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通房丫李氏,站著侍奉丈夫與正妻長達(dá)33年。這日,她正在盛飯。誰知,管家突然沖進(jìn)來高喊了一句,她手一歪,啪地一聲碗摔落地面碎了一地。正妻剛打算開口斥責(zé),丈夫卻開懷大笑:“坐下,一同用膳!”
“給李氏搬來一張椅子,以后就坐下用膳吧。”
就這么語氣平常的一句話,李氏熬了三十多年才聽到,李氏忙叩謝丈夫和夫人,按下眼角流出的淚水,規(guī)規(guī)矩矩的坐下了。
李氏的丈夫是晚清的大官,官位高,家里的規(guī)矩也嚴(yán),李氏本來是別人家的小丫鬟,因為干活麻利被要到譚家做下人。
封建時代窮苦人家身不由己,貧苦的女子就更加命如草芥,像李氏這樣被當(dāng)作貨物,送來送去的情況很常見。
既來之則安之,李氏也沒有其他的辦法,好歹她身體健康,相貌姣好,沒有叫主人家嫌棄,還能自食其力養(yǎng)活自己。
李氏在譚家老夫人身邊伺候,因為老實本分,不多嘴多舌,因此被提拔到近身伺候。
譚鐘麟某一日跟母親請安時,突然見母親身邊站著一位恬靜美麗的女子,登時被迷住了心神,竟向母親討要。
老夫人覺得李氏為人本分,不會妨礙正妻的地位,又能照顧兒子起居,當(dāng)下就大方地把李氏送了過去,當(dāng)譚鐘麟的通房丫頭。
李氏愿不愿意沒人過問,反正大家都覺得,能得到兩廣總督譚鐘麟的青睞,就是做個通房也算是人上人了。
李氏天真純樸,見到威風(fēng)的譚鐘麟也曾抱有過幻想,覺得譚鐘麟也許對自己真情實意。
可是看到自己和譚鐘麟妻子之間的待遇差別之后,李氏認(rèn)清了現(xiàn)實,譚鐘麟對自己的情意,不過是一些小恩小惠,正妻得到的尊重和禮遇,才是體面的感情。
李氏認(rèn)識到自己的身份,通房丫頭不過是工作不同丫鬟,她更加盡心盡力的照顧譚鐘麟起居,絲毫不敢招惹正妻和其他妾室。
譚鐘麟對這樣溫柔解意的李氏很滿意,經(jīng)常會寵幸李氏,李氏不久后就有孕了,生下了一個兒子。
李氏母憑子貴,從通房丫頭再度升級,成為了譚鐘麟的妾室,總算是在譚家有了半個身份。
從小就開始做丫鬟的李氏,見多了高門大戶中的薄情寡義,雖然譚鐘麟不是那等浪蕩子,可是她也不敢肖想依靠譚鐘麟,把孩子養(yǎng)育成才才是自己的保障。
李氏依舊謹(jǐn)小慎微,把心思都放在教養(yǎng)孩子上,督促自己的兒子用心讀書,李氏的兒子譚延闿很是聰明,小小年紀(jì)就在課業(yè)上頗有才名。
對于娘親的處境,譚延闿看得一清二楚,他廢寢忘食的學(xué)習(xí),只盼將來能出人頭地,讓娘親能享受尊容。
譚延闿第一次參加童生考試,就中了秀才,在譚家上下為譚延闿慶祝時,李氏卻只能站在一旁服侍。
譚延闿有心為母親爭辯,李氏卻趕忙攔住,告誡他戒驕戒躁,如今才是秀才,以后要仰仗父親譚鐘麟的地方還有很多,千萬不要驕傲自滿。
自此之后,譚延闿更加拼命讀書,想著自己日后做官,一定要給母親請封誥命。
后來譚延闿參加科舉,在殿試上大出風(fēng)頭,要不是因為剛好跟譚嗣同同姓同鄉(xiāng),那年的狀元非他莫屬,不過盡管如此,譚延闿還是高中,譚家歡欣鼓舞。
當(dāng)考中的消息傳到譚家的時候,李氏恰好在伺候譚鐘麟和夫人用飯,李氏聽到好消息,一時激動摔了碗。
兒子光耀門楣的好消息在前,譚鐘麟沒有在意李氏打碎碗這種小事,高興地叫人來給李氏看座。
李氏在譚家被呼來喝去33年,終于因為兒子出息而有了座位,其中的心酸苦楚,也只有李氏一人能體會。
這頓飯李氏吃的五味雜陳,她勤勤懇懇多年,終于能夠苦盡甘來了嗎?可是封建禮法卻遠(yuǎn)比人的想象更為苛刻。
盡管后來譚延闿也做了大官,甚至還成為了皇帝的老師,可是人們對譚延闿尊重,對李氏也只比以前好了一點。
李氏后來去世的時候,譚家以李氏出身低微的理由,不肯讓她從正門出去下葬。
譚延闿怒不可遏,當(dāng)下躺在李氏的棺槨之上,大喊“譚延闿已死,出殯”,這才讓母親光明正大的安葬。李氏有子如此,相比在地下也會十分欣慰。收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