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4月17日報道 巴西《論壇》雜志網站4月14日刊登記者拉斐爾·恩里克·澤爾貝托采寫的報道,題為《中國城市押注“牡丹外交”加強與世界聯系》,報道編譯如下:

當我去年首次造訪中國山東省菏澤市時,一個嶄新的世界在我眼前展開:這座被譽為“中國牡丹之都”的城市已建立起完整的牡丹農業(yè)產業(yè)鏈,涵蓋種植、加工及衍生品開發(fā)等多個領域。我被這一“牡丹經濟”深深吸引,它為菏澤創(chuàng)造了50萬個就業(yè)崗位,去年牡丹產業(yè)總產值達130億元人民幣。

今年受邀再訪菏澤時,除了“牡丹經濟”的繁榮,我開始關注這座城市的其他特質:栽培歷史達1500年的牡丹,以及這座城市不遠處的中華文明搖籃黃河。

此次到訪菏澤,我轉向探尋當地的人文風情,并重游了熱門景點曹州牡丹園。去年我只關注了不同的牡丹品種,而此次我將目光投向游客:攜家?guī)Э诘氖忻?、年輕情侶、玩耍的孩子……生機盎然的圖景在我眼前展開。

牡丹花盛放期間,公園會舉辦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來提升游客體驗。我欣賞了穿漢服的年輕人表演的舞蹈,還遇見了帶著牡丹花束與游客互動的機器狗。近年來,機器人在中國民眾的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常見,應用范圍廣泛。

晚餐后,我租了一輛電動滑板車探索城市。夜市上各色小吃攤飄出的香氣,令我后悔已經吃了晚餐。

我還參加了2025菏澤牡丹國際傳播論壇暨“共同講好黃河故事”研討會。菏澤市政府稱,牡丹象征吉祥、和平與友誼,牡丹作為深受世界喜愛的中華文化元素,為中國與世界的文化交流作出貢獻。

菏澤的文化名片不僅限于牡丹,還包括“曹州”的悠久歷史與黃河文化。在上述論壇期間,黃河的經濟、文化、生態(tài)價值與牡丹一樣受到熱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應用經濟學院院長楊開忠闡釋了黃河流域近期發(fā)展對沿岸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強調通過智能平臺實現生態(tài)經濟協(xié)同發(fā)展。

馬爾代夫駐華大使法澤爾·納吉布強調了菏澤牡丹盛開的綠色田野與馬爾代夫蔚藍海洋之間的對比,以及馬爾代夫與海洋的關系和中國文明與黃河的關系之間的相似性?!昂恿骱秃Q筮@兩個象征提醒我們,文化認同根植于自然環(huán)境,跨越國界,將我們彼此連接。”

當菏澤舉辦上述論壇之際,世界正關注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這種對比使我清晰看到,這里所倡導的平等包容文明對話模式,與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單邊主義、不民主的模式形成鮮明對比。

菏澤之行時間雖短,卻讓我?guī)е鴯湫抡J知返回北京:包容對話、互學互鑒、合作共贏才是歷史潮流,必將如黃河般奔涌。特朗普的單邊主義就像一場過境風暴,而文明長存。(編譯/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