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賊抓了卻放了,警方說他們都是未成年人。可我被盜的其余40部手機還沒追回,我該找誰討要呢?”遼寧楊先生向記者求助說。

楊先生在遼寧省錦州市黑山縣黑山鎮(zhèn)經營一家手機店,4月7日凌晨,一伙少年撬門進入店內盜走89部手機,由于均未滿16歲,警方抓獲嫌疑人后口頭教育后釋放。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深夜被盜——

4名少年潛入手機店偷走89部手機

盜賊落網了40部手機卻不知去向,損失約17.8萬

楊先生介紹,4月7日凌晨3時許,4名少年撬開卷簾門進入手機店內,破壞手機展示柜的鎖后,又試圖用磚塊砸碎展示柜玻璃,最終偷走89部手機。當天清晨,他向轄區(qū)派出所報案,警方當天追回其中49部,但仍有40部尚未找回,總價值約17.8萬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據錦州警方公開的案情信息,4月7日上午8時許,錦州黑山縣公安局黑山鎮(zhèn)派出所接到報警,隨即啟動案件偵破工作。當日11時許,刑偵大隊和偵查中心民警在沈陽市內,成功將4名逃竄的犯罪嫌疑人全部抓獲,并追繳手機50余部。經審訊,4人對在黑山縣黑山鎮(zhèn)盜竊手機的違法犯罪行為供認不諱。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楊先生告訴記者,這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均為未滿16歲的未成年人,被抓獲后警方對其進行了教育便讓其離開,并無其他處罰。

店主無奈——

這些少年作案后錄制炫耀視頻

警方聯系家長,他們說管不了

“這些孩子知道自己不滿16歲,抓到之后也只是口頭教育,不用承擔太多責罰,所以更加肆無忌憚。”談起這些少年的所作所為,楊先生憤慨又無奈。監(jiān)控視頻顯示,這些少年作案手法嫻熟、分工明確,還攜帶著作案工具?!捌渲幸蝗松踔猎?a class="keyword-search" >盜竊得手后錄制炫耀視頻發(fā)在社交平臺,毫無悔改之意。”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楊先生說,這些未滿16周歲的少年偷竊作案并非首例。事發(fā)后他了解到,這些少年通過網絡聯系,自發(fā)組成團伙流竄作案?!拔液瓦|寧省內其他受害者建立了聯系,加入了一個群聊,其中有30多位受害者都曾被未成年人偷盜,作案地點包括手機店、煙酒店、地下車庫等。

“事后警方也聯系了這些孩子的家長,可家長根本不管。那我們這些受害者的損失該由誰來承擔?”楊先生呼吁,保護未成年人固然應該,也應完善未成年犯罪的懲戒機制,避免“法不責未成年”成為違法犯罪的擋箭牌。

針對案情細節(jié),是否如當事人楊先生所說,犯罪嫌疑人均未滿16歲,被抓后僅受到口頭教育就被放走,4月15日,記者聯系到黑山鎮(zhèn)派出所進行了解核實,工作人員表示需由相關領導進行回復,截至發(fā)稿未獲回復。

律師說法——

店主可將未成年人及其監(jiān)護人列為共同被告

訴請法院依法判決

對于此事,陜西恒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師趙良善認為:

我國刑法第17條對未成年人犯罪分了三個年齡段,一是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僅對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且情節(jié)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才負刑事責任。二是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有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等8種犯罪行為的,負刑事責任。三是已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應當負刑事責任。這意味著只要達到16周歲,無論實施何種犯罪行為(包括盜竊),均需承擔刑事責任。

趙良善強調,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若實施盜竊行為,不予刑事處罰,但可責令其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加強管教;必要時,可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此外,雖然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因年齡問題不構成盜竊罪,但是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12條規(guī)定,已滿14周歲未滿18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或減輕處罰;未滿14周歲不予處罰。對于已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已達到行政責任年齡,可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規(guī)定,對其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并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較重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并處1000元以下罰款。

趙良善指出,針對店主的經濟損失,根據《民法典》第1188條規(guī)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未滿16周歲)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jiān)護人承擔侵權責任。因而,店主可通過法院將未成年人及其監(jiān)護人列為共同被告,訴請法院依法判決。

趙良善呼吁,針對未成年人犯罪處罰,既要體現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又要保障社會公共利益,實現教育挽救與預防犯罪的雙重目標。寬嚴相濟,特殊預防與一般預防結合,比如通過完善社會治安機制、加強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輔導,加強社區(qū)矯正、心理輔導和社會幫扶,改善家庭和社會環(huán)境,預防犯罪發(fā)生;對已犯罪者采取個性化矯正措施。與此同時,通過舉辦學校、社區(qū)講座等形式,提升家長教育能力;在學校開展法治教育,不斷提升未成年人法律意識。

(大風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