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日報報道,法新社記者提問,當前,澳大利亞大選中的兩黨候選人都呼吁將中方租賃的港口達爾文港交還給澳大利亞人。發(fā)言人對此有何評論?外交部發(fā)言人林劍表示,我們注意到了有關報道。我們敦促澳方切實為中國企業(yè)在澳的投資運營提供公平、非歧視、可預期的營商環(huán)境,不要泛化國家安全概念,不要把正常的商業(yè)合作政治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資料圖)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宣稱,在這次的民意選舉中,一旦他所在的工黨在本次大選中勝出,他將會準備資金,尋求中國嵐橋集團手中買回澳大利亞北部大港達爾文港的經營權,讓這個戰(zhàn)略資源重新回到澳大利亞人民的手中。依據澳大利亞總理的說法,現如今就這個港口擁有著兩種收購方案,第一種便是澳大利亞私人集團整合資金重新購買這座港口,第二種便是直接由澳大利亞政府直接介入強制收回這座港口。

很明顯,阿爾巴尼斯這是打定主意要將達爾文港從中企手中奪走。他在擔任反對黨領袖期間,就曾多次批評時任政府將達爾文港租給中企的決定。而他之所以選擇在這個時候決定毀約,大概是出于兩個原因。首先,中澳貿易已經恢復了大半,澳大利亞的經濟有明顯回升。但在一些問題上,我們依舊不肯松口,澳大利亞方面可能是惱羞成怒,也可能是想以港口交易為籌碼,總之目的不單純。其次,現在正是中美“關稅戰(zhàn)”的關鍵時候。

澳大利亞的北領地政府為何將港口租給中企?第一、港口的基礎設施老化了,無力更新;第二、北領地政府存在長期的債務危機。北領地政府多次向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申請援助,結果聯邦政府始終對此保持靜默。于是北領地政府就在2015年將境內的達爾文港租給中企,當年債務危機就得到了緩解。需要指出的是,當時簽訂合同之際,聯邦政府保持了完全的沉默,算是默許。合同簽訂后,中澳雙方相安無事,從來都沒有人提及所謂的安全問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資料圖)

2016年美軍就盯上港口,威脅澳政府“中企控制這里會威脅戰(zhàn)略安全”。2024年,美國更是砸2.26億美元在達爾文建“戰(zhàn)略物資儲備點”,明擺著要搶地盤。特朗普政府曾對澳承諾:“只要趕走中企,美國幫你建基地、給補貼!”結果呢?美國對澳鋼鋁加征25%關稅。達爾文港承擔著中澳60%鐵礦石、天然氣運輸,強行收回將導致物流成本暴漲,必和必拓等礦業(yè)巨頭連夜開會抗議。北領地商會怒斥:“毀約等于自殺!外資誰還敢來投資?”國際評級機構已下調澳洲信用評級。

中方表示,如果澳大利亞想要強行毀約,那么就要按照簽署的協議進行賠償,而毀約的代價,澳方是承擔不起的。根據雙方簽訂的租賃協議,通過法律途徑維護嵐橋集團在達爾文港的合法經營權。同時,中國還可以借助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對澳大利亞的行為進行譴責,用來維護國際商業(yè)契約的嚴肅性。嵐橋集團已經對達爾文港口投資了數億澳元進行改造,并且為當地提供了很多崗位。澳大利亞毀約就要按合同補償初始投資和額外投資,總額度高達30多億澳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資料圖)

當然,達爾文港事件的影響絕非局限于中澳兩國之間,它更引發(fā)了人們在全球化背景下對國際合作的深層思考。當今世界,各國聯系日益緊密,互利共贏才是順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發(fā)展方向。將正常的商業(yè)合作與復雜的政治因素強行捆綁,對任何一方都沒有好處,只會加劇國際關系的緊張程度。這種做法最終將損害所有參與者的利益,不利于全球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各國更應該珍視合作,而非人為制造對立。唯有秉持開放和信任的態(tài)度,才能促進共同進步,實現共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