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我是胖胖。
昨天,大家也應(yīng)該清楚發(fā)生什么事了,大號被封了。
其實說實話,這事胖胖一點都不意外,甚至說,這一天早就知道會來,也確實是在意料之中。
所以胖胖沒什么情緒波動,也不想拿這件事來博取同情。
互聯(lián)網(wǎng)呢,也只是清清楚楚地告訴了我一點:你要表達(dá),就得承擔(dān)代價。
是,我接受。
網(wǎng)絡(luò)時代的宿命如此,不出意外才是意外。
當(dāng)然啦,口誅筆伐胖胖的人估計現(xiàn)在心里挺痛快的,畢竟贏麻了;
而那些一路共鳴一路陪著胖胖的朋友們,依舊關(guān)心、依舊惦記,這份感情,胖胖記在心里。
這個時代沒虧待胖胖,真的。
胖胖有幸被一部分朋友理解,被一部分朋友看到,這就夠了。
昨天晚上,有位朋友發(fā)了一句話給我:
所有人都縮在一起的時候,站起來的人就是錯的。
這句話像是子彈一樣,一下子打在我腦子里,說得太真實了。
是啊,當(dāng)所有人都跪著,那個站著的人,會顯得格格不入。
不是因為他說了什么驚天動地的話,而是因為他的存在本身就打破了沉默,挑戰(zhàn)了主流語境,讓人不舒服。
然后這個朋友她又接了一句:但站著真的有錯嗎?
其實,站起來不難,難的是你站起來之后,要準(zhǔn)備好付出代價。
表達(dá)本身,在今天這個時代,是需要勇氣的。
你站起來說了不一樣的聲音,別人不是“聽見”,而是“看不順眼”。
尤其是表達(dá)“質(zhì)疑”、表達(dá)“不一樣”、表達(dá)“脫虛向?qū)崱薄?/p>
你越是想真實一點,就越可能得罪某些人。
為什么?你不配合他們的敘事,不認(rèn)同他們設(shè)定好的角色,不愿意在他們劃定的框里跳舞,那么你就成了“異類”、成了“帶節(jié)奏的”、成了“唱反調(diào)的”。
于是你會被批評、被圍攻、被封殺、被潑臟水。
所有這些,如果預(yù)料不到,那只能說明很天真。
可如果預(yù)料到了,還要繼續(xù),那就說明你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胖胖也開始反思,我們到底在為什么說話?
是在表達(dá)自我?是在代表大多數(shù)?是為了改變些什么?胖胖想了很久,其實這些問題永遠(yuǎn)沒有標(biāo)準(zhǔn)答案。
你說是為了大多數(shù)吧,那“多數(shù)”這個詞太虛了,它是個流動的目標(biāo),是個被操縱的幻象;
你說是為了自己吧,好像又太自私了。
可要說完全沒有私心,那也是騙人的。
到頭來,其實很多時候胖胖寫下的每一個字,只是當(dāng)下那一刻的真實表達(dá),僅此而已。
不是代表誰,不是反對誰,就是代表了“那個當(dāng)下的我”。
但就連這樣,還是會被罵。
這年頭,說話的成本越來越高,不說話的代價卻更高。
你不說,別人替你說;你閉嘴,沉默也會被解讀。
你不解釋,那就等著別人給你寫故事。
怎么做都是錯。
在這個主流語境里,大家都在順從,都在找風(fēng)向,都在等“正確答案”被宣布。
你只要稍微慢了點、或者不愿意跟著走,就會被貼標(biāo)簽、被打成異類。
胖胖越來越確信一件事:
我們這一代人,生下來就沒有被教育怎么成為一個擁有自由意志的人。
我們只被教育怎么當(dāng)一個好學(xué)生、好員工、好父母,怎么當(dāng)個更合格的社會螺絲釘。
可從來沒人教我們:你是誰?你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你能不能說“不”?
所以我們就這樣一路被推著走,從小學(xué)到大學(xué),從畢業(yè)到婚姻,從工作到生娃,按照劇本走完,可這個劇本是誰寫的?
它從來不是我們自己拿筆寫下來的,而是別人一頁頁遞過來的。
你不演,別人說你不合群;你想改劇本,別人說你太激進。
你稍微不那么“聽話”,就會被說“不識時務(wù)”。
甚至,很多人還會勸你:別說了,說了也沒用。
這句話說白了就是一句“認(rèn)命”,把不公平合理化,把問題美化。
可是誰告訴過你,你是誰?
你喜歡什么?你恐懼什么?你討厭什么?你想成為什么?
沒有人。
整個主流語境的劇本,就是要你成為一個更合格的螺絲釘。
它不鼓勵你思考,它鼓勵你聽話。
所以這也是胖胖一直想提醒大家點:
這個時代的最大風(fēng)險,不是你說錯了話,而是你什么都不敢說。
不是你站錯了隊,而是你連站都不敢站。
可是,說了真的沒用嗎?
如果沒有人站出來說“不對”,那錯誤就會一直被當(dāng)成常識。
當(dāng)然,問題也正是在這:
站起來容易,但站久了你會發(fā)現(xiàn),冷箭比掌聲多,潑水比鼓勵多。
你一旦表達(dá)觀點,別人不是來看你說得對不對,而是先看你是不是“自己人”。
如果你是“圈外人”,哪怕你說的是常識,也會被說成“別有用心”。
這也就是最諷刺的一個地方:
它逼著每一個人都“選邊站”,可真正追求獨立思考的人,是不愿意被劃線的。
所以你一不選邊,他們就替你劃;
你不認(rèn)標(biāo)簽,他們就替你貼。
然后呢?一旦貼完了,你說什么都變成了“動機不純”。
你只要站得不夠整齊,就是錯的。
這是一種深層的道德綁架。
你沒辦法做一個干凈的個體,因為大家都希望你變成他們的一份子。
而你要是既不代表誰,也不反對誰,只是站著、清醒著,那更是“不識趣”。
最后,胖胖想說一句:
沉默,也要付出代價,而且那個代價,往往更貴。
很多人搞不清楚這件事。他們以為“不說話”是中立,是安全,其實不是的。那只是把自己說話的資格讓渡給了別人。
你不說,別人替你說;你讓渡了表達(dá)的位置,自然就有人替你定義你是誰、你站在哪、你圖什么。
這也是為什么,哪怕被罵、被誤解,胖胖還是想寫。
因為胖胖寫的東西,從來不追求“標(biāo)準(zhǔn)”。
真要做到人人都點頭,那我就得懷疑自己是不是寫了廢話。
互聯(lián)網(wǎng)上從來不缺共識,缺的是敢于抗拒共識的人。
共識可以是溫水,也可以是沸油。
你要是泡久了,連疼都不會疼。
胖胖沒覺得自己說的每句話都是對的,但有些事,不說出來,是不對的。
我也從來不奢望什么“被理解”,那東西太奢侈了,也太不靠譜了。
人和人之間,很多時候連一個“為你好”背后都藏著算計,何況“理解”?
要靠別人“理解”來維系表達(dá),那表達(dá)就不自由了。
說到底,不過是每個人在縫隙中為自己爭取一個清醒表達(dá):
有時候能說出來,有時候說了也沒用,有時候連說的機會都沒有。
你沉默,是別人來定義你;你說話,哪怕不被聽見,至少你還在定義自己。
互聯(lián)網(wǎng)是個巨大的話語機器,它會不斷塑形、歸類、貼標(biāo)簽,直到你變成它希望的樣子。
而胖胖寫這些,沒想當(dāng)誰的代表,也不想帶節(jié)奏。
就這樣。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