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三人婚紗照”到全網聲討
大家好,我是又二又颯的不二表姐。
4月16日,社交平臺突然炸開鍋,
一張印著"新郎吳某與周某、陳某喜結連理"的請柬在朋友圈瘋傳。
照片里倆穿婚紗的姑娘一左一右摟著新郎,乍看還以為穿越回了古代。
這事兒一出,全網都炸了,有人罵“不要臉”,有人看熱鬧,還有人開始琢磨這里面是不是有啥生意經。
可誰能想到,這出荒誕劇才上演24小時就塌房了。
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快跟表姐一起看看吧。
01
先說畢節(jié)這事兒,作為“新郎”吳某帶著周某和陳某去拍婚紗照,聽著就離譜。
更離譜的是,周某還主動幫陳某整理頭紗,三人對著鏡頭笑得那叫一個燦爛。
看到這條消息的表姐第一反應是:這不會是哪個劇組的劇照吧?
結果一打聽,嘿,還真不是。

4月17日中午,畢節(jié)警方就發(fā)出通報,
啥三人婚禮,根本就是前妻、未婚妻和前夫的"鬧著玩"!
原來那倆穿婚紗的姑娘,一個是剛領證半年的現任未婚妻,另一個竟是五年前離婚的前妻。
三個人愣是把民政局門口的婚紗拍攝,硬拗成了"三室一廳"的魔幻現實主義大戲。

這事兒一出,網上立馬炸了鍋。有人質疑這三人是不是腦子有問題,還有人開始琢磨這背后是不是有啥陰謀。
最尷尬的當屬預定婚禮的宴會中心。
工作人員連夜撤下所有宣傳物料,聲明里寫得明明白白:"預訂時壓根沒說要搞三人行!"
要表姐說啊,這酒店也是夠冤的,明明只是按流程接單,結果莫名其妙成了全民吃瓜現場。

最讓人起雞皮疙瘩的是,前妻居然大大方方和現任合拍婚紗照。
評論區(qū)炸開了鍋:"這得多喜歡才能忍氣吞聲?""不會是合伙炒作吧?"
但仔細想想,現實中還真存在這種畸形關系。
有些離異夫妻因為孩子、財產或者純粹不甘心,硬是維持著表面和平。
就像去年安徽那個直播"三人婚禮"的劉某某,不就是靠前妻配合演戲漲粉嗎?
要說這波操作,簡直是把法律當兒戲。
律師朋友掰著手指頭跟表姐說,就算不領證,公開舉辦婚禮也涉嫌擾亂公共秩序。
更狠的是,這男的社交賬號里早有端倪,之前發(fā)過KTV和倆姑娘的合影,配文"人生不就賭一把"。
現在倒好,賭贏了流量,賭輸了自由。
02
其實,這種荒唐事兒也不是頭一回了。
前幾年,張某靠著民政系統(tǒng)沒聯網的漏洞,在蘇魯豫皖四省搞出三個合法老婆。
最絕的是,他給每個老婆都買同款白襯衫,美其名曰"愛情信物"。
結果呢?三個女人帶著孩子堵在他家門口,活脫脫現實版《回家的誘惑》。
這事兒被曝光后,張某還振振有詞地說:“她們自己愿意的,我又沒強迫她們。”


去年安徽宿州那場"雙人婚禮"更夸張。
直播人員劉某某雇了群眾演員當"假新娘",全程對著鏡頭撒狗糧,自導自演“一夫二妻”拜堂戲碼,
結果婚禮剛結束,他就開始在直播間賣起了“情感保鮮課”,
教人怎么讓老婆們和平共處。這操作,簡直讓人瞠目結舌。

現在好了,賬號封了不說,還被警方以“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處罰。
作為“臨時新娘”的演員馬某某接受采訪時哽咽:
"我想給弟弟攢學費,沒想到成了笑話。"
這種"以命換錢"的悲劇,在直播村每天都在上演。
03
看著這些奇葩案例,表姐算是悟了:有些人為了紅,連臉都不要了。
這些事兒看似八竿子打不著,但仔細一琢磨,就能發(fā)現其中的貓膩。
這些“新郎官”們都有一個共同點,
利用法律的漏洞,打著“愛情”的幌子,干著博眼球、賺流量的勾當。

數據顯示,2024年短視頻平臺婚戀類擺拍視頻同比增長300%,其中三成涉及虛假婚姻。
更可怕的是,某些MCN機構專門培訓"婚姻劇情演員",教人怎么把重婚現場演成唯美愛情。
從昆山三妻案到畢節(jié)鬧劇,執(zhí)法部門總在輿情發(fā)酵后才介入。
就像這次事件,要不是酒店及時撤單引發(fā)關注,說不定真有人敢把戲演完。

建議參考浙江那套"網絡婚禮備案制",再大的網紅搞特殊婚禮都得提前報備。
別看現在網上罵聲一片,真要有人直播帶貨,保不齊還有人去刷火箭。
就像那個被封號的"兩妻男",處罰后居然有粉絲留言"等你東山再起"。
這不禁讓表姐想起《烏合之眾》里的話:"群體智商永遠低于個人。"

看著畢節(jié)警方通報里“經勸阻取消婚禮計劃”表姐突然覺得這事兒挺諷刺的。
婚姻這種神圣的東西,竟然成了這些人博眼球、賺流量的道具。
在畢節(jié)那個婚紗店里,吳某與周某、陳某三人笑得那么燦爛,
可那笑容背后,藏著的是對婚姻的褻瀆和對法律的蔑視。
下次再看到"驚爆!某地驚現三人婚禮"的新聞,咱們不妨多留個心眼——這到底是真情流露,還是精心設計的流量陷阱?
各位客官怎么看呢?
網友評價
momo:未必是鬧劇,曝光了,為了社會輿論,只能這么說了
momo:好抽象啊天吶!無法理解
momo:真是,活久見?。‖F在出了什么熱搜也不意外了
熱門跟貼