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錫悅剛剛被彈劾罷免,韓國就被美國正式“放棄”了。

2025年4月4日,尹錫悅因“濫用軍隊統帥權”和“侵犯國會議員權利”的違憲行為遭正式罷免。結果美國也看不下去了,沒過去多少天(4月15日)就宣布將韓國列為“敏感國家”。
一時間,韓國朝野震驚,各界人士都倍感委屈——我們這么多年來為你上刀山下火海,充當各種反華急先鋒,你就是這么對我們的嗎?
當然,這些委屈他們也只能憋在心里,哪敢真去質問美國啊。


事實上對韓國來說,被美國列為“敏感國家”,打擊是真的不小
對韓國來說,這意味著在技術、外交、經濟和安全領域都會遭受到全方位的沖擊,
韓國在核能、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等前沿領域嚴重依賴美國技術支持。被列入名單后,韓國研究人員訪問美國能源部實驗室需提前45天申請,并接受FBI級別的背景審查,最后能不能通過還得看你的表現,人家朝你打一個噴嚏你甚至都得夸噴嚏夠響亮。舉個例子,韓國正在阿聯酋競標的核電項目因無法獲取美國微型核反應堆技術而停滯,猶如賽車被沒收引擎。
韓國電力公社承建阿聯酋巴拉卡核電站三號機組


再比如,韓國雖然是全球存儲芯片霸主,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兩家企業(yè)占據約60%的DRAM市場和55.6%的NAND閃存市場份額。2024年韓國半導體出口額達1419億美元,占全球存儲芯片市場的70%以上半導體企業(yè),
看起來很厲害是吧?
但不幸的是,韓國沒有技術自主權,這些高光成績都十分依賴美國提供的光刻設備(如ASML產品)、芯片設計軟件(如EDA工具)和先進封裝技術,如今被美國列為敏感國家之后,以后想要繼續(xù)發(fā)展就難了。


不巧的是,韓國全國的經濟命脈又相當單調,一旦在核能、人工智能、量子技術、半導體等領域被卡,那就跟慢性死亡沒有什么區(qū)別了。
更諷刺的是,韓國此前剛配合美國對中國實施芯片禁令,如今卻淪為被防范對象,這算不算是一種報應呢?

不過,這回或許還真不怪美帝
事實上美國能源部早在2025年1月初就做出了將韓國列入“敏感國家名單”的決定,并于4月15日正式生效。然而,韓國政府直到3月10日才通過媒體得知,且未收到美國的正式通知。
這一決定讓韓國感到措手不及,據韓媒報道,共同民主黨議員金炳柱對事態(tài)的長期化發(fā)展感到憂慮,“這是超大型的外交慘劇。1981年我們被指定為‘敏感國家’,之后花了13年才解除”!
但這一切似乎也是韓國“咎由自取”。
為什么呢?
由于美帝在東亞的影響力日趨下降,韓國也動起了小心思。
近年來,韓國國內“擁核論”呼聲日益高漲。2023年的民調顯示,76%的韓國民眾支持自主開發(fā)核武器。韓國保守勢力借此向政府施壓,要求擺脫美國的核保護傘。韓國還高調推進核潛艇研發(fā),甚至討論戰(zhàn)術核武器部署。
這些舉動已經直接威脅到了美國對亞太核秩序的主導權,韓國的各種舉動,在美國眼里無異于小孩玩槍,一個擦槍走火連美帝自己都得遭殃。
所以將韓國列為“敏感國家”,顯然是對韓國核野心的警告。
看來韓國談判不成功

4月16日報道



不過這場風波或許會成為韓國覺醒的契機。
當保守派議員開始反思“唯美外交”,當半導體企業(yè)重新評估技術依賴,被技術鐵幕鎖住的屈辱感,反而比任何外交辭令都更能讓韓國社會清醒:在21世紀大國博弈中,沒有真正的“免費安全”,依附式生存終將付出慘痛代價!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