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初一,南京奉天殿的琉璃瓦上還凝著白霜。朱元璋端坐龍椅,目光掃過殿內跪拜的群臣,突然指著御案上的玉璽笑道:"今日元正,朕出一聯(lián)助興,老子天下第一!"這七個字如驚雷炸響,百官匍匐的脊背瞬間繃緊,寒冬的空氣里滲出絲絲血腥氣。

" 工部尚書薛祥的朝笏跌落在地,清脆聲響在死寂的大殿格外刺耳。御史中丞陳寧的指甲掐進掌心,努力回憶《洪武正韻》中是否有犯忌字眼。唯獨站在末位的青年翰林修撰李仕魯,眼底閃過一絲異樣的光芒。這個細節(jié)被朱元璋盡收眼底,他摩挲著腰間鑲滿東珠的玉帶,嘴角揚起玩味的弧度。 李仕魯是洪武四年首科進士,曾以"日月并行"策論震動翰林院。此刻他緩緩抬頭,目光掠過殿外尚未融化的積雪,突然朗聲道:"臣有 一副對聯(lián)引發(fā)的血案 "孫子"既可解作兵圣 朱元璋的瞳孔驟然收縮,他想起三年前誅殺楊憲時,那個浙東才子臨刑前也穿著同樣的六品文官服。劍鞘上的螭龍紋硌得掌心發(fā)痛,他突然放聲大笑:"好個文武兼?zhèn)洌≠p金百兩!"當黃門太監(jiān)捧著金盤走近時,話鋒陡轉:"不過此聯(lián)殺氣太重,李卿該去刑部大牢靜靜心。" 詔獄的水牢里,李仕魯?shù)碾p手被鐵鏈吊起,獄卒按《大誥》規(guī)定,每日卯時用浸鹽水的馬鞭抽打三十下。墻壁上歪斜刻著他用血寫的絕筆:"日月為明終有晦,文字作獄竟無門。"這句詩后來成為洪武年間文人的禁忌,連負責抄家的錦衣衛(wèi)都嚇得連夜鏟平牢墻。 從文字游戲到政治清洗 朱元璋曾親撰《御制紀非錄》,規(guī)定"龍、鳳、日月"等十二字為皇家專屬。洪武五年處決的蘇州富商 皇帝幼時放牛的淮西方言,成為揣摩圣意的關鍵密碼。浙江布政使曾因將"則"讀作"賊"被凌遲,而李仕魯?shù)?孫子"在鳳陽話中確含"不肖子孫"之意。這種語言陷阱,使得《大明律》中"文字獄"案例七成涉及方言諧音。 洪武年間四次科舉,369名進士中有127人因文字獲罪。李仕魯案的特別之處在于,其罪名并非直接犯諱,而是"以詭辭亂圣聽"。這種模糊的指控,標志著朱元璋從具體避諱轉向對文人思維方式的全面控制。 從奉天殿到秦淮河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