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虎哥。虎哥2016年第一次去張家界,除了因神奇秀麗的景色著迷,也因隨處可見的韓國思密達(dá)與中韓雙語指示牌所“迷”(怎么不是常見中英雙語?)。

大家刷短視頻,也能看到張家界景區(qū)里擠滿了韓國游客——阿婆們戴著墨鏡、背著登山包,對著奇峰怪石瘋狂比心,大爺們操著韓式英語求路人拍照,場面比韓劇還熱鬧。

張家界的山,怎么就戳中了韓國人的心巴?
這事兒得從20年前說起。2001年,韓國旅游大佬趙洪奎來張家界開會,直接被這里的奇峰秀水震懵了?;貒笏耆司秃埃骸?strong>人生不到張家界,百歲豈能稱老翁!”韓國人一聽,這山能延年益壽?必須沖!

但光靠口號可不夠,張家界能火到今天,靠的是精準(zhǔn)拿捏韓國人的三大命門。

第一招:把山變成“韓式孝道KPI”
韓國人愛爬山是出了名的——70%的國土是山地,三分之二成年人每月必爬一次,登山靴銷量比口紅還高。但韓國山最高不到2000米,張家界3000多座奇峰直接降維打擊,成了“升級版登山圣地”。
更絕的是,張家界旅行社把登山和“孝道”綁在一起營銷。在韓國,送父母去張家界旅游≈孝子認(rèn)證,不去≈不孝。景區(qū)甚至打出廣告:“不孝有三,不帶爹媽爬張家界為大!”這招直接戳中東亞家庭痛點——現(xiàn)在張家界70%的韓國游客是銀發(fā)族,人均被子女“孝”過來的。(以下圖片是從外網(wǎng)的韓國人游記里截圖來的)


第二招:讓韓國人覺得回了“老家”
你敢信?張家界街邊賣烤腸的大媽都能飆韓語,奶茶店菜單全是韓文,景區(qū)ATM機直接吐韓元。更離譜的是,這里住著3000多朝鮮族同胞,從導(dǎo)游到餐館老板全說韓語,連泡菜都比首爾正宗。


這得歸功于張家界20年的“韓化工程”:
- 2005年成為全國首個允許韓幣流通的城市
- 機場開通首爾、釜山直飛,3小時直達(dá)
- 韓劇《我的大叔》、綜藝《團(tuán)結(jié)才能火》瘋狂植入


韓國游客一下飛機就懵了:這真是中國?怕不是江原道分道吧?。?a class="keyword-search" >江原道是韓國旅游勝地)

第三招:把一座山玩成“極限運動樂園”
你以為韓國人只是來拍照的?錯了!張家界早就把山變成了大型真人秀現(xiàn)場:
- 法國“蜘蛛俠”徒手爬天門洞
- 翼裝飛行高手穿越峽谷
- 玻璃棧道嚇得韓國大媽腿軟,還得發(fā)ins炫耀

連《阿凡達(dá)》都來蹭熱度——電影里的“懸浮山”原型就在張家界,景區(qū)立馬改名“哈利路亞山”,直接收割全球影迷。
虎哥點評:
張家界的成功,表面靠風(fēng)景,內(nèi)核靠精準(zhǔn)營銷+超強服務(wù)。它告訴我們:
- 文化共鳴比燒錢廣告更管用——把孝道變成旅游KPI,絕!
- 便利性才是王道——能讓外國人感覺像回家,活該賺錢!
- 長期主義才是流量密碼——20年布局韓國市場,這耐心秒殺99%網(wǎng)紅景區(qū)。
最后說句扎心的:咱中國景區(qū)天天抱怨“游客不愛來”,看看張家界——人家把一座山做成了跨國生意,連韓國大媽都成了自來水。
就寫到這里,多謝大家閱讀,如果喜歡虎哥的觀點就點個關(guān)注吧!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