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去春來,大地回暖。漫步在河南省汝陽縣柏樹鄉(xiāng)棗林村石門山的懸崖峭壁間,你會被眼前的一幕深深震撼:灰白色的巖層上,星星點點地綻放著五彩斑斕的“花朵”,它們或含苞待放,或熱烈綻放,將冰冷的巖石裝扮得如同藝術品的畫布,美不勝收。蒼茫天地間,粗糙巖石被淺綠的地衣覆蓋,它在荒野中堅守,似大自然的綠色信箋,書寫著生命的不屈與希望。

灰白的山路蜿蜒于棗林村石門山的曠野,薄霧漫卷,群山與禿枝在側,蒼涼中自有一份曠達。這路,似是通往深山秘境的線索,等你探尋。

這些“花朵”,便是大自然饋贈給汝陽的珍寶——石花,又名地衣。它們不是植物,也不是真菌,而是由真菌和藻類共生形成的獨特生命體。早在4.3億年前,它們就已經(jīng)在地球上繁衍生息,見證了生命的起源與演化。綠精靈地衣在嶙峋粗糙的巖石之上怒放,好似大自然揮就的寫意畫,以一抹獨特而清新的淺綠映入眼簾。

石花之美,美在形態(tài),更美在內涵。它們形態(tài)各異,小巧的花朵宛如精致的牡丹,盛開的模樣又似嬌艷的菊花。每一朵石花都獨一無二,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藝術品。然而,石花的美麗遠不止于此。它們色彩斑斕的外表下,蘊藏著豐富的藥用價值。根據(jù)《草木便方》記載,地衣是一種十分珍貴的中藥材,具有養(yǎng)血、止血、止痛、明目、補腎利尿、清熱解毒、生津解渴等功效。深褐巖石間,幾縷淺綠地衣舒展身姿,似歲月遺落的翡翠碎片,在寂靜荒野中,詮釋著生命的堅韌與優(yōu)雅。

地衣是真菌和藻類共生的復合體,具有很強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能在較為貧瘠的巖石表面生存。這片地衣呈現(xiàn)出淡綠色,葉片狀的結構層層疊疊,仿佛給巖石披上了一層獨特的外衣。它不僅是大自然中一道獨特的風景,還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比如能加速巖石的風化,促進土壤的形成 。

石花之奇,奇在生命力,更奇在奉獻精神。它們生長在環(huán)境惡劣的懸崖峭壁上,卻依然頑強地綻放著生命的色彩。它們分泌的地衣酸,能夠緩慢而持續(xù)地腐蝕巖面,使堅硬的巖石表面逐漸發(fā)生龜裂和破碎。經(jīng)過漫長的歲月,石頭在它的作用下逐漸變成了土壤,為其他高等植物的生長創(chuàng)造了條件??梢哉f,是石頭花開啟了生命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的序章,讓懸崖峭壁上長出神奇藥材成為可能。藍天為幕,巖石作紙,五彩斑斕的地衣如自然揮就的筆觸 ,隨意卻精妙。深淺不一的色調交織,于無聲處彰顯著生命在歲月里的頑強與綺麗。

灰褐的巖石上,艷黃的地衣肆意鋪展,似是陽光潑灑下的熾熱印記。一旁淡灰的地衣如隱者相伴,二者于石上共生,在無聲中對抗風雨,以獨特姿態(tài)詮釋生命的堅韌與奇妙 。

石花之貴,貴在價值,更貴在象征意義。灰石之上,橙黃地衣如繁星散落,又似被歲月精心點染的花簇。它們大小不一,肆意生長,以明艷之色打破巖石的冷硬與沉寂。每一抹橙黃都是生命的注腳,于時光深處,默默彰顯著蓬勃的力量與不屈的姿態(tài) 。

棕褐巖石上,兩簇淺綠的地衣靜靜生長,如歲月鐫刻的綠色詩篇,在無聲中訴說著生命的倔強與堅韌。

在巖石的縫隙間,黃綠與淺藍的地衣交織生長,宛如大自然不經(jīng)意間潑灑的調色盤。它們緊緊依附于粗糙的石面,在歲月的風雨中,靜靜訴說著生命于逆境中綻放的奇跡。

手放在旁邊,既作為參照物體現(xiàn)地衣的大小,也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

如今,在棗林村的石門山上,一眼望不到頭的都是灰白色的土壤巖層,四季如雪,非常壯觀,當?shù)厝诉€起名叫“雪山”。 地衣是天然的大氣污染預警員,它們對大氣污染十分敏感,許多科學家將地衣作為監(jiān)測大氣污染的指示物。在那些沒有任何地衣(石頭花)生長的地方,往往是二氧化硫(SO2)嚴重污染的區(qū)域;而能看到各種地衣蓬勃生長的地方,則說明大氣污染少,空氣質量優(yōu)良。在地衣 “滋養(yǎng)” 的灰白色土壤上還有野菊花、茵陳、連翹等幾十種野生中藥材蓬勃生長,不僅裝點了山間,更為當?shù)卮迕裢貙捔嗽鍪罩?。

近年來,汝陽縣大力推進環(huán)境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碧水藍天、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是名不虛傳的宜居縣城。隨著環(huán)境改善,空氣質量越來越好,石花也得以在石門山上盡情綻放,成為汝陽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的見證者和受益者。石頭花開,汝陽春來。這場生命與自然的雙向奔赴,正在書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篇章。讓我們共同守護這片綠水青山,讓石頭花開得更艷,讓汝陽的春天更加美麗?。〝z影/李其帥 編輯/蘇瑞)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