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預告片 山西博物院 提供(00:29)
在博物館里讀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山西博物院將亮出“家底”,從館藏的12萬余冊圖書中,遴選50余部、近500冊院藏古籍善本進行展出。
“晉國垂棘——中華古籍里的山西先賢”展覽動態(tài)海報
4月18日,“晉國垂棘——中華古籍里的山西先賢”展覽將在山西博物院青銅分館二層臨展廳開展。展覽絕大多數(shù)古籍為首次亮相,也是山西博物院首次舉辦古籍專題的原創(chuàng)展覽。觀眾可以從浩瀚的典籍中,遇到那些家喻戶曉的山西籍名人,讀到那些早已烙印在腦海中的名篇佳句,更能體會那些睿智的思想與卓識在古籍上奔涌所帶來的震撼。
展品涵蓋了中國古代現(xiàn)存最早的詞義解釋專著《爾雅》、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第一部斷代典制體史籍《唐會要》、第一部長篇歷史演義章回小說《三國演義》等重要典籍,充分展現(xiàn)山西文化在中國文學發(fā)展史上的關鍵地位。
“晉國垂棘”展出的50余部古籍中,其中善本占比達五分之一,極具學術價值。傅增湘題跋的明影抄宋紹興淮南路轉運司刻本《史記集解》已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史記一百三十卷 (南朝宋)裴骃集解 明影抄宋紹興淮南路轉運司刻本
裴骃,一說字龍駒,山西聞喜人。與父親裴松之、孫子裴子野,并稱“史學三裴”。著有《史記集解》,成為現(xiàn)存最早的《史記》注本。

爾雅三卷 (晉)郭璞注 明刻本
郭璞(276-324),字景純,山西聞喜人。郭璞曾注釋《周易》《山海經》《穆天子傳》《方言》和《楚辭》等古籍,尤以奇門方術名重兩晉。其存世《游仙詩》十四首極具文學史價值,堪稱中國游仙詩體之宗源。
展覽分為“晉風淳遠”“盛世繁星”“千年流韻”“山右新風”四個單元,希望觀眾在欣賞古籍版式之美的同時,探索古籍中蘊含的思想精髓,感受山西文化的深厚底蘊。

《荀子·勸學篇》(戰(zhàn)國)荀子
通過展覽閱讀古籍,是觀眾與歷史的對話——第一單元“晉風淳遠”,可以從《荀子·勸學篇》中重溫“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第二單元“盛世繁星”,與王勃《滕王閣序》相遇,定能脫口而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爾雅三卷 (晉)郭璞注 明刻本

《資治通鑒》(宋)司馬光
第三單元“千年流韻”,依托《三國演義》羅貫中絕妙的文筆,關云長單刀赴會的場景仿若就在眼前;在第四單元“山右新風”里,觀眾能看到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先驅之一,山西人徐繼畬撰寫的《瀛環(huán)志略》,書中“地球”二字以及世界地圖,讓觀眾親眼看到古籍中的“世界”,定會怦然心動。

瀛環(huán)志略十卷 (清)徐繼畬撰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刻本
徐繼畬(1795-1873),字健男,號牧田、松龕。山西五臺(今忻州)人。他突破華夷觀念,編著《瀛環(huán)志略》一書,是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先驅之一,被譽為“東方的伽利略”。

溫飛卿詩集九卷 (唐)溫庭筠撰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秀野草堂刻本
溫庭筠(812-866),本名岐,字飛卿。山西太原人。溫詩多是五七言律絕,律詩尤多。但在文學史上,溫庭筠的詞更突出,地位更重。

中州集十卷首一卷樂府一卷 (金)元好問輯 明末毛氏汲古閣刻本
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山西太原秀容(今忻州)人。他擅作詩、文、詞、曲,著有《元遺山先生全集》,詞集《遺山樂府》。輯有《中州集》,保存了大量金代文學作品。

傅征君霜紅龕詩鈔不分卷 (清)傅山撰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劉贄刻本
傅山(1607-1684),字青竹,改字青主。山西陽曲(今太原)人。他“博極群書、時稱學海”,對儒學佛學、經史子集、文學詩詞、書法繪畫、金石考據(jù)、醫(yī)學醫(yī)術無所不通。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傳世之作,在當時有“醫(yī)圣”之名。
為了這場與古籍的浪漫邂逅,文保工作者不僅使用了很多科技手段,還花費了不少“小心思”,幫助觀眾更直觀地感受古籍的魅力。
探訪山西博物院古籍庫 山西博物院 提供(03:18)
古籍善本作為紙質文物,相較于青銅器、陶瓷等材質更加脆弱。為了古籍的“健康”,此次布展工作精細而嚴格。由于古籍對溫濕度極為敏感,展柜特別設定為恒溫恒濕,并且與外部環(huán)境隔絕以防止霉菌、蟲害對古籍的侵蝕。同時,為避免長期直射光加速紙張老化,展廳采用低照度冷光源。
此外,策展團隊對展陳材料的安全性也進行了嚴格把關,所有與古籍接觸的材質都經過嚴格篩選,確保不會釋放有害物質,以防止對古籍造成二次損害。從出庫、運輸、布展,到展出、閉展、入庫,每一步都有嚴格的操作流程。
在工作人員千挑萬選、百般呵護下,古籍達到了最佳出展狀態(tài)。除此之外,策展團隊也要讓觀眾有好的觀展體驗。展廳將設置古籍知識科普區(qū),介紹古籍的內容結構和版式信息、山西古代響當當?shù)臍v史人物、膾炙人口的經典篇章等內容,讓觀眾不僅能看懂還能有共鳴。
【展覽信息】
晉國垂棘——中華古籍里的山西先賢
時間:2025.4.18-2025.5.19
地點:山西博物院青銅分館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