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個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畢業(yè),粗略一算花了將近50萬。”“不是我不想生,是我怕我把焦慮傳遞給下一代。”4月14日,在由區(qū)衛(wèi)生健康委、七寶鎮(zhèn)、區(qū)政協(xié)聯(lián)合舉辦“影響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專題協(xié)商座談會上,這些發(fā)言令人印象深刻。

這不是一次普通的政策座談,而是一場現(xiàn)實壓力與公共治理的深度交鋒,一次理性數據與真實情緒的對撞探索。

區(qū)政協(xié)主席祝學軍出席活動。

從“人口紅利”到“人口焦慮”

我們到底怎么了?

會議伊始,區(qū)衛(wèi)生健康委拋出了一組數據:2024年閔行區(qū)常住人口出生數為13,344人,較2016年接近腰斬。這一趨勢與全國情況一致:人口“斷崖式下跌”已成為事實。

從人口紅利走向人口負債,生育率的問題不只是一個家庭的選擇,而是整個社會體系在拷問自己?!敝鞒秩艘徽Z道破了本次協(xié)商的核心。

什么才是影響年輕人不愿生育的主因?主辦方列出十大影響生育的因素:房價、三育成本(生育、養(yǎng)育、教育)、無人照料、職場壓力、觀念轉變、性別分工失衡、生活節(jié)奏、政策激勵不足……是哪一根“稻草”壓垮了年輕父母?在場的市區(qū)衛(wèi)生健康系統(tǒng)工作人員、區(qū)政協(xié)委員、基層社區(qū)干部、市民代表等70多位嘉賓進行了一場真實而尖銳的意見交鋒。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三育成本,是最沉重的一擊。一位六年級學生的家長算了一筆教育賬:“我們每個月的補課和特長培訓的費用將近5000元,一年就是6萬,夫妻倆全部收入的一半花在孩子身上,這還沒算吃喝、房貸、醫(yī)療。一個孩子的支出,普通家庭幾乎難以承受。”

一位二孩媽媽也坦言道,生育二孩已是整個家庭的極限,“我不僅要管大寶的作業(yè),也要管二寶的幼升小。論是生育成本、教育成本,還是個人精力成本,已經是我的極限了?!?/p>

其次,無人照料,是生育選擇的“終結者”。“生孩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人幫帶。”“老人年邁,月嫂太貴?!辈簧倌贻p父母提出,職場與家庭壓力疊加,老人年邁或不愿再承擔育兒任務,成為重要掣肘。一位年輕媽媽提出,自己想生二胎的最大動力,就是家中老人可以幫忙分擔非常多的養(yǎng)育壓力。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職場內卷,是生育的隱形殺手。生育后是否能返崗、返崗后能否恢復原職等問題影響著育齡職場女性的選擇,“內卷”被頻繁提及,工作壓力、加班文化就像套在年輕人身上的緊箍咒。

一高校教師發(fā)現(xiàn),其博士生在畢業(yè)時面臨是否生娃的選項時,都選擇“不”,當就業(yè)變成難題,當高等教育群體遇到社會責任與家庭需要的沖突時,“不生”成為當前最安全的選項。

觀念改變,是最不可逆的變量。區(qū)政協(xié)委員、上海市七寶實驗小學校長王瑾在其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敏銳地感受到,當前生育理念的背后,是兩代人觀念的轉變。她最初接觸的家長大多生活在多子女家庭,而目前接觸的85后家長基本是獨生子女,其間經歷了“多生粗養(yǎng)”和“少生精養(yǎng)”兩種觀念的過渡,而父母給下一代帶來的,更多是后一種觀念的傳遞。

“有人一個也不想生,有人生多個”

生育意愿為何如此分化?

我們不補課、不攀比,孩子也能健康成長。如果有可能,我還想生很多個。”一位在場的多孩媽媽的發(fā)言引發(fā)了兩極反響:一邊是贊嘆“這才是理性育兒的范本”;另一邊則是苦笑:“你家真有礦?”

她的回應很平靜:“沒礦。我也是獨生子女,只是想讓家里更熱鬧一點。”其背后是一種不被主流焦慮裹挾的價值觀,引發(fā)著在場所有人對于“理性育兒”和“社會焦慮”的深思。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窮有窮養(yǎng),富有富養(yǎng),我非常同意這位媽媽的看法,我們都是平凡的普通人,為什么要把孩子卷成金字塔尖的那一部分人?”現(xiàn)場一位80后家長提出“家長成長論”,首先家長要成為一個非常完善的、心理素質特別好的人,“三育成本不應是影響生育的主因,物質的匱乏并不會影響我們精神世界的富有。

從生育成本到生育信心,我們缺的可能不僅是錢。一位80后媽媽,也是資深婦聯(lián)工作者的發(fā)言引發(fā)共鳴:“我們想拼一個溫暖的親子關系,但能力和溝通技巧卻嚴重不足。不是不想生,是怕生完了,不知道怎么養(yǎng)、怎么愛。”她道出了一個常被忽略的“隱形成本”,直指家長的育兒素養(yǎng)。

一位產科醫(yī)生也指出:“不少95后女性拒絕生育,并不是身體不行,而是精神‘先崩了’?!闭缌硪晃唤處熆偨Y的:“我們逼孩子上課、補習、內卷,卻沒教他們如何做父母。

政策不應只是口號

還要打動人心、落到實處

值得注意的是,在十大制約生育的因素中,“政策激勵不足”成為整場活動中備受關注的熱點話題。

上海市區(qū)衛(wèi)生健康委人口家庭發(fā)展處負責人回應了大家關切:“ 上海市目前出臺加快完善生育政策支持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社會的若干措施,包括強化生育服務支持、加強育幼服務體系建設、強化教育住房就業(yè)等支持措施以及營造生育友好社會氛圍等四大類12項具體措施?!?/p>

這次協(xié)商會議對于閔行區(qū)實施好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提升服務管理水平提供了借鑒和參考。區(qū)衛(wèi)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努力在推動生育友好氛圍、健全人口服務體系等方面多做工作,通過開展兒童友好醫(yī)院、生育友好醫(yī)院建設、推進婚孕保健一體化工作、大力開展立足社區(qū)、面向家庭的科學育兒宣傳指導等,努力幫助群眾解決在生育方面的后顧之憂。”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場協(xié)商會議,不是終點,而是開始。會議最后的舉手統(tǒng)計表明:“三育成本”獲得最多共識,被認為是當下生育意愿低迷的首要障礙;緊隨其后的,是“無人照料”“生活節(jié)奏快”“觀念轉變”。而“性別對立”雖排在末位,但已逐漸進入公共話語場。

這不僅是一場“民意集結”,更是一份“治理提醒”:如果我們不解決養(yǎng)育的系統(tǒng)性問題,讓育兒回歸常識,而繼續(xù)推高焦慮門檻,未來的家庭將不堪重負。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與其問“要不要生”,不如問“怎樣能放心去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記者:宿銘珊

部分供稿:區(qū)衛(wèi)生健康委

初審:陳依婷

復審:方雨斌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