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里,有一種人最為悲劇,他們就是年齡與男主角相仿,甚至還看起來一表人才的那一類青年才俊,作者往往會為了突出男主角而貶低他們。
比如最典型的莫過于《倚天屠龍記》中的宋青書,那小子原本是武當(dāng)?shù)谌鷤魅酥械馁?,若無意外,他日后都有可能繼任武當(dāng)掌門,可他卻一步錯步步錯,最終走上不歸路。
相對而言,《神雕俠侶》中的耶律齊是個例外,他也是青年才俊,甚至就連主角楊過都因為完顏萍與他眉來眼去而吃醋,可見他的人設(shè)有多出眾,可他卻沒有經(jīng)歷人設(shè)崩塌,最終甚至還娶了楊過心中的白月光郭芙。

但說來奇怪,金庸始終是沒交代耶律齊的結(jié)局,以至于有人認(rèn)定他后來是背叛了岳父郭靖一家,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其實結(jié)合書中的細(xì)節(jié),就能得出截然不同的結(jié)論。
一、正直的耶律齊
有人說金庸之所以對耶律齊的結(jié)局避而不談,就是因為這“屠龍少年”終成“惡龍”,也就是說他投靠了蒙古,對岳父一家行了背刺之舉。
至于依據(jù),就是說耶律齊的歷史原型,畢竟其父耶律楚材后來被洗刷了冤屈,耶律齊自然就沒理由繼續(xù)與蒙古為敵了。
可耶律齊是那種反復(fù)無常的小人嗎?
在筆者看來,他的處境更像是《隋唐演義》里的王伯當(dāng),認(rèn)定了主子,就不會更改。
他也確實是個一身英雄氣的青年才俊,郭靖夫婦沒挑錯他這個女婿,這一點(diǎn)從他在當(dāng)年那場襄陽大戰(zhàn)中的表現(xiàn)就能看出來。
當(dāng)時耶律齊完全可以作壁上觀,但他卻主動向岳父、岳母請纓出戰(zhàn),最終被困于敵陣之中,哪怕楊過要救他,他也無心逃命,只想與兄弟們一同戰(zhàn)死。

(郭芙、耶律齊劇照)
顯然,耶律齊是無比正直的,甚至你可以說他是有些莽撞的,這種不怕死的人,是絕不可能做出背叛自己家人之事的。
而這件事也為他日后被殺埋下了伏筆。
此時是有楊過力挫蒙古大軍,殺死蒙哥大汗,保住了他的性命,可后來楊過退隱,他若再身處險境之中,就沒人能救得了他了。
同時《倚天屠龍記》中有個細(xì)節(jié),峨眉派傳人在回憶郭靖一家的結(jié)局時,提到了郭靖夫婦、郭破虜以及他們的祖師郭襄,卻唯獨(dú)不提耶律齊與郭芙兩口子。
這說明什么?
說明在最后一次襄陽大戰(zhàn)爆發(fā)之前,耶律齊和郭芙可能就已經(jīng)死了。
那么在后神雕時代,蒙古尚未卷土重來之時,又有誰能殺了耶律齊這位丐幫幫主?
或許與一個悄然崛起的組織有關(guān),那組織也就是后來能力壓六派的明教。
二、悄然崛起的明教
對于明教這個組織,多數(shù)人可能存在誤解。
首先是他們的立場,其實你很難界定明教到底是邪派組織還是正派組織,他們的行事風(fēng)格更多的是受教主的影響,后來的他們在陽頂天和張無忌的帶領(lǐng)下,就成了抗元先鋒,算是正派,但在他們出現(xiàn)之前,明教卻一直都是邪派組織。
其次關(guān)于明教崛起的時間,多數(shù)人也存在誤解,他們不是在倚天時代才突然出現(xiàn)的,張三豐就說過,明教自唐朝開始就已經(jīng)在武林中作亂了。

(郭芙劇照)
《射雕英雄傳》中,周伯通向郭靖提起《九陰真經(jīng)》的來歷時,也提到了“黃裳征明教”的往事。
所以明教若是在后神雕時代崛起,也不足為奇,而他們要崛起,就必然要干一件大事,此時去挑釁有著“天下第一幫”的丐幫,就是他們走向崛起的第一步。
于是在《神雕俠侶》結(jié)束后的某一年,明教教主派人暗中盯上了耶律齊和郭芙。
那耶律齊有一身神功,自然是難以對付,可他妻子郭芙卻是個草包,終有一日,明教的法王使者們聯(lián)手將郭芙擄走,獻(xiàn)給了他們的教主。
而耶律齊聽聞此事之后自然是怒不可遏,于是明教與丐幫的一場大戰(zhàn)就此展開。
三、連載版中的一場大戰(zhàn)
憑什么說明教與丐幫有過一場大戰(zhàn)?
全是憑空猜測嗎?
當(dāng)然不是。
在連載版《倚天屠龍記》中,金庸還真就提到了一段明教與丐幫的往事。
那是波斯三使到靈蛇島捉拿紫衫龍王時,他們與謝遜就有這么一番對話。

(明教劇照)
說是:“只聽得謝遜說道:‘中土明教雖然出自波斯,但千余年來獨(dú)立成派,自來不受波斯總教管束。三位遠(yuǎn)道前來中土,謝遜至感歡忭,跪接云云,卻是從何說起?!?strong>那虬髯的流云使伸手入懷,取出兩塊二尺來長,非金非玉的牌來,相互一擊,錚的一聲響,正是無忌第一次所聽到的那古怪聲音。這時相距既近,更是震得人不能自恃。好在那流云使一擊之下,便不再擊,說道:‘這是中土明教的圣火令,前任姓石的教主不肖,失落于丐幫之手,今由我等取回。自來見圣火令如見教主,謝遜還不聽令?’”
此時書中并未解釋丐幫的人為何要搶明教的圣火令,這是毫無道理的,他們要那玩意有什么意義?
但對于明教而言,圣火令卻是意義重大,那便只有一種解釋,丐幫與明教有仇。
什么仇?自然就是耶律齊幫主被那明教教主奪走妻子的仇。
于是雙方一場血戰(zhàn)過后,明教元?dú)獯髠?,而耶律齊也被明教群魔圍攻至重傷,最終不治身亡。

(波斯三使劇照)
只是郭靖夫婦為了鎮(zhèn)守襄陽,也無力為女兒、女婿報仇,所以金庸只能將這段插曲略過。
但你若讀過連載版《倚天屠龍記》,就不難根據(jù)書中的蛛絲馬跡推測出這段劇情。
這也是金庸小說厲害的地方,哪怕是極小的一個細(xì)節(jié),也可以讓讀者腦補(bǔ)一段有趣的故事,這樣的小說,讀者又怎能不愛呢?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