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近經(jīng)常刷到一位“特別”的穿搭博主。

她的每個視頻都會展示一套新的衣服搭配,她老公也偶爾出鏡。

雖然服飾華麗,但她身材略顯臃腫,短寸頭,臉上有一些大小不一的疙瘩,第一眼很難把她跟穿搭博主聯(lián)系到一塊兒。

而她的老公身材勻稱,儒雅帥氣。

剛開始她的視頻引起了很多爭議和嘲笑,有人諷刺她“是不是整容整壞了”,有人說她“不配穿那么好的衣服”,還有人說“她配不上這個男人”……

面對這些議論,她卻淡然回應道:

“自己從前就很愛美,但后來因為生病吃藥,掉光了頭發(fā),沒整容,臉是激素臉。曾沮喪、自卑過,后來好不容易走出來了,才有勇氣拍視頻?!?/p>

知性大方的談吐,活在當下的勇氣,伴侶的支持鼓勵,一時間讓人羨慕不已。

很多人覺得她命好,是“受寵體質(zhì)”,無論容貌怎么改變都被愛著。

但其實,被愛的先決條件是愛自己,是即使歷經(jīng)坎坷仍堅信:

我配得世間的一切美好

所有被認為天生是“受寵體質(zhì)”的女孩,一定是她自己先認定了自己就“值得被寵愛”。

這就是心理學所說的配得感。

那么,配得感究竟是什么?你是否因“我不配”失去過很多?怎樣才能成為“高配女孩”?

今天,壹心理想和你聊聊:每一個女孩都要擁有的“配得感”。

當一個女孩擁有足夠的“配得感”,就是漂亮且自由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不配”是怎樣毀掉一個女孩的?

配得感是在得到心儀的人或事物后,能夠欣然享受,且心中生出“我值得擁有” “我應該得到”的意念,蘊藏著自我肯定的力量。

而“我不配”會讓人陷入自我消耗的循環(huán),能從精神上摧毀一個人:

1、陷入自虐式愧疚和羞恥困境

心理學中有個“自虐型”愧疚感:

總覺得自己是一切問題的根源,和他人無關(guān),是自己造成別人的痛苦,為此還不斷自責。

自虐式的愧疚,也被心理學家定義為“難以自洽的高道德感”,實質(zhì)上是一種“認知扭曲”。

其主要表現(xiàn)有:

被夸贊和欣賞時感覺局促不安,覺得自己德不配位,沒那么優(yōu)秀;

即使是不合理的要求,也不敢拒絕,覺得拒絕別人就是自己的錯;

怕麻煩別人,不敢開口表達正常訴求,擔心會被拒絕,或得不到回應和接納;

得到幫助后,總想回報別人,潛意識里認為別人是在犧牲自己去成全你;

別人對自己好一點,就感動得一塌糊涂,容易被人“精神操縱”。

此外,不配得感還會讓人把生活中正常的情況和遭遇,視為羞恥和困境。比如:

有的女孩不丑也不胖,卻常陷入容貌焦慮;

穿得好看點,又覺得太扎眼,怕被人指指點點,產(chǎn)生了“美麗羞恥”;

還有疾病羞恥、生育羞恥等各種羞恥困境。

這些內(nèi)疚和羞恥,讓人徘徊在自卑的崖壁,稍不留神就墜入痛苦的深淵。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經(jīng)常攻擊和控訴自己

心理學家羅杰斯在人格論中提到自我一致性,指的是真實自我和理想自我要和諧發(fā)展。

其中真實自我是指“一個人認為自己是什么樣的人”,理想自我是指“自己希望成為哪種人”。

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都會受到父母、老師等角色的影響,在此基礎(chǔ)上追求理想自我,想成為TA們心中理想的樣子。

當理想自我剝奪了真實自我的時候,人就會陷入矛盾,自我攻擊,強壓真實自我的想法和感受。

這種自我攻擊表現(xiàn)在:人在安穩(wěn)的環(huán)境中依舊會有恐懼感,怕不好的事情突然發(fā)生或不被他人接納;在成功的時候,不敢享受,總會被過往的傷痛纏繞不能自拔等。

歌唱家龔琳娜在一檔節(jié)目中說:

“我好喜歡粉色衣服,但是我從不穿,因為我不漂亮?!?/p>

47歲的她為此落淚,說自己只適合濃烈的紅色,要用強大的顏色來掩蓋缺失的童年。

“我怕變老變胖、怕表情不好看,怕裙子不漂亮,盡管站在最喜歡的舞臺上,心思卻飄啊飄?!?/p>

她這種狀態(tài)就是自我攻擊,舞臺是她的最愛,但她卻不敢享受,被各種恐懼和創(chuàng)傷縈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3、錯失生命中的諸多美好

心理學中有一種回避型人格,特征是逃避人際關(guān)系,自我克制,缺乏自信,害怕批評。

“我不配”是逃避的主因。

通?;乇苄腿烁竦呐?,遇到喜歡的男生時會選擇保持距離或逃避。

她會想:“這么優(yōu)秀的人怎么會喜歡我呢?即使在一起了,一旦他發(fā)現(xiàn)我很差勁肯定會離開的。與其未來痛苦,不如不開始?!?/p>

曾有一個漂亮女孩被一個條件很好的小伙子表白,那時她也暗戀著這個男孩。

誰知在被表白后,她卻連夜逃離了那個城市。

最后她找了一個條件比自己差的男人結(jié)婚,婚后常被家暴,抑郁而終。

此外,“回避型人格”在職場上也很痛苦。

書籍《我不配是一種病》中的愛莎,工作能力出眾,但總被“不配得感”困擾。

領(lǐng)導要給她升職,她緊張惶恐,本能地逃避,“我一定不能勝任”的念頭使她工作頻頻出錯,失去升職機會。

“不配得感”還會讓人走向另一個極端,即通過高壓控制別人,來緩解內(nèi)心失控帶來的焦慮感,這無疑會給人際關(guān)系造成很多挑戰(zhàn)和壓力。

可以說,“我不配”毀掉了很多女孩本該燦爛的一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女孩擁有“配得感”,

是一種什么體驗?

“不配得感”能從心理上毀掉一個女孩。

而有“配得感”的女孩,就是自信和魅力的化身。

仔細觀察一下你們周邊的人,或許會發(fā)現(xiàn):

那些覺得“我配”、足夠自信的女孩,往往能吸引別人的喜歡。

因為這個世界就是很奇妙的,當大多數(shù)人都沒有自信、處于迷茫的狀態(tài)時,TA們對自己不能成為的人就會特別向往。

有“配得感”的女孩,往往有這幾個特點:

1、有合宜的自我認知

配得感,能夠讓女孩們客觀地認識自己“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靜心觀察后,她會根據(jù)自己的特點塑造自我,用行動變成自己所期待的樣子。

比如,當她覺得自己是一塊鐵,便會努力淬煉和脫碳,成為一塊鐵。

在這個過程中,自我肯定就是催化劑。有了它,行動更有力度,目標更快達成。

而“我不配”,只會讓人“恨鐵不成鋼”。

當她覺得自己是一塊木頭,就會努力脫水,將自己雕琢成一件獨特的藝術(shù)品,而雕琢的刀就是那份“配得感”。

科學家顏寧,在一期《開講啦》中提到:

“每個女孩都應該遵從內(nèi)心勇敢做自己,給自己定義存在的價值?!?/strong>

所以她知道自己的優(yōu)勢在哪,價值如何。為了做學術(shù),她從不參加無用的社交。

她說自己不做不擅長的事情,專注擅長的領(lǐng)域,在科研上探險是她生命的底色。

所以“配得感”讓人不自大也不自卑,能更精準地定位自己的價值和道路。

2、有驅(qū)動成長的心態(tài)

心理學家Carol S.Dweck在書籍《心態(tài)致勝》中提到成長型心態(tài)。

有成長心態(tài)的人,會相信能力和成就是不懈努力的結(jié)果。

所以TA們不糾結(jié)不扭捏,也不懼怕任何困難,懂得在問題中反思,讓自己成長。

“配得感”是成長型心態(tài)的正向驅(qū)動力,它促使人回到生命的本位,努力追求改變和成長。而“我不配”的心態(tài),會把人心中的恐懼顯化成生命中的事實,讓人感到挫敗,不能正向成長。

世界綜合格斗冠軍張偉麗坦言,自己曾經(jīng)很自卑,后來進入職業(yè)比賽找準了定位,一場場比賽后信心逐漸提升,才成長為今天的樣子。

她說,“力量不是來自于你能做什么,而是來自于克服你曾經(jīng)認為自己做不到的事”。

所以說成長心態(tài)催生了配得感,配得感又能反向推動一個人的成長,并且讓人在取得階段性成就時,能欣然享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3、擁有升級版的自信

“配得感”是升級版的自信,會升華人的自我效能感。

心理學家班杜拉認為,“自我效能感”是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的自信程度。

比如同一件事,兩個擁有同等能力的人去做,配得感高的人,其自我效能感一定會大于配得感低的人,也更容易成功。

這陣子常上熱搜的超模奚夢瑤,由于比丈夫大6歲,又是嫁入豪門,被很多網(wǎng)友說是“受寵體質(zhì),天生闊太太命”。

但縱觀兩人戀愛、結(jié)婚、生子,不難發(fā)現(xiàn)一直是何猷君在跟隨她的腳步。

雖然她家境、學歷等條件都不如何猷君,但是她從來沒有為此放低姿態(tài)、卑微討好。

從她身上只看到三個字“我配得”。

那么“高配女孩”是怎么養(yǎng)成的?

阿德勒有個“生活形態(tài)”理論,說每個人都有追求舒適生活和超越他人的理想。

在生活經(jīng)驗中,家庭與學校教育逐漸塑造出個人追求卓越的生活方式,被稱為生活形態(tài)。

高配女孩通常是在一種開放、共情、接納的生活形態(tài)下長大。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在《中毒的父母》中說:

“沒有孩子愿意承認自己比別人差,他們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對自己的認識也來源于成人的評價。”

所以當女孩常會被父母、老師等權(quán)威者正向評價和對待,她們潛意識里就會認為:

我配得所有的一切。

可以說,高配女孩是一個被開發(fā)的光源,她能自己發(fā)光不用別人照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何將自己滋養(yǎng)成“高配女孩”?

如果你覺得自己缺乏“配得感”,總是沉溺在過去的束縛里,無法自信和強大起來。

那么現(xiàn)在,你可以試著放下過往家庭、學校和社會帶給你的傷害,關(guān)注當下的自己,將自己滋養(yǎng)成“高配女孩”:

1、與自己和解

通常缺乏配得感的女孩,很擅長隱藏自己的情緒,內(nèi)耗很嚴重。

大多時候負面情緒會通過身體的感受表達出來,但她卻讀取不了。

那就從感受身體的反應開始,去重建身體和意識的連接吧!

你可以去爬山、游泳,一邊運動一邊體會身體每個部位的狀態(tài),看看自己是勞累還是輕松、心臟跳頻如何、肢體協(xié)調(diào)與否……微微出汗是狀態(tài)最好的時候,這時你可以告訴自己:

“我的狀態(tài)比以前好了,我的力量也提升了,我很棒?!?/p>

先關(guān)注和讀取身體感受,再深入意識,全方位與自己和解,情緒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2、學習接受當下

當你處于平穩(wěn)、安靜的環(huán)境中時,提醒自己:

放棄那些莫名其妙的雜念,處理掉縈繞在心中讓你不安的聲音。

然后告訴自己:

世界太多事情我控制不了,太多的無奈我應接不暇。但情緒和感受是屬于我自己的部分,我可以調(diào)適和控制。

盡情享受內(nèi)心平靜帶來的安全感,并用心記住這種感覺,使其成為你美好的回憶。

如果你當下面臨一些挑戰(zhàn),那就分清哪些挑戰(zhàn)是你有能力改變的;哪些是杞人憂天的自我設(shè)限。

前者,想辦法行動起來解決,并告訴自己盡力就好;后者可放下,別再庸人自擾。

3、練習感恩之旅

積極心理學之父Martin E.P. Seligman認為:真實的幸福源于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和美德。

每天回顧可感恩的事,從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

結(jié)束一天的忙碌后,為自己空出時間,準備一個筆記本,用不同顏色的筆寫下今天讓你感恩的人和事,還有感恩時刻。

第二天再拿出筆記回顧一遍,在感恩中獲得更多快樂的源泉,提升信心和勇氣。

4、做一些提升自信的小事

在日常生活中,常做一些鼓勵自己的小事,慢慢配得感就上來了。

比如鼓起勇氣進入那家心儀的店,買下很久以前就喜歡的衣服和化妝品;

讓自己習慣接受別人的贊美,并做出得體回應,比如“謝謝,你也很美”,在別人需要時,你也能不吝嗇自己的夸贊;

去專柜接受柜員的講解和服務,不要覺得不買是一種羞恥,無論買不買,都只是一個決定,這沒什么大不了;

偶爾“麻煩”別人一次,說出自己的需求,只要合理就行,不要怕麻煩。

最后,請時常提醒自己:遇到喜歡的人和事物,一定要勇敢去追求和擁有TA。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演員宋佳曾在一次采訪中說的話,被數(shù)十萬女孩點贊轉(zhuǎn)發(fā),我也深有感觸。她說:

“我20多歲的時候,非常不快樂、非常緊張、非常拘謹、非常困惑、非常擔心,非常怕別人不喜歡我,怕這怕那。

現(xiàn)在就是很自在,我相信我就是好的,根本不在意別人怎么樣,我有一個真的能讓自己快樂的能力。

所以你只有考慮你是誰,你想要什么,什么東西能讓你快樂,你就去做,我知道這個很難,但我覺得有時候心要大一點,女孩只有快樂,運氣才好,然后你才會發(fā)光?!?/p>

所以,親愛的女孩,相信我,不要害怕,從當下開始吧!

你只要能夠做出自信的姿態(tài),只要你敢,你覺得自己配得,就能慢慢接近你想要的人生。

當自信的花盛開之時,一切的美好必將撲面而來。

世界和我愛著你。

作者:一琳

編輯:一顆多肉、Jessica

圖源:pexels、unsplash

配得感低的人,在機會來臨之際,很容易因膽怯而猶豫,最終與機會失之交臂。

今晚,壹心理直播特別欄目【心理八點鐘】重磅來襲,特邀資深譯者蘇西作客壹心理直播間。蘇西老師是斯坦福大學認證的「人生設(shè)計教練」,累計翻譯出版著作50余部。今晚,她將與壹心理咨詢師湯晶晶展開對談:走出“不配得感”——從自我懷疑到突破上限。

今晚八點,來壹心理視頻號直播間,和蘇西老師,心理咨詢師湯晶晶一起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不配得感”,共同探索突破自我上限的成長路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