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峽網報道,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措施引發(fā)全球憤怒和恐慌,遭到國際社會一致批評。然而,印度方面的想法卻“離了大譜”,稱在這場混亂中看到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據彭博社4月報道,印度商務和工業(yè)部部長皮尤什·戈亞爾在孟買印度全球論壇上說,貿易戰(zhàn)有利供應鏈公平,利好印度。他還替特朗普甩鍋,聲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導致了貿易混亂。論壇上,談及特朗普挑起的全球貿易爭端時,戈亞爾表示:“我們正處于歷史時刻,印度完全有能力將當前局勢轉化為機遇。我們擁有千載難逢的機會?!?/p>

印度商務部長戈亞爾(資料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印度商務部長戈亞爾(資料圖)

不僅如此,他還暗示印度并不著急給針對中國的投資和貿易限制松綁,將拒絕中國電車進入印度,原因是必須對戰(zhàn)略利益保持謹慎。那么,在全球一片反對聲下,為何印度卻一反常態(tài)支持特朗普發(fā)起的貿易戰(zhàn)呢?首先,印度政府認為這是一個取代中國的絕佳機會,特朗普發(fā)動全球貿易戰(zhàn)是印度的國運。長期以來,美西方媒體不斷給印度戴高帽,鼓吹印度將會成為“下一個中國”,這也惹得印度政府心潮澎湃,真認為自己有那個實力挑戰(zhàn)并取代中國。

而對于這次特朗普單方面發(fā)起的“貿易戰(zhàn)”,戈亞爾更是把“黑鍋”甩到了我國身上,將全球貿易陷入困境的根源強加給了我國,是因為我們加入WTO的這一行為才導致了貿易危機,在他看來,美國的做法是沒有問題的,錯就錯在我們身上。戈亞爾的話一出,就引起了海內外的不少爭議,隨后一些美國政客也在一旁幫腔,對他的說法表示稱贊。很顯然,印度方面的表態(tài)不過是想要迎合美方的胃口罷了,幻想著通過這種方式來搏一搏美方的好感,說不定能換來美方的松口,減少對他們的商品征收更多關稅

貿易(資料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貿易(資料圖)

現如今,印度對華貿易逆差突破了千億美元大關,財政部長當眾抱怨“中國太強”,卻對本國工業(yè)占GDP僅14%的現實諱莫如深,這場數字游戲背后隱藏的,其實是印度經濟結構的深層畸形,并且在此基礎上還愛卸磨殺驢,落得個外企墳場的雅號,最終的結果也就自然使得莫迪只能空喊“印度制造2.0”,卻實在無法彌補口號與現實的巨大落差。

別忘了,早在特朗普上臺之前,印度就有意降低對美關稅,其目的就是想通過大力購買美國產品,加深美印貿易合作,從而讓印度成為美國的“替代品”。這個國家就是想取代中國。只是,到底印度想太簡單了。趕上、超越并取代中國,這是非常難的事情,尤其是在當下。中國市場的潛力和穩(wěn)定性擺在這里,中國的經濟實力和體量也擺在這里。

這些年印度既想成為制造業(yè)大國,也想成為亞洲地區(qū)最大最有潛力的發(fā)展中國家,此外還在不斷嘗試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聯合國掌握絕對話語權。而現在這些名號和光環(huán)都在中國身上,所以毫不意外,中國成了印度心中的“假想敵”,最想扳倒的“對手”。再加上中印兩國本身就存在的一些分歧和矛盾,印度開始在很多事情上故意針對中國,尤其是本屆莫迪政府。但是不說別的,就說印度想將中國擠出世貿組織這件事,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印度與美國(資料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印度與美國(資料圖)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杰弗里·薩克斯警告印度不要卷入美國的地緣政治戰(zhàn)略。薩克斯在當天的會議上稱,印度不應該允許自己被用作華盛頓對抗中國的工具。據外媒報道,印度工商部長戈亞爾不久前曾表示,在美國關稅引發(fā)的全球動蕩中看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