以從本質上講,這是人類對無知領域的畏懼。

后世認為,書畫之益,可以卻病養(yǎng)生、延年益壽。這是董其昌提出的著名的“煙云供養(yǎng)”思想。他說:“畫之道,所謂宇宙在乎手者,眼前無非生機,故其人往往多壽。……黃子久、沈石田、文徵仲,皆大耋。”他所舉的例子是黃公望、沈周和文徵明都活到了八九十歲。

但同是書畫家,為什么有些人就不能長壽呢?董其昌又指出:“至如刻畫細謹,為造物役者,乃能損壽,蓋無生機也?!薄俺鹩⒍堂ㄖ换盍宋迨鄽q),趙吳興(趙孟頫)止六十余,仇與趙雖品格不同,皆習者之流, 非以畫為寄、以畫為樂者也。寄樂于畫,自黃公望始開此門庭耳?!倍洳浅珜А凹臉酚诋嫛钡哪献诋嬇傻念I袖人物,有意貶低“非以畫為寄”“刻畫細謹”的北宗畫派,指出仇英、趙孟頫都不是南宗畫派的書畫家,因此不能長壽?!凹臉酚诋嫛薄耙援嫗榧摹钡囊馑际?,你若想要長壽,只能把書畫當作消遣,而不能別有所圖。

唐伯虎的陽壽連趙孟頫都不如,更說明他是“損壽”之人。在唐伯虎的中年時期,人們抱怨他的詩文未能驚天地泣鬼神,而唐伯虎的解釋是, 自己的志向并不在于此。言下之意是他更在乎書畫傳世。而且唐伯虎作為職業(yè)書畫家,鬻書賣畫是為了謀生養(yǎng)家,這就印證了董其昌的觀點,說明他的確是“為造物役者”。

實事求是而論,董其昌的“煙云供養(yǎng)”思想,有其積極向上的意義, 說明藝術創(chuàng)作或鑒賞活動具有治愈人之身心的功能,這已經成為中國美術史論的一個重要支點。但是,他在論證、列舉藝術家損壽的原因時,認為南宗文人畫可以養(yǎng)生、延壽,而職業(yè)畫家反將遭遇損壽的說法,又嚴重偏離了現代科學觀念,背離了事實基礎。

事實上,正是因為唐伯虎不甘屈服于生活的磨難,頑強奮起,做了職業(yè)書畫家,才使自己從毀滅中獲得重生,擺脫了“白首窮儒”的宿命。

唐伯虎被迫離開科舉之路,作為一個讀書人,他的人生已經走向毀滅;而正是他在短暫迷茫后的及時調整——投身于書畫市場——不僅為自己贏得了生存空間,而且使自己的思想掙脫了封建體制的束縛,從而獲得了重生。這當然有市場經濟環(huán)境的功德。藝術品的商品化,不僅拯救了一個藝術家的生命,解放了一個自由的靈魂,還以他個人的“損壽”,換來了藝術的永生。

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唐伯虎去世。祝允明為其撰寫墓志銘,王寵楷書。祝允明在《唐子畏墓志并銘》中明確寫道,唐伯虎“卒,嘉靖癸未十二月二日,得年五十四?!乖跈M塘王家村”。

唐伯虎死后,弟弟唐申將自己三歲的兒子紹宗過繼給唐伯虎,以“承祧伯父”。唐紹宗,字兆民,即《遺命記》的作者。三個月后,王鏊死。

三年后,祝允明死。

在吳寬、沈周、唐伯虎、王鏊、祝允明等紛紛下世之后,文徵明活成了“壽星”,并成為最耀眼的江南文壇巨匠,可謂“名聞天下,所做片紙只字,人多愛重之”。他活到了嘉靖三十八年二月十六日,享年九十歲。

本文摘編自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唐伯虎傳》

作者:孫煒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年: 2025-1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編輯 | 土豆苗

圖片來源|書中原圖、《歷史那些事·第三季》

主編 | 魏冰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知識 | 思想 鳳 凰 讀 書 文學 | 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