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詹店鎮(zhèn)溜村,一項創(chuàng)新的人大代表工作機制——“東生夜談”,正悄然改變著當地干群關系,成為連接民心、解決民困的橋梁。這一機制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利用村民閑暇時間,開展“夜談”活動,傾聽民聲,共商發(fā)展,將代表履職的觸角延伸至每一個需要的角落,確保為民服務“不打烊”。

4月15日晚,夜幕降臨,詹店鎮(zhèn)溜村人大代表聯系點燈火通明、熱鬧非凡,武陟縣人大代表、溜村黨支部書記賈東生與村兩委干部、村民們圍坐在一起,進行每月一次的“東生夜談”。大家暢所欲言,拉家常、說問題,共同為村里發(fā)展出謀劃策。
村民們提出的每一個建議,無論是關于硬化背街小巷、打井修路,還是鋪設污水管網、建設高標準農田,都被賈東生一一記錄在心,并承諾將積極協(xié)調相關部門予以解決。
賈東生,多年來,他扎根基層,始終牢記人大代表使命和職責,堅守初心,積極履行人大代表職責,立足本職崗位,廣泛傾聽群眾意見,做好群眾的代言人,想方設法幫助村民解決實際問題,全身心投入到鄉(xiāng)村發(fā)展的各項事業(yè)中,以實績實效來回報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2024年,為了保障農業(yè)灌溉,賈東生打算為村里機井較少的農田,新打機井48眼,由于部分村民不愿被機井和施工場地影響農作物種植,不允許在自家農田打井。針對該情況,賈東生不斷完善該村民主協(xié)商機制,成立由村兩委干部、相關村民代表參與的民主協(xié)商小組,大家共同商議辦法,決定打井位置,合力彌補機井所在地塊村民莊稼損失,對機井后期的使用維護等問題討論出具體解決方案,并推選出辦事公平、愿為群眾負責的人擔任井長,由其全權負責。通過共商共議,打井工作深得群眾滿意。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為了充分發(fā)揮人大代表在基層高效能治理中的獨特作用和優(yōu)勢,不斷豐富和拓展人大代表聯系群眾的渠道,賈東生創(chuàng)新開展“人大代表聯系點+東生夜談”工作模式,走出了一條與人民群眾近距離、常態(tài)化聯系的好路子。
“遠親不如近鄰,房檐連著情義。咱們今天把心里話都攤開說,沒有解不開的疙瘩?!?025年初春的夜晚,在溜村人大代表聯系點,賈東生正主持著一場特殊的“鄰里夜話”。這場持續(xù)三個多小時的調解,最終讓橫亙在村民趙同心建房糾紛中的“冰山”悄然消融。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春節(jié)前,在外創(chuàng)業(yè)多年的村民趙同心打算翻建老宅,這個曾為村里捐資捐物的“熱心腸”,卻因宅基地翻新問題與鄰居產生糾紛。盡管多次溝通解釋,雙方始終各執(zhí)己見,工程被迫擱置。

“老趙的電話打到我這,聽得出來是真著急了?!辟Z東生接到求助后,連夜召集村兩委干部研判情況。調解過程中,賈東生既當“翻譯官”又做“解鈴人”。他請來鎮(zhèn)自然資源所的工作人員給當事人講政策、講法律,同時,邀請鄉(xiāng)賢用“老理兒”疏通“新結”,經多方努力,這起糾紛圓滿解決。
賈東生認為,通過“東生夜談”這種“零距離”非正式化的聊天方式,老百姓能感受到平等和參與感,大家不再拘束,能把心里想的都說出來,更直接地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意見。這有助于提高村民的參與度和滿意度,也有助于村民關心的問題能及時解決。
截至目前,該村已累計開展“東生夜談”38次,收集各類意見建議和民生訴求65件。目前已有61件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贏得了群眾的廣泛贊譽。
“東生夜談”不僅是一項工作機制的創(chuàng)新,更是人大代表密切聯系群眾、踐行初心使命的生動實踐。它讓代表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群眾的所思所盼,也讓群眾感受到了來自政府的關懷與溫暖。在詹店鎮(zhèn)溜村,“東生夜談”正成為推動鄉(xiāng)村振興、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力量。(孟憲超通訊員 成睿)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