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華人經(jīng)濟學家楊小凱說:“哈耶克對人類思想的影響,可能會與孔子思想對中國人的思想的影響一樣深遠和無孔不入?!钡c古代社會總是不自覺地落入等級深嚴的制度不同,哈耶克是想讓全人類都能自由地活著。

他用一生向世人證明:人類的繁榮、幸福和尊嚴,來自個人自由,而不是任何集體主義。如果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能認真閱讀哈耶克的思想,想必對世界的看法會產(chǎn)生深入骨髓的變化。

哈耶克對自由的推崇,集中體現(xiàn)在“哈耶克三原則”上——

▌自由至上原則

哈耶克認為:

“人類始終面臨一個抉擇:是在貧窮中尋找平等,還是在不平等中尋找自由?!?/strong>

這樣的選擇,我們再熟悉不過,幾千年來,中國人一直在做這樣的選擇,而且?guī)缀趺恳淮味歼x擇了平等而不是自由,而其命運也與哈耶克所描述的相似,最終既沒得到過平等,也沒得到過自由。

哈耶克認為,自由先于平等、先于民主,它與能力無關,它不承諾幸福;那些允諾建立烏托邦的,與階級有關,最終只會通向奴役式的假平等——這與魯迅描述的中國人的一種狀態(tài)非常相似,那便是“坐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

哈耶克相信,“在自由與奴役之間,沒有第三條路”。自由,并非一句空洞的口號,它的內(nèi)核是保障個人生命權(quán)、私有財產(chǎn)權(quán)的有限政府倫理,是自然演化的秩序,而不是人為設計的結(jié)果。這便引出了第二個原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政府不可靠原則

在很多國人的觀念里,政府就是國家,國家就是政府。事實上,兩者存在巨大分別。國家是一個想象的共同體,而政府則是一種具體的管理形式;國家是所有國土與國民的集合,而政府則僅僅是國民少部分代表的集合。

政府存在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全體公民的生命權(quán)、自由權(quán)、財產(chǎn)權(quán),而不是相反。為了國家的正常運行,政府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哈耶克說,政府必須要有一個監(jiān)督,有一個制衡,權(quán)力要被關到籠子里去。

因為,人不是天使,人性深處的惡隱藏在所有人的心中,政府也是由人組成的,政府一旦獲得不受制約的權(quán)力,便可能造成全國性的災難。所以,哈耶克不相信政府可以控制對權(quán)力的貪婪。他倡導建設新型的有限政府,讓權(quán)力再制衡。這便需要第三個原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法治評判原則

國人常說,傳統(tǒng)中國是“儒表法里”,似乎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法治社會。事實上,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人治社會,真正的“法治精神”少之又少。而且中國古代法律本身也存在巨大問題,往往只是帝王將相隨心所欲的保障,而不是基于人類自然權(quán)利的結(jié)果。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就制定過很多反人類的法律。

哈耶克說,惡法非法。法律必須建立在人類的自然權(quán)利之上,要尊重并保護人的生命、自由和財產(chǎn)。因此,“立法者”的使命是發(fā)現(xiàn)這些“理所應當?shù)囊?guī)則與秩序”,而非單憑臆想去創(chuàng)造法律。只有這樣,才談得上法治。

法治意味著所有公民都在法律之下,政府也在法律之下。法治的核心是,“在政府強制與個人自由之間筑起一道隔離墻”,使得政府不能越過法律損害個人的權(quán)利,個人也不能越過法律損害他人的權(quán)利,每個人都能通過服從良法而獲得自由。

以上的“哈耶克三原則”,只是哈耶克思想的一支火苗。世界正在發(fā)生巨變的今天,是壞秩序卷土重來,還是好秩序開出文明之花?答案并不確定,這取決于我們對像哈耶克這樣真正可以穿越時空的思想的態(tài)度與理解。

對于每個熱愛自由、憂思民族和自身命運的人來說,哈耶克的著作無疑是值得反復閱讀的經(jīng)典。多一個人讀懂哈耶克,自由就多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