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俄羅斯專家在庫頁島發(fā)現(xiàn)了一塊石碑。但石碑上竟刻著中國字,于是便邀請中國專家來一同研究,誰知,中國專家看到上面的字后,都默不作聲,因為石碑上刻著一段難堪的往事。
相信大家如今再提起清政府簽訂的那些不平等條約都會痛心疾首,不少史料上關于我國國土的記載,都能證明曾經(jīng)我們幅員遼闊,但是如今,我們卻丟失了很多土地......
庫頁島就是其中一個,這個地方可是一塊“風水寶地”呀,別說現(xiàn)在我們再看眼饞,就是“高傲”的晚清,政府也是緊抓不放,以此為傲。
可惜,在那個槍桿子硬的年代,饒是說一不二的慈禧,也不得不在列強面前彎腰。
早在漢朝的時候,我國史料就有這里的相關記載,但是當時,這個地方上的原住民明顯生活水平包括發(fā)育水平都不高。
與我國慢慢有了接觸之后,這個地方也得到了較快發(fā)展,唐朝的時候,我國已經(jīng)開始享受來自庫頁島貢品了。

明朝設指揮司,清朝接管這塊“業(yè)務”,那個時候,世界也開始慢慢產(chǎn)生聯(lián)系,很多外部勢力也盯上了這塊地方,因為這塊地肥沃,狹長,資源豐富,除此之外,周圍的漁業(yè)也相當發(fā)達。
肥肉誰都想要,沙俄的擴張勢力也虎視眈眈,中間經(jīng)歷過許多波折,這塊地最終還是被他們占領。
而就在上世紀末,俄羅斯騰出手來這片土地科考,其中最重大的研究,無疑是那塊石碑。
“這上面的刻字應該是漢字無疑,但是,我們要怎么破解呢?”
按理說,他們的科考工作沒有必要拉著我國的專家來聯(lián)合研究,但奈何漢字體系實在是太博大精深了,他們借助科技也沒有能破解,所以,便拿著圖像向我國求助。
專家們自然知道我國與庫頁島的淵源,得到這個消息都是十分激動,以為是有什么重大的文物線索。

于是,我國組建了一支隊伍,去到當?shù)剡M行考察,雙方一碰頭,很快便一同來到了那塊大石碑前面。
誰都沒想到,專家興致勃勃的到了地方,看到石碑的那一刻傻眼了。
先不說上面的字寫的是什么,就說石碑下面的提字中的“乾隆”二字,就十分扎眼。
上面的刻字并不高深,只是一副對聯(lián),打頭的專家下意識念了出來:“七旬天子古六帝,五代曾孫余一人”。
念出來之后,在場中國專家都面露尷尬之色,不為別的,大家瞬間都想起來了那段痛定思痛的往事。
其實這幅略顯“中二”的對聯(lián),是乾隆提筆,時間撥回到兩百多年前。
那個時候,乾隆勵精圖治,不僅在政治上頗有建樹,身體也出奇的好,都說帝王不長命,可他卻在精神矍鑠之時,迎來了自己的古稀之年。
回望歷朝歷代,沒有幾個帝王能走到這個階段的,更何況,他的曾孫都有了孩子,細數(shù)古代帝王,五世同堂這樣的“榮耀”只他一人。

這副對聯(lián)就是直白的將這些表達了出來,據(jù)說,像這樣的石碑一共有四塊,分別放在四個方向的邊疆,當時的他,對自己的政績也十分滿意,對聯(lián)中無不透露著他的喜悅和自信。
這塊石碑,本來是證明這片土地屬于中國的鐵證,但是,如今卻實實在在成為了被掩埋的“歷史”。
專家們自覺尷尬,那段往事屈辱,大家都不想跟俄方專家深入探討這件事,于是,便在簡單交涉,解釋東西含義和來源之后回國了。
打得了天下卻受不住疆土,相信很多人都不甘心,但是,我們永遠要記住一點的是,實力才是硬道理,一寸山河一寸血,如今,我們能守住這么多疆土都是用先輩的血肉換來的。
信息來源:俄羅斯在庫頁島發(fā)現(xiàn)漢字石碑,我國專家趕到,石碑內容讓雙方啞口無言鳳凰網(wǎng)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