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十年前的2015年4月,一封辭職信在網(wǎng)絡(luò)瘋傳,“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边@封“最具情懷”的辭職信,讓當時的中學老師顧少強一夜爆火。

個性化的表達,也讓顧少強從辭職那一天起,就飽受爭議,被無數(shù)人打量和審視。有人欣賞她的灑脫和大氣,尤其是在“內(nèi)卷”和“牛馬”成為高頻詞匯的當下,這10個字依然被不斷提起。但也不乏有人至始至終都帶著偏見和質(zhì)疑。當10年后回到河南,她當年出發(fā)的地方時,許多人都在問:顧少強后悔了嗎?

這個問題本身并不友好,好像顧少強做的是一件多么離經(jīng)叛道的事。在我看來,顧少強沒有什么好后悔的,這甚至就是一個偽命題。首先我們要相信這是一個成年人的選擇,其次這個決定并不是一時沖動。

10年中,顧少強去過成都、重慶、杭州、紹興等地,還有烏鎮(zhèn)、南潯古鎮(zhèn)、街子古鎮(zhèn),住過8人間的青旅,最后在四川青城山下的一個古鎮(zhèn)定居,開了客棧,當了老板,同時還收獲了愛情,生下了孩子……她沒有大富大貴,但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算起來,顧少強看世界的時間不過短短三個月,這似乎成了她一個形象污點,違背了當初的誓言。很多人都在質(zhì)疑:你不是想走就走,要去看世界嗎?怎么中國都沒走出,就停了呢?其實這正是顧少強的可貴之處。所謂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不被生活禁固,不被他人的觀念綁架,遵循自己的內(nèi)心,隨時出發(fā),隨時停止,接受一切結(jié)果,正是自由的本意。

還有一種偏見是,按照世俗的標準,顧少強的人生是失敗的,她當年的決定是盲目。評論區(qū)里,有人擔心她是否有住房,有人擔心她是否交了社保,快到退休年齡,老了會很慘……

說實話,看到這些評論,我感到很悲哀。我們似乎對成功的定義未免太過狹隘,對生活和本命的本質(zhì),總是用一種極其世俗和單一的標準來衡量。除了房子、收入、社保之外,豐富的人生閱歷,自由奔放的靈魂,也是人生寶貴的財富。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這是顧少強對抗平庸、對抗模式化生活的宣言。人生有軌道和曠野,無所謂對錯,顧少強堅定地走向曠野,擁抱未知和更多的可能性,我們這個社會需要這樣的豐富多彩的人生選擇,既便我們做不到,也要懂得欣賞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