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獲得“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中有一個歌手,是人民歌唱家郭頌的弟子,他就是叢飛。叢飛,原名張崇,1969年10月29日出生于遼寧省盤錦市大洼縣田莊臺鎮(zhèn);從沈陽音樂學院畢業(yè)后,到廣州闖蕩。

當時,有個女孩聽他唱《烏蘇里船歌》后被打動,資助他600元錢去參加歌手大賽;從此,叢飛憑著自己的才華,登上了舞臺、成為一名深受觀眾喜愛的知名歌手。

成名后,他先后資助貴州、湖南、四川等貧困山區(qū)的貧困兒童183名,無私捐助失學兒童和殘疾人超過150人,認養(yǎng)孤兒37人,捐助金額超過300萬元。可是,不為人知的是,在這些捐助的背后,叢飛自己一直在拼命工作,省吃儉用,直到身染重病、背上巨額債務。

2005年1月,叢飛患上了胃癌,連食物都難以下咽,仍堅持為東南亞海嘯災區(qū)的賑災義演。2005年4月,叢飛住進深圳市人民醫(yī)院治療。

新學期開始,沒了叢飛的音訊,許多接受資助的孩子和家長開始猜疑起來,紛紛打來電話:“難道你對以前資助孩子們完成學業(yè)的承諾后悔了嗎?難道你就忍心看著這些孩子因為沒錢而重新失學嗎?”

叢飛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叢飛
叢飛和孩子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叢飛和孩子們

叢飛在病榻上接到這樣的電話和來信,心急如焚,將自己用于治病的1.5萬元錢也捐了出去。

2006年2月以來,叢飛的病情惡化,癌細胞在腹腔內廣泛轉移,至3月中旬,已無法進食甚至無法喝水,只能靠輸液來維持生命。4月19日晚上,叢飛陷入深度昏迷;第二天,醫(yī)治無效去世,去世時捐獻了眼角膜。

可是,遺憾的是:據媒體報道,叢飛重病期間,那些接受過他捐助的人得知消息后,選擇了冷眼旁觀、沒人伸出援手。

媒體曝出了三個受助者的想法:

其中一個是受助者已經是大學老師。他在一次接受采訪時,不小心說出了自己曾經接受過叢飛的捐助??墒牵^后他就讓記者刪去自己的名字,說這樣會很沒面子。

還有一個打來電話問叢飛要錢的受助者說:你說好幫助孩子讀完大學呢,現在才上初中就不出錢了,你這不是坑人嗎?

還有一個受助者說:叢飛的幫助是自愿的,沒有人逼迫他,他也有他自己的目的。我太忙了,沒有空去看他。

這些人被媒體形容為“白眼狼”。但有一個受助者詳細說出了自己的苦衷:

  • “叢大哥不間斷地資助我,雖然每次的數額不多,但幾年下來,也近1萬元了。在叢大哥的資助下,我于2005年順利完成了學業(yè)。畢業(yè)后,我打算找到一份好工作后,好好報答叢大哥的恩情!
  • “在貴陽找工作無果后,2005年7月、來到上海。7月14日,我去網吧向用人單位傳送簡歷、瀏覽網站時,從一個新聞網站驚悉,我尊敬的叢飛大哥竟在兩個月前患了胃癌!
    “我嚇懵了,淚水不知不覺地淌了下來。我真想一下子飛到叢大哥身邊,去看他一眼。可是我一無所有,能幫助他什么呢?”

叢飛和妻子邢丹,及和前妻的女兒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叢飛和妻子邢丹,及和前妻的女兒

這個受助者說得很實在。我們不排除會有知恩不報的白眼狼,但是、我們也不能夠把那些曾經接受過叢飛幫助,但在叢飛需要幫助的時候沒有伸出援手的人,統(tǒng)統(tǒng)都稱為“白眼狼”。

那些叢飛幫助過的孩子都是出身寒門,寒門子弟即便完成了學業(yè)、走上了社會,短時間內、多數仍然還是生活維艱,難有能力向別人伸出援手。

有句老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套用這句話,如果救過自己的恩人急需要用錢時、自己不拿錢出來就算白羊狼,那些沒錢的窮學生就都成了“白眼狼”。

如去想:“好人叢飛“一定知道這個道理,一定會理解那些他曾經救助過,但在他需要幫助、卻無力回報他的那些窮人家的孩子。此去經年,愿叢飛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