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
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人名地名皆是虛構,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聯(lián)網,部分圖片非真實圖像,僅用于敘事呈現(xiàn),請知悉
01

01

周日早晨,陽光透過窗簾的縫隙灑進房間,我正在清理書房的舊物。這個習慣是從退休后開始的,每個月清理一次,把不需要的東西扔掉,給生活騰出更多空間。

當我整理到兒子小林的舊書柜時,一個塵封的相冊從書堆中滑落。我拾起來,隨手翻開,一張婚禮照片映入眼簾——兒子小林和兒媳妮妮站在紅毯上,笑容燦爛。

照片角落里,我和老伴站在一旁,而另一邊是兒媳的父母,面帶微笑卻有些拘謹。

"已經五年了啊..."我喃喃自語。

五年前那個倉促的婚禮,因為我剛升任公司副總,工作忙得不可開交,婚禮事宜都是老伴張羅。記得婚宴上,我和親家王明山夫婦只是寒暄了幾句,甚至連他們的聯(lián)系方式都是婚后才從小林那里要來的。

這五年來,除了偶爾在電話里互相問候,我竟然從未登門拜訪過他們。

我拿起手機,翻出小林和妮妮的照片。他們去年搬到了城南的新小區(qū),事業(yè)有聲有色。小林在外企做高管,妮妮在廣告公司擔任創(chuàng)意總監(jiān)。每次家庭聚會,他們都會帶來貴重的禮物,談笑風生地講述工作中的趣事,但提起妮妮的父母,總是輕描淡寫地說"他們挺好的"。

"我這個當公公的,太不像話了..."一陣愧疚感涌上心頭。老伴去年因病離世,現(xiàn)在的我有大把的時間,卻從未想過去看望親家。

就在這一刻,我下定了決心:不如給親家一個驚喜,獨自前往拜訪他們。

"老林,你要去哪兒???"隔壁的老趙看見我拎著行李出門,好奇地問道。

"去趟青山市,看望親家。"我笑著回答。

"這么突然?要不要我送你去車站?"

"不用了,我自己打車去,謝謝你,老趙。"

回到家,我打開電腦,查詢了到青山市的高鐵票,訂了下午兩點的一趟。然后翻出地址本,確認了親家的住址:青山市河畔花園3棟502室。

接著,我又去附近的商場,挑選了一套上好的茶葉,一瓶老酒,還有當?shù)赜忻狞c心。一想到即將與親家相見,內心既期待又忐忑。畢竟五年來,從未謀面,不知他們會作何感想。

打包好禮物,拎著簡單的行李,我出發(fā)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高鐵緩緩駛出站臺,窗外的景色飛速后退。我望著窗外,思緒飄回到五年前,小林第一次帶妮妮回家的那個晚上。

那時小林剛從國外留學回來不久,在一家外企找到了工作。他電話里興奮地說:"爸,我談了個女朋友,今晚帶回來給你們看看!"

妮妮是個漂亮的姑娘,大眼睛,小巧的鼻子,說起話來溫溫柔柔的。第一次見面,她帶了自己親手做的糕點,老伴很是喜歡她。

"阿姨,這是我們青山的特色點心,叫'桂花糕',希望您喜歡。"妮妮笑著說。

當晚飯后,小林迫不及待地宣布:"爸媽,我們打算結婚了!"

我和老伴都愣住了,才認識多久就要結婚?但看著兒子堅定的眼神,我們沒有多說什么。

三個月后,婚禮就匆匆舉行了。由于工作繁忙,婚前我只見過親家王明山一面,還是在訂婚宴上。他是個老實巴交的中學教師,妻子陳麗在一家工廠做會計。兩人言談舉止很是客氣,給我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婚禮當天,因為我臨時被叫去處理公司危機,直到儀式開始前一小時才趕到。和親家的交流,僅限于寒暄和敬酒。酒過三巡,只記得王明山紅著臉說:"林總,今后還請多多關照小兩口!"

婚后,小林和妮妮租房住在市中心,每周日會回來吃頓家常飯。妮妮總是帶些青山特產,說是父母寄來的。老伴常感嘆:"親家太客氣了,下次你們回青山,一定要帶上我們一起去拜訪。"

然而這個"下次",一拖就是五年。

中間發(fā)生了太多事。我的工作越來越忙,小林和妮妮也搬了三次家,最后在城南買了房定居下來。老伴去年因病去世,讓全家都陷入了悲痛。而妮妮的父母,始終只是電話里問候的聲音。

五年里,我對親家的了解,只停留在妮妮偶爾的描述中:"我爸最近身體不太好""我媽想去新加坡旅游"。每次春節(jié),妮妮都會說要回青山看父母,但最后總因為各種原因取消。

"怎么不帶你爸媽來北城過年?"我曾這樣問過。

"他們習慣了老家的生活,不愿意出遠門。"妮妮笑著回答,小林在一旁點頭附和。

想到這里,列車廣播響起:"尊敬的旅客,我們即將到達青山站,請..."

我收拾好行李,心里不由自主地緊張起來。五年不見,該如何面對親家?會不會顯得太突兀?禮物是否合適?他們現(xiàn)在過得怎么樣?

"算了,到了再說吧。"我深吸一口氣,看著窗外逐漸清晰的青山市輪廓,準備下車。

02

02

青山站比我想象的要現(xiàn)代化許多。寬敞明亮的候車大廳,干凈整潔的站臺,完全不是妮妮口中"小城市"的模樣。

"先生,您要去哪里?"一個戴著小白帽的出租車司機熱情地問道。

"河畔花園小區(qū),謝謝。"我拎著行李上了車。

"您是來青山旅游的嗎?"司機師傅笑呵呵地問。

"不是,來看親戚。"

"哦,河畔花園啊,那可是我們青山十年前的高檔小區(qū),現(xiàn)在嘛,算是老小區(qū)了。這幾年城西發(fā)展得快,新建了不少高檔社區(qū),房價都翻了好幾倍呢!"

"是嗎?看來青山發(fā)展得不錯。"我隨口應和。

"可不是嘛!您看前面那條大橋,三年前才建好的,把南北兩岸連起來了。對了,河畔花園的親戚住那兒多久了?"

"應該有十多年了吧,具體不太清楚。"

"那挺早的,那會兒河畔花園剛建好,環(huán)境是一流的。"司機轉動方向盤,拐上一條寬闊的馬路,"不過現(xiàn)在老了點,物業(yè)也不如從前了。"

車窗外,青山市的景色飛速掠過。高樓大廈鱗次櫛比,街道整潔有序,與妮妮描述的"家鄉(xiāng)變化不大"截然不同。我想起她曾說過父母住的地方"很普通",看來青山的發(fā)展確實超出了我的預期。

四十分鐘后,出租車停在了一個略顯陳舊的小區(qū)門口。"先生,到了,河畔花園。"

我付了車費,站在小區(qū)門口打量四周。小區(qū)圍墻的漆已經剝落,門衛(wèi)室的玻璃有些發(fā)黃,但整體環(huán)境還算整潔。

"您找誰???"一個年過六旬的保安走過來問道。

"3棟502,王明山家。"

保安皺了皺眉:"王明山?沒聽說過啊,我在這兒干了八年了,沒這個住戶。您確定是這個地址嗎?"

我拿出手機,確認了一下地址:"就是河畔花園3棟502室,王明山。"

"3棟502啊,那住的是李家,已經住了十幾年了。您要不再確認一下?"

我有些困惑,難道是地址記錯了?但這明明是小林結婚時登記的地址啊。

"那麻煩您了,我去3棟看看。"

穿過小區(qū)中央的花園,我來到了3棟樓下。電梯老舊,按了幾次才緩緩下來。到了5樓,我站在502門前,深吸一口氣,按響了門鈴。

門開了,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太太疑惑地看著我:"您找誰?"

"請問,這里是王明山家嗎?"

"不是啊,我姓李,我們家住這兒快二十年了。"老太太上下打量著我,"您是不是找錯地方了?"

"可能是吧,不好意思打擾了。"我有些尷尬地道歉。

走出小區(qū),我坐在門口的長椅上,撥通了妮妮的電話。

"喂,爸?"妮妮的聲音從那頭傳來。

"妮妮,我想問一下,你父母現(xiàn)在的具體地址是什么?"

"?。磕鷨栠@個干什么?"妮妮的語氣有些驚訝。

"我想給他們寄點東西,上次你媽給我寄來的茶葉很不錯,我想回禮。"我隨口編了個理由。

"哦...這樣啊..."妮妮明顯遲疑了,"他們最近...最近搬家了,去了鄉(xiāng)下老家養(yǎng)老,那邊條件比較簡陋,不太方便收快遞。"

"是嗎?什么時候的事?具體地址告訴我吧,我想給老同學寄特產,順便也給你父母捎點。"

"這個...爸,他們那邊真的很不方便,連個像樣的超市都沒有。要不您把東西給我吧,等我們下個月回去看他們的時候帶過去?"妮妮的聲音明顯有些慌亂。

"行吧,那你們什么時候回去?我這兩天出差順路,想見見他們。"我試探著問。

"啊?您要去青山?"妮妮的聲音突然提高了八度,"不用了吧爸,他們住的地方真的很偏僻,您去了會不習慣的。再說他們這會兒出門了,去...去親戚家了,可能要一個月才回來。"

掛了電話,我越發(fā)感到蹊蹺。妮妮明顯在隱瞞什么,而且慌張得連謊話都圓不上。

我決定去社區(qū)居委會碰碰運氣。河畔花園社區(qū)服務中心就在小區(qū)對面,一棟兩層的小樓,看起來很新。

"您好,請問有什么能幫到您的?"前臺的年輕女孩熱情地問道。

"我想查一下王明山的住址,他原來住在河畔花園3棟502,但好像搬走了。"

"這個...我們一般不對外提供居民信息的,您是?"

"我是他親家,從北城來看他們,但聯(lián)系不上。"我拿出自己的身份證和小林的結婚證給她看。

女孩遲疑了一下,轉身去和后面的一位中年女性商量。那位女性走了過來:"您好,我是社區(qū)主任張麗,您說您是王先生的親家?"

"是的,我兒子和他女兒結婚五年了,我特地從北城來看望他們。"

張主任打量了我一會兒,似乎在判斷我的真實性:"王老師確實搬走了,大概三年前吧。您真的不知道他們搬去哪了?"

"不知道,孩子們可能怕我擔心,沒告訴我實情。"

張主任嘆了口氣:"王老師是我們社區(qū)的老居民了,為人很好,就是...。"她停頓了一下,"我給您寫個地址吧,但您去了可能會...唉,自己去看吧。"

她在便簽上寫下一個地址:青山市郊青松小區(qū)12棟301室。

"謝謝您,張主任。"我收下便簽,心里卻越發(fā)不安。

"林先生,"張主任欲言又止,"王老師他...算了,您去了就知道了。路遠,小心點。"

攔了輛出租車,我報出新地址。司機愣了一下:"青松小區(qū)?您確定要去那里?"

"怎么了?"

"沒什么,就是那邊比較偏。"司機發(fā)動車子,"您在那邊有親戚?"

"嗯,去看朋友。"

車子駛出市區(qū),沿著一條不太平整的公路向郊外駛去。窗外的高樓逐漸稀疏,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灰白色的老舊樓房。

出租車在一片灰色的建筑群前停下。青松小區(qū),一個典型的政府安置房小區(qū),樓與樓之間的距離很近,外墻斑駁,小區(qū)內幾乎沒有什么綠化。

"師傅,確定是這里嗎?"我不太相信地問道。

"對,青松小區(qū),一共就這么幾棟樓,12棟在最里面。"司機指了指前方。

下了車,我沿著坑洼不平的小路走向12棟。樓道里沒有電梯,我爬樓梯到了3樓,找到了301室。

房門很舊,漆已經脫落了大半。我深吸一口氣,按響了門鈴。

等了大約半分鐘,門緩緩打開,一個瘦削的老人出現(xiàn)在門口。雖然五年不見,但我還是一眼認出了王明山。只是,眼前的他與記憶中精神矍鑠的中學教師判若兩人。

他明顯消瘦了許多,頭發(fā)全白了,臉上的皺紋也深了,眼神中透著疲憊。見到我時,他先是一愣,隨即露出驚訝的表情:"林...林總?"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王老師,好久不見。"我遞上帶來的禮物,"冒昧來訪,沒提前打招呼。"

王明山似乎有些慌亂,但還是側身讓開了路:"快請進,快請進,家里有點亂,別見怪。"

踏入玄關,一股藥味撲面而來。屋內陳設十分簡單,一張舊沙發(fā),一臺老式電視機,墻上的壁紙已經泛黃??蛷d角落堆著幾個紙箱,看起來像是剛搬家的樣子,但房子明顯已經住了一段時間。

"坐,坐。"王明山忙不迭地收拾茶幾上的藥盒和報紙,"不好意思,沒想到會有客人來。"

"王老師,不用客氣。"我環(huán)顧四周,"嫂子呢?"

王明山的手頓了一下,眼神閃爍:"她...出去買菜了,一會兒就回來。林總,喝茶嗎?"

"好啊,隨便泡點什么就行。"

王明山進了廚房,我聽見水壺燒水的聲音。趁這個機會,我仔細打量這個家。墻上掛著幾張照片,有王明山夫婦年輕時的合影,有妮妮大學畢業(yè)的照片,還有小林和妮妮的婚紗照??蛷d一角擺著一張小桌子,上面放著一盞臺燈和幾本書,看起來是王明山平時看書的地方。

"來,嘗嘗我們這兒的茶,不怎么樣。"王明山端著兩杯茶回來了,"林總,你怎么想起來青山了?小林和妮妮知道嗎?"

"叫我老林就行,咱們是親家。"我接過茶杯,"我退休了,想著五年沒見面,該來拜訪一下。孩子們不知道,我想給他們個驚喜。"

"哎呀,您太客氣了。"王明山顯得有些局促,"我們這條件不好,招待不周啊。"

"王老師,實不相瞞,我原本去了河畔花園,但他們說你們已經搬走了。"我直接切入正題,"孩子們也沒告訴我你們搬家的事。"

王明山的表情微微一僵,隨即笑了笑:"哦,是啊,我們...我們覺得那邊太吵,就搬到這兒來養(yǎng)老了。這里更安靜。"

"是嗎?"我不動聲色地問,"嫂子身體還好吧?"

王明山喝了口茶:"挺好的,挺好的。"

談話間,我注意到茶幾下方露出張紙。王明山見我注意到了,連忙用報紙蓋住。

"老林啊,你們北城生活好吧?妮妮還適應嗎?"他轉移了話題。

"都挺好的。小林現(xiàn)在是部門主管,妮妮在廣告公司做創(chuàng)意總監(jiān),去年買了新房,生活挺不錯。"

提到女兒,王明山的眼睛亮了一下,但隨即又黯淡下來:"那就好,那就好。"

03

03

我們聊了近一個小時,話題始終圍繞著天氣、生活小事和孩子們的工作。王明山小心翼翼地避開了自己的情況,而我也沒有強行追問。但越聊,我越確定這個家庭發(fā)生了什么不尋常的事情。

"老林,你在青山住哪兒?。?王明山問道。

"我剛到,還沒訂酒店。"

"那...那你住這兒吧,我們有空房間。"他猶豫了一下,又補充道:"雖然條件差點,但總比酒店方便。"

"不了,我已經在火車站附近訂好了酒店。"我婉拒了。

離開時,我假裝不經意地問:"王老師,能給我嫂子的電話嗎?改天我想請她吃飯。"

王明山愣了一下,低聲說:"她...她手機最近壞了,等修好了我告訴你。"

走出小區(qū),我的心情無比沉重。妮妮明顯在撒謊,而王明山也在隱瞞什么。他的妻子去哪了?

帶著滿腹疑問,我回到了預訂的酒店。放下行李,我給小林打了個電話。

"爸,怎么了?"小林的聲音聽起來很疲憊。

"沒什么,就是問問你最近忙不忙。對了,你岳父身體怎么樣?"

"挺好的啊,他們在鄉(xiāng)下養(yǎng)老,環(huán)境特別好。"小林的回答幾乎和妮妮一模一樣,顯然是串通好的。

"是嗎?那就好。"我沒有拆穿他,"改天有空我們一家人聚聚吧。"

"好啊,等我和妮妮忙完這陣子。"

掛了電話,我躺在床上,回想著今天的種種發(fā)現(xiàn)。直覺告訴我,明天再去拜訪王明山,或許能得到更多線索。

而此刻,我只知道一件事:孩子們在隱瞞著什么。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二天一早,我買了些水果和日用品,再次來到青松小區(qū)。這次門開得很快,似乎王明山一直在等我。

"老林,你來了。"他看起來比昨天放松了些,"昨晚睡得好嗎?"

"還行。"我遞上帶來的東西,"給你買了點水果。"

"太客氣了。"王明山接過袋子,引我進屋,"今天我煮了稀飯,一起吃點?"

"好啊。"

客廳比昨天整潔了許多,茶幾上的紙和其他雜物都被收了起來。王明山似乎做了一番準備,連茶具也換成了好一些的。

"老林,說實話,昨天你來,我挺意外的。"王明山一邊給我倒茶,一邊說,"這些年,我總想著去北城看看你們,但一直沒機會。"

"王老師,我也有愧于心。五年了,作為親家,連面都沒見過。"我直視著他的眼睛,"昨天我去了河畔花園,社區(qū)主任告訴我你們搬家的事。"

王明山的手微微顫抖,茶水差點灑出來:"哦...是啊。"

"王老師,我覺得咱們之間有什么誤會。孩子們告訴我,你和嫂子住在鄉(xiāng)下,環(huán)境很好,可我看到的卻是......"我環(huán)顧四周,沒有說完。

王明山的眼神黯淡下來,沉默了片刻,終于開口:"老林,有些事,孩子們不想讓你知道,我也不想讓你擔心。但既然你來了,我也不想再隱瞞了。"

他起身走到一個抽屜前,拿出一個厚厚的文件夾。

我心頭突然涌上一種不祥的預感。

"你看看吧。"王明山將文件夾遞給我,眼中滿是復雜的情緒。

當打開文件夾后,我如遭雷擊,愣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