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大倉橋附近,一家名為“大倉橋面館”的店鋪人氣一直很旺。主理人宋利勇用一碗碗地道的本幫面,勾起了無數(shù)松江人舌尖上的鄉(xiāng)愁。

宋利勇生于華陽橋老街,扎根倉城已有二十余年。年少時,他常在老煙糖商店前駐足,親歷過老街鼎沸的市井繁華,也嘗過“老底子”本幫面的滋味,這些都讓他至今還在回味。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3年,他與幾位松江老食客合作,聘請了擁有十幾年本幫菜經驗的老師傅,經過幾個月打磨試吃,重現(xiàn)了經典本幫面的味道,開了大倉橋面館。他說:“開這家面館,是為了讓老街坊找回過去的味道,也讓年輕人嘗到地道的本幫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隨著倉城歷史文化風貌區(qū)的開發(fā),面館不僅成了新老食客的味覺驛站,更是文化對話的窗口。宋利勇常與食客們聊起倉城的歷史:“倉城是明清時期松江府漕糧北運的起點,市河商船云集,兩岸店鋪林立?!彼矎氖晨涂谥惺占髠}橋旁孟姜亭的傳說,再轉述給游客。閑暇時,宋利勇經常帶女兒漫步倉城,用手機記錄老街的磚瓦與光影,讓女兒分享給她的同學。宋利勇感慨:“希望年輕人像品味這碗面一樣,讀懂倉城的厚重與鮮活?!?/p>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宋利勇的執(zhí)著不僅是對傳統(tǒng)味覺的守護,更是對倉城文化根脈的深情傳承。他說:“老街的繁華或許已隨漕運成為歷史,但只要味道和文化還在,市井的溫情還在,倉城的煙火氣就永遠不會消失”。

記者:李晶 母萌 黃志遠

編輯:母萌 李晶 桂可欣

審核:周樣波 李于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