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2 枚導彈襲來,北約軍官直接被一鍋端,60多萬俄軍趁機發(fā)起猛攻,緊急求助特朗普反遭怒懟,澤連斯基還有退路嗎?

據環(huán)球網報道,日前,俄羅斯突然發(fā)射2枚“伊斯坎德爾-M”彈道導彈,精準打擊了蘇梅市中心的會議大樓,造成上百人傷亡。

一開始,烏克蘭方面的說法是,此次事件是俄方的“恐怖襲擊”,大多數傷亡的人都是平民百姓。

然而,沒過多久,烏克蘭內部就有議員爆料稱,傷亡的大多數是北約軍官和烏軍,因為當時他們正在會議中心舉辦頒獎儀式。

烏克蘭情報總局在為戰(zhàn)場上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烏軍官員和士兵,還有北約國家的雇傭兵頒獎。

結果在他們談笑風生之際,俄軍的導彈直接砸中了大樓,瞬間發(fā)生爆炸,隨后大樓倒塌。

烏克蘭相關人士表示,現場狀況非常慘烈,北約軍官、烏軍以及烏情報局官員都被炸翻在地或者埋在廢墟了,直接就“一鍋端”了。

據稱,在現場進行授勛儀式的烏情報局局長直接跳上汽車逃命,路上撞到碾了不少平民,甚至比俄軍導彈炸死的都多。

圖片,點擊識別內容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點擊識別內容

雖然可能有點夸張,但這種行為也說明了烏克蘭統(tǒng)治階層的道德破產和整個國家的系統(tǒng)性失敗。

而這次事件也成為了自沖突爆發(fā)以來,烏平民傷亡最慘重的一次事故。

事故發(fā)生后,烏總統(tǒng)澤連斯基第一時間發(fā)表講話,除了譴責俄羅斯的行為,呼吁國際社會關注烏克蘭局勢之外,他還隔空喊話特朗普。

澤連斯基表示,烏克蘭向美國采購了10套“愛國者”防空系統(tǒng),但是至今都沒有交付,希望美國能盡快提供。

同時,他還邀請?zhí)乩势涨巴鶠蹩颂m訪問,親眼看看俄羅斯帶來的“破壞”,看看烏軍的慘狀。

這里也不難看出澤連斯基的目的:

一方面,想要借助美國的影響力,擴大對普京和俄羅斯的外交及政治壓力,也是希望特朗普在看到現場慘狀后,能夠在談判中對俄羅斯強硬點,從而加大對烏克蘭的支持。

另一方面,澤連斯基試圖借這次的積極喊話,為烏克蘭尋求國際上的更多支持,穩(wěn)定民眾恐慌情緒。

但是,對于這樣的要求,意料之中,特朗普不僅拒絕了,還直接毫不留情的對澤連斯基開噴。

特朗普咆哮稱,你不能跟一個比你強大20倍的國家開戰(zhàn),然后指望靠別人給你導彈來打贏。

并且,他明確拒絕不會對烏克蘭提供新一輪的防空武器軍援。

事實上,自上臺后,就已經多次明確表示對軍援烏克蘭一事的不滿,還指責拜登“浪費資源”。

圖片,點擊識別內容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點擊識別內容

況且,澤連斯基還遲遲不愿意和美國簽署礦產協(xié)議,所以,對烏克蘭的不滿本就是與日俱增。

當然,特朗普的“咆哮”不僅針對于澤連斯基,他同時也稱普京、拜登、澤連斯基都需要為這場沖突負責。

他認為,普京是“第一責任人”、拜登因對局勢誤判被列為“第二責任人”,而澤連斯基因為挑釁被列為“第三責任人”。

這些話再次赤裸裸的暴露了特朗普政府“美國優(yōu)先”的主題:弱肉強食就是自然法則。

事實上,他此次的喊話,不僅是對烏克蘭的當頭棒喝,更是給所有依賴美國安全承諾的“伙伴們”一記響亮耳光,包括菲律賓、臺灣地區(qū)在內。

美國永遠不吝嗇口頭承諾,畢竟這樣能唆使“小弟”毫無顧忌的為其辦事,但真到需要提供幫助之際,多的是理由推脫。

而除了面對著特朗普的怒氣之外,戰(zhàn)場上澤連斯基也面臨著很大的困境。

觀察者網此前報道,烏軍總司令瑟爾斯基承認,俄軍當前在前線部署的兵力有62.3萬。

同時,俄媒還稱,當前俄軍還有500萬預備隊還沒有參戰(zhàn)呢。

這60萬大軍壓境烏克蘭,對烏軍和北約軍官的打擊越來越頻繁,顯然,俄軍已經放開手腳。

同時,俄軍當前已經發(fā)動了快速進攻,取得4公里的縱深突破,過了河之后就將抵達關鍵戰(zhàn)略點庫皮揚斯克。

圖片,點擊識別內容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點擊識別內容

俄軍現在多條戰(zhàn)線發(fā)動攻擊,消耗著烏克蘭最后的抵抗力。

反觀烏軍,連招募18-24歲志愿兵都成了難題——兩個月僅500人報名,現在連武器裝備也即將耗盡,而且即便是想買也買不到了。

現在,俄羅斯掌握的牌面,顯然比烏克蘭多很多。

走投無路的澤連斯基,找上了自己僅剩的“救命稻草”。

據環(huán)球網報道,澤連斯基近日與到訪烏克蘭的北約秘書長呂特進行了會談,談及了烏克蘭對武器裝備的需求。

呂特明確表示,會繼續(xù)向烏克蘭提供政治和其他各種形式的援助。

但在美國的主導下,對烏援助已經超200億歐元的北約國家,還能夠拿出多少東西去援助烏克蘭呢?

答案已經是顯而易見。

其實,烏克蘭的悲劇在于它始終沒能認清自己的地緣位置。

這個國家天真地以為加入北約就能獲得永恒的安全保障,卻不知道在大國博弈中,小國的價值永遠只存在于被利用的階段。

而更諷刺的是,美國似乎已經用烏克蘭交換了俄羅斯在伊朗、加沙和也門問題上的"不干涉",這場交易中,烏克蘭甚至沒有被提前告知的資格。

圖片,點擊識別內容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點擊識別內容

澤連斯基政府將國運完全押注在西方的支持上,最終換來的卻是特朗普的咆哮和逐漸減少的軍事援助。

烏克蘭的天確實要塌了。

當澤連斯基還在為"美烏礦產協(xié)議"的"順利進展"沾沾自喜時,他或許沒意識到這不過是戰(zhàn)勝國對戰(zhàn)敗國的又一次經濟掠奪。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小國以為自己找到了靠山,最終卻發(fā)現所謂的保護傘不過是待價而沽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