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這一代不去實現(xiàn)對臺灣的統(tǒng)一,下一代即便將臺灣變成一片廢墟,他們依然會努力收復臺灣。
他們這一代人是在“繁榮的中國”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沒有經(jīng)歷過被他人壓迫的時期,亦未曾品嘗過屈辱與隱忍的感受。他們的自信并非憑空而來,而是源自內心深處的堅定信念。因此,當談及臺灣時,他們所使用的詞匯不再是“希望”或“應當”,而是“必須”和“一定”。

在臺南赤嵌樓地宮中,考古學家曾發(fā)現(xiàn)明朝"永歷三十七年"的界碑,碑文清晰標注著"福建布政使司臺灣府"。這個被刻意掩埋300年的鐵證,無聲訴說著一個事實:臺灣從未真正脫離過中華文明母體。
但現(xiàn)實的復雜性遠超歷史教科書。根據(jù)臺灣政治大學最新民調,20-29歲青年中,認同"臺灣人"身份者高達82.3%,較2000年上升37個百分點。更值得警惕的是,臺北故宮博物院已將"中國書畫特展"更名為"東亞藝術珍藏",文化切割的軟刀子正在悄然出鞘。
臺海問題專家李明指出:"每拖延一年,島內教科書就會多出200頁篡改的歷史;每錯過一個窗口期,美國對臺軍售清單就會新增15種進攻性武器。這不是簡單的耐心比拼,而是文明根系與分裂勢力的生死競速。"

隨著電視和網(wǎng)絡的發(fā)展,有關臺灣的消息越來越多,聽到不少選舉時的熱鬧聲,還有“臺獨”的高喊,更有那些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
自從1949年兩岸分開之后,幾十年間隔著海峽互相望著,一方面有血緣相連的親密,另一方面又有政治對立的距離。
八九十年代時,還有無數(shù)臺灣省老兵渴望回到家鄉(xiāng),隨著這批對大陸感情最深的老兵的紛紛離世,臺灣當?shù)厝藢τ诖箨懙木鞈僭絹碓缴倭恕?/p>
而相對應的,大陸對臺灣省也是如此,尤其是我們下一代00后的年輕人,他們從小在一個中國高速發(fā)展的環(huán)境之下長大,因此,他們沒有60后、70后的怯懦和崇洋媚外,也沒有80后、90后的自卑。

新世紀的年輕人,對于祖國、對于自己都有著超級強的自信,他們對祖國的偉大復興,是無比堅定的,而對于祖國的統(tǒng)一,更是無比堅信。
屆時,臺灣在炮火洗禮之后,恐怕難以避免淪為廢墟的命運。在我們這一代人看來,兩岸同胞同根同源,血脈相連,本不應兵戎相見。但下一代卻大不相同,他們中的許多人出生于21世紀,成長于中國快速崛起的時代,未曾親歷上世紀的動蕩歲月,對物質匱乏的生活毫無概念。他們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行動!在他們眼中,今日之中國,高鐵縱橫交錯,航母頻繁下水,北斗系統(tǒng)全球覆蓋,已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強國。
他們不愿再被臺灣這樣的沉重負擔所束縛,也不想被那復雜的情感所綁架,更不愿去深究那歷史的糾葛,只想看到未來。那么其結果就是他們認定臺灣是必須要收回的領土,而且做這件事無需說服親朋好友,干就完了。

所以當有人問他們的時候,“假如臺灣永遠不回歸,你們覺得該怎么辦?”
他們的回答干脆利落:“那就武力解決!”
在他們眼中,占據(jù)中國領土卻不認同中國身份的人,就是侵略者,必須堅決對付。
這讓我想起漢武帝對匈奴的態(tài)度。他翻閱史書,找到幾百年前白登之圍的恥辱,憤怒出征幾乎滅絕匈奴。今天的年輕人也是如此,沒經(jīng)歷過外來欺壓,所以絕不容忍任何挑釁與屈辱。
一直以來,咱們祖國大陸給臺灣的恩惠可不少,放了好多善意。面對各種挑釁,咱們也是忍氣吞聲,主要還是出于對兩岸同胞的感情。從另一個角度看,國民黨是解放戰(zhàn)爭里的敗軍之將;而民進黨以及很多臺灣同胞,受日本殖民統(tǒng)治影響挺深的,這倆群體的思想轉變可得點時間。
只要他們不玩“臺獨”,給他們點時間慢慢轉變也是沒問題的,畢竟我們都是一家人嘛。
可原則底線是“臺獨”這玩意兒兒不能沾!維持兩岸交流,這可是咱們的同胞情感的連結啊。

要知道,咱們國家一直強調和平統(tǒng)一,可不是說著玩的。
從香港、澳門回歸就能看出來,咱們辦事兒,向來是穩(wěn)扎穩(wěn)打,盡量減少損失。
這就好比做生意,和氣生財嘛。
能談攏,誰愿意打架?
當然,和平統(tǒng)一也不是一廂情愿的事兒。
“臺獨”勢力在那兒上躥下跳,外部勢力也總想插一腳,這都給統(tǒng)一增加了難度。
有學生就直言:如果他們不認可自己是中國人,那憑什么在我們中國的土地上這么自由自在呢?
所有中國人,首先都會認可一條:臺灣自古以來都是屬于中國的領土!
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不僅是聯(lián)合國承認的事實,更是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國家的共識。臺灣問題必須由中國人自己解決,這是我們的家務事,容不得外人插手。
正如古語所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p>
如果連這點決心都沒有,我們又如何面對先輩,如何面對后人?

1683年施瑯收復臺灣時,鄭成功之孫鄭克塽在投降書上寫道:"不敢自外于皇輿一統(tǒng)"。
340年后的今天,當福建艦航母劈波斬浪,北斗系統(tǒng)覆蓋臺灣海峽,我們這代人需要的不僅是鋼鐵洪流的震懾,更要創(chuàng)造讓臺灣同胞"不愿自外"的文明向心力。
畢竟,真正的統(tǒng)一從不是地圖上的色塊拼接,而是要讓臺北夜市的蚵仔煎與西安回民街的羊肉泡饃,共享同一個數(shù)字支付系統(tǒng)的溫度。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