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案 |易幸
編輯 |南楓
當(dāng)流量明星轉(zhuǎn)型成為大趨勢。
似乎影視劇市場的角色類型,都已經(jīng)成為了一股“風(fēng)”。

還記得一開始,大家扎堆演的是主旋律以及軍旅題材作品。
比如《1921》。
王俊凱演革命烈士鄧恩銘,朱一龍演周總理,王源演鄧小平,還有劉詩詩演宋慶齡等等。

再比如,《上海堡壘》的鹿晗,《理想照耀中國》里的楊穎,以及《王牌部隊》的肖戰(zhàn)與黃景瑜等等。
且不說大家演得如何,流量明星的轉(zhuǎn)型,卻總給觀眾一種,“他們演啥我也演啥”的既視感。

如今,這股風(fēng)又變了。
畢竟有的明星沒有軍人的英姿颯爽與強大氣場,演的時候自己難受,放出來觀眾又難受。
所以,大家又變成了演殘疾人。
慘,越慘越“好”
趙麗穎前有《第二十條》,后有《向陽·花》。
一邊是聽障人士,一邊又是會手語的窮困母親,看得出來,她確實吃到了這方面的紅利。

在我看來,趙麗穎確實演得算是不錯。
但,在某些方面,人物的“慘”,其實是大過于演員的表現(xiàn)的。
比如《第二十條》中的郝秀萍。
不僅僅窮到家徒四壁,聽不見又不會說話,還被小混混強暴。
為了給老公討回公道,直接從樓上一躍而下。

當(dāng)她幾乎衣不蔽體,臉上脖子上都是傷痕,蓬頭垢面地比劃著“我想去死”。
觀眾真的很難不落淚。

還有《向陽·花》里的高月香。
包辦婚姻嫁給了瘸子,時不時遭受家暴,還有個發(fā)燒把耳朵燒壞的孩子。
為了孩子,她不惜在網(wǎng)上裸聊,又因為淫穢以及詐騙入獄。
好不容易出獄了,無法與孩子見面,住不上像樣的房子,又差點被賣酒老板強奸。

毫無疑問,這兩個角色的共同點就一個字——
慘。
事實上,在電影市場中,中青年演員在詮釋殘疾人時,設(shè)定也都是“越慘越好”。
《朝云暮雨》中,周冬雨飾演的常娟更是如此。

十幾歲父母車禍身亡,報仇殺錯了人,又入獄服刑。
出獄后,為了還錢,同意與已經(jīng)是老頭的男主試婚,最后逃跑摔成癱瘓。
余下半生,只能眼睜睜看著老頭蹂躪自己,沒有任何拒絕或反抗的能力。

慘是真的慘。
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人物確實非常容易吸引觀眾的眼球,在劇情中少不了情緒波動,能夠狠狠拿捏影迷的心。
可這些“慘”,其實是劇情特定下的,甚至不少情節(jié)設(shè)定,明顯可以看出是故意為人物設(shè)置的,目的就是猛戳觀眾淚點。

這樣的人物多的是撕心裂肺的爆發(fā)戲,演員有更多發(fā)揮空間。
甚至可以說人設(shè)“越慘”,演員就可以演得更加起勁,在宣傳上也有了更多看點。
郝秀萍身體被強奸、孩子要被人搶走,自己還必須得跳樓。
高月香都出獄了,一點法律意識沒有,任憑自己的尊嚴被踐踏。
還有常娟,天崩開局,最終的結(jié)局偏偏是淪為男主的“寵物”。

明明是想通過特殊人群,來讓整部劇更加接地氣,用演員的表演來打動觀眾,從而讓這些群體得到更多重視。
然而,拍出來的效果,偏偏是脫離人文關(guān)懷,反而拉大演員的光環(huán)。
仿佛對導(dǎo)演和演員來說,角色越慘,越“好”。

消費人群的痛苦和悲慘,把人物當(dāng)工具
即使都已經(jīng)“突破自我”到這種程度了,實際上這些演員演特殊人群,最終的反饋也并不如預(yù)期那么高。
大部分此類型的電影,都將宣傳重點放在了演員的表現(xiàn),而作品的質(zhì)量卻漏洞百出。

比如《假如,我是這世上最愛你的人》。
佟麗婭演得很好,但,導(dǎo)演對人物的刻畫明顯浮于表面。
影片中,甚至有鏡頭展現(xiàn)她用腳與其他人一起打麻將的場景。
卻沒有任何筆墨描繪女主在生活中,真正要克服的難題和痛苦。

最后,女主去福利院竟然穿的是某瑞典奢侈品品牌的秋冬款毛衣。
這實在是太搞笑了。

還有幾乎全網(wǎng)吹捧的《不說話的愛》。
張藝興的手語確實打得比較溜,但,他竟然連給小女孩扎頭發(fā)都不會。
誰能看得出他演的人物是個父親。

當(dāng)然,還有《小小的我》。
從上映前期,到后面沖口碑的階段,這部影片所有的賣點都在于易烊千璽的演技上。
確實,易烊千璽實力不俗,可情節(jié)設(shè)定、拍攝節(jié)奏,以及整部劇的情緒起伏,其實都算不上中上等。
制作班底水平有限,觀眾看的,只有演員易烊千璽的演技。

不難發(fā)現(xiàn),這幾年聚焦“特殊群體”的電影,鋪天蓋地的高贊都集中在演員身上。
或許電影主旨確實想讓大眾了解特殊人群的不易。
但,作品本身還是會讓人物淪為敘事或抒情的工具,而不是真的切身實地表現(xiàn)一類人處境的艱難。

在這方面,個人覺得豆瓣8分的《無名之輩》依舊是無人能敵的存在。
影片中,女主嘉旗雖然坐在輪椅上。
可她強大的自尊,以及不甘于命運的倔強,卻是整個人物最大的閃光點。
最好看的,是人物的底色,而不是演員演出來的苦難。

結(jié)語
而要說在“演”這方面,堪稱教科書級別的,還得是吳慷仁在《富都青年》中的表現(xiàn)。
他是真的能將人物的情緒,匯集在手語之中的。
明明沒有人說話,可吳慷仁這一通手語卻讓人覺得震耳欲聾。
無聲的爆發(fā)戲份,層次分明的表演。
僅這一段,就可以在網(wǎng)上刷屏。
所以,重點不是不會說話,而是如何不用語言就能將角色的心境詮釋得淋漓盡致。

要我說,影視圈最歹毒的贊美。
無非就是用窮人的艱辛和苦難,當(dāng)作勵志故事去假意愚弄底層百姓。
特殊群體確實需要關(guān)注,但,他們的生活中不只有苦難,更有樂觀和善意。
請不要將這類角色,作為彰顯自己演技的工具好嗎?
南楓娛樂圈
有品質(zhì)的娛樂觀點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